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滋润生命的殿堂——生命化课堂教学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力图对课堂教学进行再思考,对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进行问寻,让课堂教学更多地放射生命的光彩,透射人文的气息,成为生命的养育所,使生命在其中得到滋润和舒展,生命价值得到提升.在审视与反思我们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而对生命课堂进行建构.全文共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解读:课堂教学的生命意蕴.论文首先从生命的视角对课堂教学的生命意蕴进行阐释,揭示了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潜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生命潜力得以发挥、师生生命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第二部分,反思:课堂教学中生命价值的迷失.论文首先审视当前课堂教学中漠视个体生命、违背人性、失落人性、抹杀个性的现状.然后对以上现象进行归因分析,指出价值取向的偏差、成人文化的霸权、传统师生观的弊端、传统课堂教学观的桎梏以及课堂教学功能的偏差是造成上述种种生命价值迷失现象的原因所在.第三部分,建构:生命化课堂教学的现实构想.论文以确立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取向为基础,从课堂教学关注完整生命的发展、尊重个体独特生命的形成、注重精神生命的提升、重视课堂生活的重建等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全方位的阐释.以此为依据来重构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体系,具体阐述了如何实现生命化课堂的构想.其内容分为四个方面:第一,设计多元的课堂教学目标;第二、感受教学内容的人文意蕴;第三,展现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第四,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人的生命是一个开放成长的过程,具有走向无限光辉的可能.在走向开放中发展,在发展中超越是个体生命的本质特征.课堂教学必须也应该为着人的生命,提升生命价值,让生命得以舒展,让生命活力得以焕发.
其他文献
课程结构调整是课程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现行的中小学课程结构做了重大调整,这种调整是基于我国现实国情,在总结和吸收我国历次基础教育课程
洋务学堂是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起点,"中体西用"办学观则是贯穿其始终的根本指导思想.本论文通过对洋务学堂的历史考察,探讨"中体西用"办学观对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起步阶段
关于女人的题材屡见不鲜,关于花的创作也是数不胜数,而将两者结合的作品也比比皆是。但是能将两者表现得出神入化的却是少之又少,而摄影师Carsten Witte的作品就是其一,因为
专业设置是高等职业教育活动的核心,是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规律、解决高等职业教育问题的最佳切入点之一。本文运用比较教育国别专项研究方法,对中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影响因
近年来,自我概念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在国内关于自我概念训练的实证研究还不多。 本研究采用实验组和控制组前后测试验设计模式,运用自编的小学
当今世界信息传播畅通,日益更新的时尚潮流不断涌来,这往往让很多初涉入设计领域的人盲目跟随。本文着重阐述了少数民族服饰艺术与现代日用陶瓷设计相结合的契机,指出在国际
杭州于1896年依据《马关条约》被辟为通商口岸,正式启动了杭州城市近代化进程。近代杭州城市社会发生了巨变。其中杭州的开埠、沪杭铁路的修筑和钱塘江大桥的兴建是城市形态演
近期,青岛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根据公安部的解读,正式做出适合于青岛的落地政策,并进行发布.据了解,交警部门对自学直考车辆、随车指导人员、自学训练路线、学车专用标识等多方
21世纪,人们步入信息化社会,“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跨越式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峰顶浪尖。2002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简称
高中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是物理新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举措,本研究以DISLab(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室)为实验操作平台,以建构主义、信息加工理论、创造学的观点和方法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