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驱动放大反应结合DNA模板的银纳米簇构建荧光生物传感器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dy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icroRNAs(miRNAs)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实现其高灵敏和选择性检测对于肿瘤等相关疾病诊断、预测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具有体积小、容易降解、并且多个miRNAs家族成员间序列相似等特点,对其特异性检测以及高灵敏度检测都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来,纳米材料因本身具有表面与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迷人的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以DNA为模板的银纳米簇(DNA-AgNCs)作为一种新兴的荧光纳米材料,克服了传统有机荧光染料光漂白、溶解性差、稳定性差、细胞毒副作用大等一系列问题,以良好的光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亚纳米尺寸或DNA序列依赖的荧光可调等优势在生物传感和成像等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本论文将靶标触发的熵驱动循环放大体系与DNA-AgNCs相结合,构建了一种无酶、无标记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用于肿瘤相关的miRNAs的检测。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在第一部分工作中,我们将DNA信号探针设计为包含三条DNA链的Y型结构,其中一条Y1链用于与靶标触发的熵驱动放大体系中释放出来的Trigger链杂交,另外的Y2、Y3链作为合成AgNCs的DNA模板链。在没有靶标miRNA的情况下,由于形成Y型结构,这两条DNA模板链非常接近,导致AgNCs发出红色荧光;当靶标miRNA存在时,触发熵驱动中复合物的链置换释放出Trigger链,与Y型结构中的Y1链杂交,打开Y型结构,Y2、Y3链分离,实现从红色荧光到黄色荧光的可控转变。其中,黄色荧光AgNC的最佳激发波长为500 nm,最佳发射波长为570 nm;红色荧光AgNCs的最佳激发波长为565 nm,最佳发射波长为630 nm。通过黄色荧光与红色荧光强度比值的变化,实现对miRNA的高灵敏度检测。本部分工作中的靶标循环放大和信号产生是两个独立的体系,具有通用、低背景、信号变化大的特点,相较于传统的AgNCs传感器有明显优势。结果表明,两种荧光强度的比值与miRNA-21浓度的对数在0-100 n M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0.24 p M;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也实现了人血清样品中miRNA-21的检测。(2)在第二部分工作中,我们将靶标循环放大与信号产生设计在同一个体系中,基于富含鸟嘌呤(G-rich)的AgNCs荧光增强和两个不发光的AgNCs结合形成较强荧光的纳米团簇二聚体(dimer)的两种AgNCs荧光增强现象,将其整合到熵驱动放大体系中的燃料链序列里,同时将两种熵驱动序列设计整合到一个复合结构内构建了双熵驱动复合底物,最终利用每种靶标催化其各自熵驱动的过程实现其对应AgNCs荧光信号的显著增强,从而实现对两种靶标miRNAs的单独和同时检测分析。其中,G-rich增强的AgNCs探针用于检测miRNA-141,最佳激发波长为515 nm,最佳发射波长在585 nm。在没有靶标的情况下,AgNCs与G-rich处于分离状态,无荧光呈现;而当靶标存在时,触发熵驱动链置换反应,AgNCs与G-rich接近,橙色荧光大大增强。纳米团簇二聚体的形成作为检测miRNA-21的信号探针,最佳激发波长为565 nm,最佳发射波长为630 nm。在没有靶标的情况下,两个AgNCs处于分离状态,均无荧光呈现;而当靶标存在时,触发熵驱动链置换反应,两个AgNCs接近,产生发红色荧光的纳米团簇二聚体。该部分工作将多色的荧光AgNCs与多种靶标结合在一起,在一次检测中可筛选出多种分析物,具有简单、快速、样品和试剂消耗低的明显优点。结果表明,随着miRNA-141浓度的增加,G-rich增强的585 nm处橙色荧光逐渐增强,在较低浓度0-0.5 n M下存在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0.51 p M。随着miRNA-21浓度的增加,630 nm处的二聚体红色荧光也逐渐增强,在较低浓度0-0.5 n M下也存在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0.46 p M。该生物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并且也实现了在人血清样品中的检测分析。
其他文献
高强度、高模量以及高导热碳纤维是现代国防、电子等领域迫切需求的一种高性能材料,这种高性能碳纤维通常选用的原料为工业炼油或炼焦副产物,其复杂多变的组分和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最终纤维的产业化发展和性能提高。本文探索以化学合成的稠环芳烃为前驱体来制备碳纤维的可行性,为开发新型高模量、高导热碳纤维提供研究基础。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以萘为原料,无水氯化铝为催化剂合成稠环芳烃,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产物结构
学位
碳钢作为一种常用的金属在各领域被广泛应用,但是极易被腐蚀,因此加强碳钢的腐蚀防护十分重要。涂层作为一种常见且高效的防护方法,可以有效隔绝金属与外界腐蚀环境的接触,起到对碳钢的保护。提高涂层使用寿命、研发具有自愈性能的涂层是当今研究的热点。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是纳米级的层状结构,能够有效负载缓蚀剂,在防腐涂层领域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纳米级层状的LDH应用到防腐涂层中作为填料,不仅填充涂层中的
学位
在橡胶工业中,增塑剂可以改善橡胶制品的加工性能,橡胶增塑剂的消耗量巨大。然而,传统橡胶增塑剂都是基于石油资源的小分子化合物,不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大豆油、棕榈油等植物油分子量较大且具有较高的熔点,在橡胶基体中热稳定性较高、不易迁出,可以用于轮胎胎面胶增塑剂,但是植物油凝固点较高,冬天极易凝固不便于使用。另一方面,白炭黑可以提高轮胎的抗湿滑性能和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是“绿色轮胎”最为常见的补强填料,
学位
锂离子电池由于资源、成本及安全性问题,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开发原材料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钠离子电池(Sodium-ion batteries,SIBs)成为最近研究的热点。本论文通过表面改性和复合结构设计,制备了具有取向性的“珊瑚礁”状三维结构高性能金属碳氮化物(MXene)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1)通过HCI/Li F湿化学刻蚀法成功制备出表面富氧贫氟的MXene纳米片,并通过热处理和多巴胺(
学位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生物燃料和纺织等领域。但是酶存在容易失活、纯化过程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性。本文的主要工作是通过生物分子的设计和自组装,通过重构天然酶的活性中心,使得人工材料具有仿酶的催化功能,从而获得具有高活性、高稳定性的仿酶催化剂。主要的工作如下:受到酶的活性中心结构启发,我们设计并构建了基于G-四链体DNA和聚赖氨酸自组装的血红素
学位
螺吡喃作为一种常用的光响应分子,不仅能够在光照下实现可逆的结构变化,同时还伴随着分子极性、亲疏水性、外观颜色和荧光的变化。基于此,将其应用在可控组装和软体驱动器的研究中,开展了如下两块工作。1、设计并合成了三种具有不同光响应能力的螺吡喃衍生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发现在紫外光照后三种结构具有不同程度的组装形貌转变,分别由实心的纳米球转变为中空的蝌蚪状、中空管状和微米片层。由紫外-可见
学位
随着酸性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多以及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渗透汽化膜技术凭借着高效节能的特点,在处理高浓度盐水方面很有优势,但是对于处理酸性废水的应用仍有限,主要的挑战在于渗透汽化膜要具有优异的耐酸性。渗透汽化技术主要以各组分化学势差为驱动力,被分离物质透过一层致密膜扩散至膜的另一侧,达到分离的效果,致密层的厚度极大地影响了膜的性能,因此选择通过界面聚合的方法制备复合膜,使膜的致密层尽可能的薄。界
学位
超级电容器是能高效且安全存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可持续能源的新型储能器件。海藻酸钠(SA)是一种海洋生物质材料,富含羟基和羧基,可与多价金属阳离子发生快速离子交换和交联配位,得到微观结构类似“蛋-壳”的水凝胶,进一步处理可制得多孔炭气凝胶材料及均匀负载金属氧化物的复合材料,是高性能电极材料重要候选。本文从材料微观结构调控的角度出发,以SA为基体制备三种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主要成果如下:(1)利用SA
学位
常规的轨道交通通信组网信道多设定为单层级,虽然可以完成预期的通信任务,但是传输结构不稳定,导致组网的吞吐量下降,通信效果较难控制。为此提出对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传输组网技术发展的研究与分析。综合组网设定的需求及标准,布设通信传输关联站点,设定多层级的组网传输信道,明确具体的轨道交通通信任务,完善传输结构,构建多层级传输信道,以此为基础,建立PDH组网传输模型,采用OCC集中控制实现组网设计。测试结果表
期刊
中间相沥青炭微球(Mesocarbon microbeads,MCMBs)因其独特的形貌、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及出色的导热导电性等特性,在众多炭材料中脱颖而出,在电池的电极材料等诸多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但因为煤系沥青制备的中间相炭微球的球体之间易于融并,粒径分布较宽、球体大小不均匀,因此通过添加成核剂制备MCMBs的方法引起广泛研究和开发。本工作研究了MCMBs制备的两种新方法,其一:在煤焦油沥青热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