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合金化亚包晶钢凝固过程组织演变与第二相析出机理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83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第二相沉淀强化的微合金化钢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而被广泛应用和关注,确保其在连铸过程中的铸坯质量是实现微合金化钢高效生产的重要基石。然而,大量频繁出现的铸坯表面裂纹缺陷严重制约着微合金化铸坯生产效率的提升,尤其以微合金化亚包晶钢最为突出。其原因在于,凝固包晶相变过程会严重影响微合金化铸坯的热状态、显微组织状态及应力状态,并与凝固冷却过程中大量析出的第二相粒子共同作用恶化铸坯的高温性能,显著增加铸坯薄弱环节形成裂纹甚至漏钢的风险。因此,深入了解微合金化亚包晶钢凝固组织演变与第二相析出行为,可为较大限度地减少微合金化铸坯的表面裂纹缺陷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鉴于此,论文首先从钢液凝固组织演变出发,采用原位研究手段对裂纹敏感性较高的钒微合金化亚包晶钢(Fe-0.11 wt.%C)和钛微合金化亚包晶钢(降低合金含量,并增C至0.16 wt.%)的高温组织演变及包晶相变过程进行了量化研究。其次,结合原位观察和理论计算研究了钛微合金化钢铸坯凝固冷却过程中的第二相析出行为,阐明了非平衡条件下铸坯第二相的析出与长大机理。最后,基于铸坯高温性能测试与显微结构分析,构建了奥氏体分解相体积分数的非等温动力学模型,明确了各元素在相组织演变过程的迁移行为。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可概括如下:(1)采用超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了不同化学成分和不同冷却速率下微合金化钢的凝固组织演变及包晶相变行为。原位观察实验发现,凝固包晶相变过程由包晶反应(L+δ→γ)和包晶转变(L→γ,δ→γ)构成,包晶反应的发生是通过L/δ界面处δ相的局部重熔机制来实现γ相的形核,随后液相流入δ相重熔缺口与γ相下端的δ相反应以延续γ相生长。增加C含量、降低合金含量的钛微合金化钢(Fe-0.16 wt.%C)凝固路径转变为了过包晶钢凝固序列。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L/δ界面形态由平面转变为胞状。冷却速率越高,包晶反应与包晶转变速率越大,重熔δ相的量越少。Fe-0.11 wt.%C微合金化钢δ→γ块状转变发生的关键冷速为50℃/min;成分调整后(Fe-0.16 wt.%C)δ→γ块状转变的关键冷却速率增大为60℃/min。(2)通过Thermo-Calc及DICTRA理论计算,并结合高温原位观察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成分条件下包晶反应和包晶转变的产生机制,以及C含量与合金含量对包晶凝固行为的影响。原位观察发现,降低合金含量、增加C含量并未改变微合金化钢的包晶反应和包晶转变机制,但C含量增加会降低包晶反应驱动力,减缓包晶反应的初始速率。冷速为10℃/min时,成分调整前后的包晶反应初始速率分别为632μm/sec和210μm/sec。DICTRA理论计算表明,低冷却速率下,δ相的生长主要受温度和溶质元素扩散速率的影响,δ相微区重熔本质上是由溶质扩散引起的,包晶转变过程的界面迁移行为主要受C元素扩散控制。Thermo-Calc计算发现,增加C含量会导致δ相生成量减少,促使包晶转变产生的体积收缩量减小。增加Ti、Mn添加量会导致Fe-C合金包晶特征点H、J和B的碳含量减少;增加Si添加量则导致H、J和B的碳含量增加。(3)采用显微观察和理论计算研究了钛微合金化钢凝固过程第二相的析出热/动力学与生长动力学。通过OM、SEM和TEM研究发现,铸坯基体中同时存在着大量微米级的亮黄色Ti N和紫玫瑰色(Ti0.9-0.93Nb0.01Fe0.06)(C0.01-0.25N0.75-0.99),以及大量纳米级的Ti N、Ti4C2S2、Ti(Cx,N1-x)和Ti C。理论计算表明,微米级Ti N和Ti(Cx,N1-x)是从凝固液相中析出,且在包晶反应发生之前。奥氏体相中析出Ti(Cx,N1-x)的形核启动时间由快到慢依次为:晶界形核>位错形核>均质形核。降低Ti、N含量,液相中析出Ti N和Ti(Cx,N1-x)的开始温度显著减小;增加C含量,液相中析出Ti N和Ti(Cx,N1-x)的温度降低,但开始析出的固相率fs减小。降低Ti、N含量和提高冷却速率将显著减小凝固结束时Ti N和Ti(Cx,N1-x)形成的最大尺寸。(4)采用超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理论计算明确了钛微合金化钢凝固过程第二相的析出与长大机理。原位研究表明,Ti N和Ti(Cx,N1-x)在液相中的粗化速率较大,在固相中的粗化速率十分缓慢。液相中析出的Ti N和Ti(Cx,N1-x)先以球体形态进行生长,之后转变为以正方体形态进行生长。球体粗化区与正方体粗化区的临界固相率约为0.897。当冷却速率为40℃/min时,液相中析出Ti N的球体直径突破1μm仅需1.34-1.45 sec。结合显微结构观察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在球体粗化区结束时,液相中Ti N的生长尺寸DS2=(2171.71342±4.43718)/CR;而在正方体粗化区结束时,液相中Ti N的生长尺寸DC2=(2525.88681±5.20465)/CR。(5)采用峰分离和理论计算分析了钛微合金化铸坯奥氏体分解动力学,并利用三维原子探针研究了各物相间溶质元素迁移行为。基于重叠峰分离发现,珠光体相变起始温度Ar1和铁素体相变结束温度Aff与Tx存在显著差异。与杠杆法计算结果和JMat Pro预测结果相比,采用峰面积法计算的相体积分数与微观结构的实际测量结果吻合度更高。理论计算表明,铁素体/奥氏体界面迁移受残余奥氏体相内C原子扩散行为控制。铁素体相变活化能与冷却速率的函数表达式为Q=(143.585±5.63402)+(1.9776±0.41145)×CR。通过三维原子探针发现,奥氏体相分解完成后Fe、Si、P、Ni元素富集于铁素体相内,而Mn、C、Cr元素富集于渗碳体相内。室温基体中基本不含有非金属元素N、S以及微合金化元素Ti、Nb、V。
其他文献
过渡金属氢氧化物具有比表面积大、活性组分丰富、结构可修饰性强等特点,在超级电容器中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过渡金属氢氧化物存在着易团聚、导电性和电化学活性差等固有缺陷,限制了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本论文依托可控制备技术和晶相转化方法,通过复合、酸盐法、碱刻蚀、氧化、硫化和磷化对过渡金属氢氧化物的结构、物理或化学性质进行修饰,研究了相应的电化学行为,并提出影响过渡金属氢氧化物基电极材料电
在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日益密切的情况下,各种工程活动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边坡稳定性问题,这类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中的热点研究问题。实际边坡工程中的岩土参数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而在边坡稳定性的风险评估中,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并未考虑,各个参数多采用固定值计算,忽略了其变异性。全局敏感性分析(Global sensitivity analysis,GSA)也称为重要性分析(Importance measurem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创新,人们在对系统的动力学特征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的同时,对系统性能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其中,包含在最优控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即有限时间控制,近几十年来已经成为了控制领域的主要研究课题。诸多实际情况均需要系统满足有限时间稳定的性能,如:紧急刹车时希望车辆可以尽快停下、追捕问题中的快速捕捉目标、导弹迅速击毁运动中的战斗机、亦或是发射人造卫星等任务均需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
现代风电机组正朝着大型化和复杂化方向发展,在风况复杂多变、风浪叠加冲击、高温度、大湿度、高盐雾腐蚀等多种复杂恶劣运行环境下,大型海上风电机组面临着严峻的服役可靠性问题。海上风电投资风险大,运维成本高,对风电机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可靠性是推动海上风电发展的基石。现有针对风电机组的可靠性研究大多聚焦在零部件,且只能从定性的角度分析零部件的可靠性状态,如有限元分析、动态特性分析等,缺少定量地评
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大规模接入以及新型电力电子设备广泛应用,已成为配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特征。智能软开关(soft open point,SOP)作为一种新型电力电子装置,具有灵活、快速、精确的功率控制特性和潮流转移能力。这些特征使SOP在促进DG消纳、提高配电网运行效率和提升供电恢复能力等方面优势明显。此外,不平衡负荷和线路参数不对称使得配电网通常
公共服务供给是政府的核心职能之一,我国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的迅速增长推动了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随着这种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作为安排者、私营机构作为生产者的公共服务公私合作供给逐渐成为一种在实践领域被广泛运用的供给模式。公共服务公私合作供给意在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和供给效率,这就要求参与合作的私营机构在公共服务生产中付出尽可能高的努力水平。但私营机构的目标不是增加公共利益,而是追逐自身经济收益的
架空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能源传输的重要通道,是电力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区域广泛容易遭受雷击。雷电绕击与反击会造成线路绝缘子闪络,引起开关跳闸造成停电事故,严重影响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此外雷击后,雷电过电压沿线路侵入变电站,使站内设备承受过高电压,导致电气设备绝缘损坏,造成停电事故,降低了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因此开展线路防雷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输电线路雷电参数的获取是开展线路防雷研究工作的基础,
激光熔覆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领域。激光熔覆涂层能够显著改善工件的耐磨、耐蚀等性能,但涂层中存在的裂纹、气孔及表面波纹等缺陷往往会使熔覆工件寿命缩短,并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提高涂层质量对促进激光熔覆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纯铁为基体,Ni60自熔性合金粉末为熔覆材料,采用单一交变电流、单一稳态磁场及电-磁复合场三种辅助形式,详细考察了电磁场条件下激光熔覆涂层的表面形貌、
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大,传统能源正面临着日益枯竭的危机,不断探索和开发清洁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传统能源问题的必然选择,其中钙钛矿材料是当今新型能源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钙钛矿材料因具有光吸收系数高、发射光谱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s)高、组分与尺寸可调以及制备成本低等优异特性而备受关注,在发光二极管(LEDs)、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催化、激光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
咬肌作为口颌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形态和功能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往研究发现经过正畸治疗后,患者面颊部软组织厚度会减少,但尚未有研究将其与内部的咬肌等组织的厚度相联系;另一方面,咬肌是咀嚼系统中提供咬合力最大的肌肉之一,研究认为后牙的生理性合曲线是在咬合力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那么咬肌所提供的咬合力及其方向应该对后牙的生理性合曲线有一定作用。但以往对于咬肌的三维影像学研究通常使用CT和MRI,往往样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