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以《中庸》两个英译本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brady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庸》作为儒学经典,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部重要论著。《中庸》最早在16世纪由欧洲来华传教士译介传播至欧洲,此后在英美国家被广泛地翻译和研究。因此,在全球化时代的语境下,研究具有代表性的《中庸》英译本能为典籍英译带来启发。19世纪英国汉学家和传教士理雅各是系统地翻译《中国经典》的首位译者。他的《中庸》英译本在西方被视为标准译本。20世纪末,安乐哲与郝大维合译推出了一个颠覆性的《中庸》英译本。本文选取理雅各和安乐哲的两个《中庸》英译本为对象,从意识形态这一角度对这两个译本进行描述性研究。  自翻译的文化转向以来,翻译研究的中心问题不再拘泥于文本中传统的“忠实”与“对等”之争,而转向社会、文化、历史等更为广泛的因素。Lefevere的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宏观的视角,翻译研究不再拘泥于译文文本的忠实和对等。在不同背景下,同一原文本会有不同的译本,对译本评判的标准也不一样。任何译本在其产生的时期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考察其产生时期的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在 Lefevere的改写理论中,意识形态起着决定的作用。因此,对翻译中意识形态的考察有助于了解原文本在特定时间和社会环境下是如何被理解以及译文如何产生。  本文通过意识形态这一视角,宏观地考察了理雅各和安乐哲的两个《中庸》译本产生的意识形态背景,微观地考察了意识形态的影响在译本中的体现。由于社会意识形态背景和译者意识形态的差异,译者对《中庸》的理解和翻译产生了多样化。两个译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社会意识形态和译者意识形态的影响,其中译者意识形态的影响占主导地位。理雅各遵循传教士的传统翻译《中庸》是为了促进传教事业的发展。19世纪朱熹注解的儒家经典被视为官方读本,因此理雅各的翻译基本上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底本。原作的权威性和理雅各严谨的学术修养使理雅各以释经的方式翻译《中庸》。理雅各为了忠实地传达原作的思想,其译本有着大量的注释,因此他的翻译被称为学术性翻译。但他从基督教教义理解和阐释《中庸》,其译本始终贯穿着基督教意识形态。20世纪末是美国儒学典籍英译的高潮时期,安乐哲和郝大维的《中庸》合译本是这个时期的产物,其翻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创建中西哲学的对话。他们主张《中庸》是体现关联宇宙论的重要哲学著作。因此他们建立了一套哲学框架英译《中庸》,从而摆脱传统的基督教士的翻译和西方哲学框架下的阐释。然而,过程哲学意识形态使他们过度地从过程哲学角度对原文进行阐释和翻译,造成了过译的现象。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来华观光旅游。为了让更多的外国游客了解国内的旅游信息,激发他们来华旅游的兴趣,需要将大量的汉语旅游资料
现代R语中的助动词“夕"表达的意义和功能非常复杂,关于助动词“夕"的研究也非常多。关于连体节时间表现的研究很多,但多限于“时”的基准时的确定问题,主要研究成果有“主节基
精灵守卫这名英雄已经推出有很长一段时间了,要说起来它并不算是新英雄,而且大家应该对它比较熟悉了.但因为精灵守卫的操作方式比较怪异,再加上它对配合要求比较高,很难靠一
传统测定汞的方法有冷原子吸收法、原子荧光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等〔1-3〕,这些方法检测灵敏、准确性高,但是需要昂贵仪器、操作复杂、费力。为了满足快速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美籍犹太裔作家之一,他是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犹太裔作家。由于早年在波兰的生活经历,辛格时刻关注着波兰犹太人民的生活,他的
不确定度能合理地赋予被测量值的分散性,一个完整的测量结果,除了应该给出被测量的最佳估计值外,还应同时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我们根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作为196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塞缪尔·贝克特被称之为20世纪实验主义先锋小说家。他的小说三部曲——《莫洛伊》、《马龙之死》和《无名的人》代表了当时实验主义先锋
手语翻译作为翻译的一种形式广泛应用于法庭口译当中。本文先从中西方法庭口译及法庭手语翻译研究入手,结合法庭口译的特点,分析法庭手语译员的角色定位。本文认为法庭口译有别
论述了基于DCT(离散余弦变换)的数字水印的实现原理.并用Matlab软件模拟实现了数字图像水印的嵌入和提取.
影响口语流利性的因素是近年来国内外二语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课题之一,但是目前研究的对象大多都集中在说话者本身或者是任务特征的变化上,而对听者的言语和非言语反馈对说话者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