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茜·弗雷泽女性主义公共领域理论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h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这部著作问世以来,“公共领域”这一概念广为人知,但同样也引起了较大的争议。著名女性主义思想家南茜·弗雷泽从女性主义角度修正、补充和完善“公共领域”这一概念,她肯定了“公共领域”这一概念对促进性别正义和社会平等的积极意义,同时批判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对女性的忽视和虚假的性别中立。在此基础之上,她提出了女性主义公共领域理论。本文对她的这一理论进行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共四个部分。绪论陈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梳理了国内外对南茜·弗雷泽女性主义公共领域理论的研究现状和不足。第一章首先阐述了本文的两个基本概念及其特征——公共领域概念和女性主义概念。其次,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分析南茜·弗雷泽女性主义公共领域理论形成的思想来源和现实基础。第二章从女性主义公共领域的构成要素、主体和实现路径三个方面阐述南茜·弗雷泽女性主义公共领域理论的基本内容。首先,南茜·弗雷泽从参与要素、结构要素、话题要素、政治要素这四个构成要素入手,批判了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四个基本假设,并提出了自己的女性主义公共领域理论的构成要素。其次,南茜·弗雷泽在提出自己的女性主义公共领域的构成要素之后,阐述了该公共领域理论的两种形式,即性别、种族、制度多元的女性主义公共领域和跨国家和地区的女性主义公共领域。最后,南茜·弗雷泽从三方面探讨女性主义公共领域如何可能的问题。她认为公共领域的实现路径有经济再分配路径、政治元民主制度化路径和文化承认路径。第三章是对南茜·弗雷泽女性主义公共领域理论的评述。南茜·弗雷泽的女性主义公共领域理论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传统,表达了女性的时代诉求,提出了实现性别正义的新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伦理价值,但其理论也存在着局限性。她所提出的女性主义公共领域理论仍然是在资本主义框架下所提出的针对女性不公的批判与改造,过分强调多元文化主义原则,从而使得她的女性主义理论走向内部分裂的趋势。除此之外,南茜·弗雷泽批判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然而自身无力提供一个超越哈哈贝马斯的新的公共领域概念分析方式,其理论设想过于理想化,难以实现。最后,如何结合中国妇女现实情况,借鉴南茜·弗雷泽的理论以保障中国妇女权益,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其他文献
目的:星形细胞肿瘤是一类由星形胶质细胞引起的脑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突变及信号传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STAT1)蛋白表达异常在星形细胞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IDH和STAT1在星形细胞肿瘤
学位
<正>党建政工工作在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作用尤为突出。当前,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艰巨繁重的国企改革重任使国企思政工作在开展中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此时如何推动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式、高效化开展,最大限度地提升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把国企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且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截至当
期刊
新时期,全面落实国有企业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让国企工作绩效、发展状态得到进一步提高,从现状来看,思政工作还需要得到进一步创新。基于此,文章针对国有企业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价值展开研究,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分析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方式和改革方向,以求让思政工作的效果、质量得到根本上的提高。
期刊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出现文化消散、人口结构失衡等问题,乡村传播成为“被传播研究所遗忘了的角落”,这也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当下融媒体的语境,为乡村传播开辟了一条从传统步入现代的道路。本文将以乡村传播的现实困境为出发点,剖析乡村传播困境产生的原因,同时,根据融媒体环境下乡村传播的功能定位,借助融媒体发展的特点,从乡村传播基础设施建设、县级融媒体建设、内容生产等方面
期刊
报纸
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明确有机肥对谷子产量的影响,生产中增产增效的同时兼顾耕地质量改善。在本试验条件下种肥(有机肥掺混化肥)加追肥(化肥)方式时谷子产量最高。最佳施肥方案为种肥(有机肥45kg·667m-2掺混磷酸二铵1045kg·667m-2)加追肥(尿素1045kg·667m-2),其产量397.545kg·667m-2,与常规施肥比较增产9.95%,纯收入增加113.8元。
期刊
党内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软实力”,其以隐性形式居于党组织深层中,“通过内化、涵化、外化、转化、固化、强化等多重作用机理,融入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之中,转变为一种强大的显性力量,”[1]为党员初心的秉承和内心信念的持守、生态环境的优化以及各级党组织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自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党内政治文化命题以来,关于党内政治文化的理论解读和
学位
报纸
报纸
象征交换是鲍德里亚的核心思想之一,应对资本主义从符号社会进入仿真社会的反抗手段。象征交换思想既承接其早期对于物体系的研究,到对消费社会、符号价值由物及人以探讨人与人、技术、符号关系的分析;同时也立足于三级仿象的特点,开启了对后现代社会超真实世界的解释和批判。结合早期的象征交换模式,对鲍德里亚构建的新象征交换进行界定和分析。本文试图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立场,通过对鲍德里亚著作的文本分析并结合他所处的历史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