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小说与命运观念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lefeng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至今,命运问题一直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经久不衰的话题。出于不同的历史时代,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经历不同的遭遇际会,人们自然会产生种种不同的命运观念。唐五代是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也是个人生活丰富多彩、个人意志自由发展的时期,人们对命运的关注亦随之发生着悄悄的改变:唐前,命运观念多用来解释朝代的更迭变化、社会的兴衰治乱、帝王的应天受命,可以称之为国家命运、群体命运;唐五代,对命运的关注逐渐返归人自身:个人的生命长短与生命形式,个人的爱情遭际与婚姻家庭,个人的科举之路与功名之求,个人的为官经历与仕途变迁,甚至日常生活中的一饮一食都成为人们思考反映的对象。  文学是对生活的反映,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的唐五代小说为展现人们对个体生活的关注、个体命运的思考提供了广大空间,命运思想几乎延伸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主要集中在富贵贫贱、婚姻爱情、生死寿夭等几个方面。功名富贵是唐五代小说集中笔墨、普遍涉及的内容,命运观念在这里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其中又可分为科举、仕途、贫富等三个方面,命运前定的色彩极为浓厚。命运观念体现在唐五代婚姻爱情类小说中,主要表现为姻缘前定的思想。这其中既有预言应验、梦境成真的确定难改,又有偶然相遇、命中注定的浪漫渲染,士子的婚恋心理于此可见一斑。唐五代小说中对生死寿夭的思考主要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观念:命运不可改与命运可改。前者认为人的生死寿夭是命中注定之事,即使可以预知,却不能更易改变,个人的反抗躲避只能是徒劳无功;后者反映的主要是佛教和道教对生死寿夭的看法。  唐五代小说中浓厚的命运色彩是时代的产物,更是士人心灵的产物。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为个人生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与前所未有的机会,人们的追求与渴望亦随之而起。然而世事往往不能尽如人意,抛开主观意志、个人能力的有限不说,政治气候的变化无常,国家的兴衰治乱、复杂的人事关系,突然的社会变故,难测的偶然事件,都足以一次次打破人们追求的美梦。因此众多反映命运思想的小说实际上表达了唐人对功名富贵、个人幸福的求索,对荣枯浮沉、宠辱得失的迷惘,对个人力量渺小、有限的无奈,对坎坷人生、遭遇际会的失落与痛苦。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知命认命、俯首于命的另一面,是唐人勇于改变定命的努力与尝试,是唐人试图将外界的强制难测力量与个人的自由意愿协调起来,让命运为我服务的大胆幻想。因此所谓的“命”不止是迷信,还饱含了唐人对生活际遇、个人命运的感慨与努力,从而为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唐人心理打开了一个窗口。
其他文献
利用文献资料研究粤方言的历史,是汉语方言语法一个新的和迫切的研究方向。粤方言保存有一定种类和数量的清代历史文献,包括学话课本、圣经文本、木鱼书、粤讴和俗话作品等,为历
本论文从《红楼梦》小说的文本出发,着眼于人性化的角度,比较分析晴雯和林黛玉的艺术形象之异同。晴雯和黛玉,一个是身为下贱的女奴,一个是才情孤傲的小姐,乍一看似乎没有什么关联
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逐步深入,高效化课堂也备受关注。对于小学数学而言,课堂高效化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措施。一方面课堂高效化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措施。一方面需要教师做好充足的
利用MSC.MARC软件对差厚拼焊板辊弯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探讨了薄厚两侧等效应力不均匀性的产生原因并给出了其分布规律,对比分析了同种材料薄厚两侧应力的差异。通过
[目的]研究施氮量和拔节期不同测墒补灌量对冬小麦的产量及构成因子、植株氮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土壤目标相对含水量和施氮量3×3完全均衡方案和裂区设计,土壤目标相对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女性的自我意识爆发式地觉醒了.女性诗人纷纷涌现,并以强劲的女性诗歌阵容,组成中国新诗潮中的一支生力军.而以翟永明、唐亚平、伊蕾、王小妮、
话语理论是福柯学术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福柯对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结构主义文论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话语”被福柯界定为一种实践活动。在它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外部排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物质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中,我们常形成很多的规律以提升对物质认识的效率。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常遇到一些规律,如盐类水解有四条规律:有弱才
定量评价了V形弯曲凸模在到达下死点后在板厚方向的压缩作用对减小回弹的影响。利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对高强度钢板V形件的弯曲成形和回弹过程进行模拟,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