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第四纪沉积地层内中度嗜盐细菌的多样性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zxhz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新生代内陆盆地,在其漫长的历史进化过程中保存了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第四纪时期的地质沉积记录。本论文系统地研究了其第四纪沉积地层中沉积物的地质化学特征及其内在细菌群落的分布规律,并着重对沉积地层中的中度嗜盐细菌类群进行了研究,具体取得的成果如下:   (1)采用地质化学分析方法,对垂直深度范围从3.2至1006米的第四纪沉积地层中沉积物样品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阐明了沉积物的地质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地下沉积物具有相对高的含水量(15.23%,w/w),然而总氮(<0.047,w/w)及总有机质(<1.38,w/w)含量都非常低,离子组成以Na+(6.7-271 g/kg)、Cl-(11.7-445 g/kg)和SO2-4(0.4-20 g/kg)为主,同时含有少量的Ca2+(0.2-7.9 g/kg),Mg2+(0.3-3.6 g/kg),K+(0.04-1.04 g/kg),CO2-3(0.11-0.73 mg/kg)和HCO-3(1.53-3.88 mg/kg)。单离子成份和总盐度含量(73.3-2.2%,w/w)随着地层深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统计学数据分析显示这种下降的趋势与增加的地层深度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   (2)我们首次将有关地下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拓展到古老的第四纪沉积地层中。应用分子生态学手段,我们对处于不同地层深度的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的组成情况进行了研究,阐明了其在地层中的整体分布情况。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主导的细菌群落是β-,γ-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以及Firmicutes类群,其中与中度嗜盐细菌类群紧密相关的克隆序列被大量发现在DGGE分析以及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中,表明了嗜盐微生物类群应该广泛分布在地下的沉积物中。   (3)应用微生物纯培养技术,大量具有高培养度、寡营养耐受性的中度嗜盐细菌从地下的沉积物中被纯培养,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这些嗜盐细菌类群主要隶属于γ-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以及low G+C Gram-positive细菌类群,并且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环境的起源特征。这些类群主要分布在Salinicoccus、Marinobacter、Halomonas、Idiomarina、Bacillus、Halobacillus、Halolactibacillus、Virgibacillus以及Brevibacteriumde属内,生理特性的研究表明这些菌株具有广泛的盐碱耐受性及较强的异养能力。   (4)在对菌株进行生理及系统进化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所分离到的中度嗜盐细菌类群中存在与Marinobacter、Halomonas、Halolactibacillus以及Virgibacillus属内典型菌株具有较近亲缘关系的4个新的细菌类群。应用多项分类学手段,对新类群菌株的表型和遗传型进行了研究,阐明了其准确的系统进化分类地位。这些新类群分别是Streptohalobacillus salinus gen.nov,sp.nov(=DSM22440T=CGMCC1.7733T),Virgibacillus subterraneus sp.nov(=DSM22441T=CGMCC1.7734T),Halomonas sulfidifaciens sp.nov(=DSM22483T=CGMCC1.8471T),Marinobacter sanhunesis sp.nov(=DSM22450T=CGMCC1.8465T),Marinobacter amylolytica sp.nov(=DSM22447T=CGMCC1.8467T)和Marinobacterdenitrificans sp.nov(=DSM22482T=CGMCC1.8463T)。这些新嗜盐菌株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嗜盐微生物类群的规模,拓展了人们对相关嗜盐菌家族特性的进一步认识,并为其进一步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数据参考。   (5)来源于嗜盐微生物的水解酶在工业上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这些极端嗜盐酶主要表现在具有在外界高盐条件下的强抗性、耐有机溶剂类物质,并且还具有耐高碱及高温等特性。我们对所分离中度嗜盐细菌所产生的胞外蛋白酶、淀粉酶、普鲁蓝酶、脂肪酶、核酸酶、磷脂酸酶、β-半乳糖苷酶、明胶酶、果胶酶以及纤维素酶活性进行了筛选,共筛选到了蛋白酶产生菌94株、淀粉酶产生菌86株、普鲁蓝酶产生菌72株、脂肪酶产生菌177株、核酸酶产生菌234株、磷脂酸酶产生菌324株、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42株以及明胶酶产生菌176株。这些产嗜盐酶的菌株将为进一步的工业生物技术应用提供十分重要的极端嗜盐微生物资源。
其他文献
该文的研究重点就是一种新颖的晶体型interleaver设计与实现.该文介绍了interleaver器件的特点.应用和结构;总结和对比了几种典型的interleaver器件实现技术.提出了一种新颖
该文综合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和小波分析方法,较深入的探索了虹膜识别的若干关键问题和难点,研究了包括虹膜定位、特征提取、编码和识别的新算法,自行独立设计了虹膜图像采集设
该文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自适应算法进行了综述、分类、总结和分析,选出了适合于FPGA硬件实现的自适应算法,即LMS自适应算法,并对该算法步长的选择、跟踪速度和稳态误
基于网络数据库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以数据库技术为载体,借助专家系统的思想方法来进行推理演绎,充分利用专家系统和关系数据库技术两者所具有的优点,易于通过人机对话实现自学习
盐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和限制农作物产量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增强植物的耐盐能力成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植物的耐盐性是多基因控制的性状,调控机制十分复杂,很多研究通过调控
该文的主要工作是:以碳化硅材料特性参数为基础,建立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器件二维数值模型,较为准确地模拟了4H-SiC MESFET的静态特性、频率特性、功率特性以及温度特性.
自然流产在孕龄期妇女中发病率约为 10% ~15%,而其中的80%流产发生在妊娠12 周内.自然流产发病原因复杂,除了已知的遗传、免疫、感染、内分泌、解剖结构畸形等外,仍有40% ~50%的自然
砷化镓光电导开关(GaAs Photoconductive Semiconductor Switch-GaAs PCSS)因具有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低晃动、高耐压、强通流等优点而备受瞩目。然而,随着应用需求的发展
随着集成电路工艺尺寸的降低和集成密度的增加,功耗问题已成为制约集成电路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近似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以精度为代价实现低功耗设计的方法,在数字信号处理、机
实现诸如并行处理或者其他复杂的功能,且工作在更高工作频率的高性能系统对承载这些电路的单板设计的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当前设计人员面临的设计问题主要是严密的时钟分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