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脑胶质瘤(Glioma)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肿瘤,其中,高级别胶质瘤又占绝大多数,又以胶质母细胞瘤(GBM)为主。由于高级别胶质瘤呈侵润性生长,手术不易全部切除,其极易复发、高死亡率等特性,也就成为全世界医学的治疗难题。因此,胶质瘤术后联合放化疗对其治疗具有特别重要意义。但由于正常脑组织耐受量以及脑功能区结构限制了放射治疗剂量的提高,常规放疗总体疗效往往不令人满意,而扩大照射范围或者改变剂量分割方式也不能明显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对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技术(SRS)成为术后残留或不能手术切除肿瘤病灶的安全有效治疗手段,其中以伽玛刀、射波刀、陀螺刀、质子刀等为代表,它们在治疗颅内良性肿瘤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效果及其很低的不良反应得到了人们充分肯定,同时因具有无创伤、无痛苦等特点,在脑肿瘤术后辅助或替代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伽玛刀为例,在治疗脑胶质瘤方面,伽玛刀能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的极度恶性增值的生物学特点,因此,手术后采用伽玛刀单次与分次治疗并联合化疗治疗胶质瘤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对于高级别胶质瘤的治疗提倡以开颅手术,放化疗、免疫治疗、生物基因治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为主。其中,对于术后残留、体积较小或复发胶质瘤的治疗,伽玛刀越来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通过伽玛刀并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高级别胶质瘤,探讨伽玛刀分次治疗与伽玛刀单次治疗并与替莫唑胺化疗相结合治疗胶质瘤的疗效,为临床伽玛刀治疗高级别胶质瘤提供数据和依据。方法:收集三六三医院头部伽玛刀治疗室从2009年1月到2011年12月行伽玛刀治疗高级别胶质瘤的患者,分析符合纳入标准完全随访的52例胶质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0例(57.69%),女性患者22例(42.31%)。年龄从21-82岁,平均年龄44.48岁。根据是否行分次伽马刀治疗并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分为两组。其中进行伽玛刀单次大剂量照射治疗并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组24例,男性14例,女性10例。伽玛刀分次治疗并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组28例,男性16例,女性12例。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进行随访观察,随访时间8-44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8月。采用回顾性分析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通过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高级别胶质瘤伽玛刀治疗方式并同时与替莫唑胺化疗相结合的疗效差异。采用卡方检验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法进行组间比较。通过Kaplan-Meier法来进行生存率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所有患者的生存相关因素,以P小于0.05视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并比较其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类型、术后残留大小、治疗周边剂量等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本组共纳入病例52例,其中分次伽玛刀治疗组周边总剂量平均为26Gy(23-34Gy),分为2-3次,间隔时间为1天或7天,在1月内完成。而伽玛刀单次大剂量照射组周边剂量平均为16Gy(10-22Gy).伽玛刀分次伴化疗治疗组与单次伽玛刀伴化疗治疗组疗效比较与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比较都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23,P=0.022<0.05)。而对于周边剂量而言,周边剂量越大,肿瘤的控制率就越好(X~2=5.822,P=0.016<0.05)。而在Cox回归模型中,6个候选因素中,性别、年龄、术后肿瘤残留大小、级别、肿瘤发生部位、手术后症状与患者预后没有相关性,而周边剂量大小与肿瘤的局部控制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0.03<0.05)。结论:手术后伽玛刀分次治疗伴化疗比单次伽玛刀治疗伴化疗的肿瘤局部控制要好,更能改善患者预后,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降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伽玛刀联合替莫唑胺能够起协同作用,增强对肿瘤进展的局部控制。伽玛刀治疗术后高级别胶质瘤是可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本研究样本病例偏少,所得的结论还需经过以后长期临床的大量不断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