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县飞云崖湖北栲群落演替研究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fs8013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壳斗科栲属植物湖北栲(Castanopsis hupehensis C.S.Chao)为主的喀斯特山地常绿阔叶林仅在贵州省黄平县飞云崖成片分布。本文以飞云崖的湖北栲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山体中部和山顶选取了三个样地,采用传统植物群落学野外调查和现代数量生态学相结合的方法(如重要值计算、种群结构分析、聚集度指标测定分析和计算、演替模型的建立),利用 1960 年、1985 年和 2004 年跨度为四十年的黄平飞云崖湖北栲林的研究资料,对湖北栲种群结构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对湖北栲天然次生林的演替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这不仅在喀斯特森林研究中,而且在国内同类研究中都是首次,研究结果表明: 1.湖北栲林为黄平飞云崖喀斯特山地的稳定群落,湖北栲群落与其主要伴生种如马尾松、青冈、云贵鹅耳枥,灌木如香叶树、油茶、火棘、铁仔以及草本如鸢尾、苔草和荩草等,它们处于不同生态位上,分别在不同的层次、采用不同的方式利用光、热、土壤、水分等资源,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彼此相互依存,在形成稳定的群落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和相对稳定状态,几十年的资料足以说明,黄平飞云崖的生境、气候等条件适于湖北栲的生长。 2. 从 1985 年到 2004 年近 20 年来,湖北栲的植株数量由 0.014株/平方米上升到 0.16 株/平方米,Ⅰ级幼苗为 0.096 株/平方米,Ⅱ级和Ⅳ级为 0.01 株/平方米,Ⅲ级和Ⅴ级立木分别是 0.009 株/平方米和 0.036 株/平方米。从立木分层结构上看,第 1 层立木占总数的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地域扩张,越来越多的文物古迹被忽视和破坏,城市面临着文物古迹资源的保护与建设发展之间的矛盾。近年来,我国政府对这些文物古迹的规划建设逐渐重视起来,也指定和实施了
利用湖泊沉积物中保存良好的摇蚊幼虫头壳恢复湖泊历史环境过程,是目前国际上的研究前沿,在国内尚未开展相关工作。本文以湖泊沉积物中摇蚊属种组合特征及其环境意义为中心,主要
日益严重的水质污染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与生存,水体富营养化是其中的一大治理难题,由于其污染的随机性和广泛性,亟须从区域尺度进行宏观规划和设计以控制水质污染。流域土地利
基于水资源短缺、城镇化进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愈加突出、干旱区绿洲城市发展受水资源约束等背景考虑,本文以奎屯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景观格局指数、系
城市管网包括城市的给排水、电力、燃气、电信、交通等各种城市管道和网络,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承担着城市中物质流和能量流的传输与分配,与城市的经济和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
黄河内蒙段的河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灌区之一,是西北重要的产粮区和能源基地,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黄河内蒙古段水沙关系复杂,河道演变剧烈,也是黄河上游与中下游之间水沙关系调节
矿产地质勘查报告中储量评审是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对矿产资源信息进行确认和管理的关键环节。传统评审方法技术暴露出的低效率、低精度、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后等的缺陷严重制
针对当前电涡流传感器实际校验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开发了一种电涡流传感器全自动动/静态校验仪。介绍了该校验仪的总体架构,给出了硬件结构框图和软件功能界面。与现有的校验
加大生产安全管理的科技成分,将风险理念引入企业安全管理是现代的、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本文提供一种风险分析的方法,从生产安全事故的本质特征出发,针对事故中的不确定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各种海洋资源的利用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尤其是近海区域的开发利用更加活跃,其中港口建设是有效利用海洋资源的途径之一。近年来,船舶向大型化的发展,对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