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新型抗肿瘤化合物的研究一直都是药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作为一类重要的杂环化合物,1,3,4-噁二唑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特别是一些不同取代的1,3,4-噁二唑被证实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后,对该类化合物的研究逐渐成为近几年来药物化学领域的热点。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某些含有1,4-苯并二噁烷骨架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抗癌和免疫抑制等多种生物活性,化学界、医学界及药物学界也开始广泛的关注含有此类特定结构的化合物。 作为目前已知的较为普遍的肿瘤标志物之一,端粒酶通过催化端粒的合成,保持端粒长度而维持细胞持续分裂的能力,使细胞成为永生化细胞或癌细胞。由于端粒酶在大多数肿瘤细胞中高表达,但在正常组织细胞中表达则很少,且肿瘤细胞中端粒的长度要远低于正常细胞中端粒的长度,一旦选择性抑制端粒酶活性,则肿瘤细胞将比正常细胞死亡更快。因此端粒酶可以有效地作为化药抑制靶点进行癌症治疗方面的研究。 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为了得到具有更好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本论文以端粒酶为药物靶点,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Computer-Aided Drug Design,CADD),设计合成了19个全新的含有1,4-苯并二嗯烷骨架结构的1,3,4-噁二唑化合物,并且进行了药物活性的初步筛选和构效关系的评估研究。 体外测试19种目标化合物对4种人癌细胞株:人肝癌细胞HepG2,人宫颈癌细胞HELE,人结肠癌细胞SW1116和人胃癌细胞BGC823及人正常肝细胞LO2的抑制活性发现,多数化合物低毒并且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其中化合物F11,F12,F13,F14和F19以IC50值为7.21-25.87μM而具有良好的广谱抗癌活性。为进一步探讨目标化合物可能作用机制,我们通过TRAP-PCR-ELISA法测试了化合物的端粒酶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F11的抑制活性最好,IC50值为1.27±0.05μM,可能是一类有着很好研究前景的以端粒酶为靶点的抗癌先导化合物。小分子对接模拟计算结果也为此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并证实我们的实验结果。这表明19个目标化合物的抗癌活性可能是通过抑制端粒酶的活性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