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华路(古御道)研究——从东吴到现在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echao0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中华路是南京城市中一条南北向干道,其南端为中华门城堡,北端为内桥,全长1.8公里,宽30余米。看上去中华路是一条十分普通的街道,事实上它却有着1700余年历史的道路。  其最早创建于东吴时期的苑路,东晋建都建康后,将这条道路封为“御道”,建康宫城则坐落于御道的北端,南朝时期这条道路与整体城市格局一并延续,创建了南京城市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南唐定都金陵,根据前朝格局重建了御道与宫城,这条道路自此以后在地理位置上从未变动,明清时期则成为城南地区的主要商贸地带。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将其命名为中华路,并于20世纪30年代进行改造,当时的中华路已有1.8公里长,23米宽。建国后,对中华路的改造主要分为80年代末的第一阶段与90年代中期的第二阶段,主要集中于中华路南半段。而2000年后则是局部的改造建设,主要集中于中华路北段。  本文试图对这条道路悠久的历史进行梳理,并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从文字、绘画、照片、规划设计图文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逐步展开对“御道-中华路”的城市空间历史研究。从东吴至元朝,对应“文字的历史”部分,通过几部古文文献来考证古御道历史;明清对应“绘画的历史”部分,主要有几幅关于南京城市的绘画来认识当时的南京街市与古御道;清末至民国对应“照片的历史”,通过几十幅历史照片来直观的认识战乱时期的南京中华路;建国后则是“规划设计的历史”部分,通过各次南京整体与局部规划来了解南京中华路的近代变迁。全文结构虽然并不常规,但却是一次难得的尝试。  在绘画研究部分,本文需要将绘画中被艺术化处理后的街市图像与现实的城市空间相对应。这一过程是非常有趣的,要根据各种文献以及其他图像信息来相佐证,虽然在论证上还不够严谨,但却可以间接得到一些关于当时城市街道的重要图像信息。  御道-中华路作为南京各个时期都非常重要的一条街道,也是一段十分重要的城市物质空间。本文的研究梳理实际上是对南京城市的一个时空切面的展现,尽可能的对于这条道路的空间形态转变进行一个清晰的展现。
其他文献
该论文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系统理论以及城市保护更新理论的认识,用可持发展的观点及系统的观点,在对大连市南山住宅区的道路、建筑、公共设施、绿化、人口、历史及地理位
该论文以研究老皇城坝区的历史演变和发展更新为主题,目的在于通过对这一地区历史沿革、物质环境、人文环境及现状发展趋势的调查研究,系统分析它所面临的问题;预测不恰当的
近年来,我国的历史遗留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识不断增强。对旧建筑的的再利用在我国将慢慢成为主流话题。由于旧建筑的出现已成规模,国内学者结合国外建筑改造的实例,总结归纳
"路边建筑"指随着汽车及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发展而产生的直接服务于汽车及驾车人的一类建筑,是一系列广泛内容的综合.论文结合国内外的发展状况着重研究其中对目前之中国最
本论文从当代室内设计的专业视角出发,对西方室内设计活动的发展与演变进行历史考察(到1800年以前)。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本论文分三部分展开工作。第一部分:从原始时期到古
学位
该文从分析东南亚地区建筑特色的形成背景入手,对东南亚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与标志做了综合的论述,氢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根植期、发展期和活跃期.重点对近期东南亚发达地区
尺度理论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理论,经历了从单纯的物质空间中立量度到多层面连续谱系的演变过程。在当今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尺度理论大体包含了现实尺度、分析尺度和实践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对建筑的节能减排日益重视,已在建筑节能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目前的建筑节能研究大多集中在单纯设备节能或单一建筑
会所一般可以分成专业会所和住户会所两在类.住户会所既是一类广泛普及的康乐建筑形式,又与房地产的开发紧密相关.一方面,其内部各种项目、功能的原型都来自于康乐建筑;另一
该文从住宅产业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住宅产业化的内涵和特征,结合近几年业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计划---2000年城乡住宅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建设,着重探讨 了高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