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株真菌降解转化黄陵煤泥技术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lcharmer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煤泥中有机质进行高效清洁利用,是实现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旨在以黄陵1号矿煤泥为原料,采用云芝、PC菌和青霉菌三种真菌研究煤泥的微生物降解转化规律和降解机理,探讨煤泥有机质生物转化产物的利用途径。制备了培养基并培养了云芝、PC菌和青霉菌,考察了煤泥预处理、煤泥粒度、菌液用量和溶煤时间对溶煤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煤泥经过硝酸氧化处理后有利于微生物降解,预处理后煤泥的挥发分和灰分出现下降,N,O元素含量增加,含氧官能团增多;煤泥粒度越小,越有利于微生物的降解;增大菌液用量,在一定的菌液用量范围内,三株真菌对煤泥的溶解转化降解效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而后趋于平缓;延长溶煤时间,三种不同真菌对煤泥的溶解效率先急剧增大,后期增加趋缓;溶煤后溶液pH升高,分布在7-10之间。对固体培养基上纯种培养的菌株通过加煤诱导并经两次传代培养筛选出驯化改良菌种,并用于溶煤实验。结果表明,加煤诱导的驯化菌种对煤泥的降解效果优于未经驯化的菌种。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云芝、PC菌和青霉菌对黄陵1号矿煤泥降解的最佳工艺参数条件是:青霉菌对煤泥的降解效果最佳,云芝对煤泥的降解效果最差;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降解效果最好的菌种青霉菌对煤泥的降解率为16.85%,最佳试验工艺条件为:煤泥粒度0.3-0.125mm,菌液用量20m L/100mL,液化时间11d。采用元素分析、工业分析、红外光谱分析(FTIR)、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紫外光谱分析等多种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对溶煤产物特性及溶煤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生物转化后煤泥结构发生了改变,微生物对煤泥的转化作用主要源自于微生物分泌的酶。微生物溶煤后的煤泥残渣灰分明显下降,降解后煤泥中C,N和S元素含量降低,H,O元素含量升高;降解后煤泥的一些官能团变弱或消失,说明煤泥中的有机成分发生了解聚和降解。对黄陵1号矿煤泥的生物转化研究发现,煤泥的生物降解转化产物在作为清洁燃料、化工原料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哇巴因对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内Ca2+浓度的影响。方法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大鼠胸主动脉VSMCs原代培养,用免疫组织化学方
<正>【知识点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诗联巧记】男耕女织求自保,精耕细作奉为宝。天灾人祸若来到,小农经济立无效。【巧记解读】这是一首押"ao"字韵的七言"绝句"。
2008年7—8月,收集了内蒙古达赉湖地区和蒙古国东方省蒙原羚的新鲜粪便,采用粪样显微组织学分析法研究了蒙原羚的夏季食性。研究结果如下:(1)内蒙古达赉湖地区夏季植物群落在植
为解决女性工作与家庭的冲突,部分工时工作作为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德国被普遍采纳。本文详细介绍德国部分工时工作的就业情况,分析其为女性青睐的原因,以及对平衡工作与家庭冲
苏联剧变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主要是由其对内政策失误造成的.但苏共在处理国际和党际关系时所推行的霸权主义的对外战略,使苏联长期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
在LiCl-KCl-MgCl2电解质中加入Pr6o11电沉积Mg-Li-Pr合金,实验条件:温度650℃,电流密度11A&#183;cm^-2,Mg^2+与Li^+摩尔比1:9.1,研究了稀土镨对合金的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SEM及EDS
为使相关纺织品服装生产企业、贸易商以及检测机构及时理解及掌握新标准,介绍了GB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的主要内容,分析了标准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常
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消防给水监测系统,介绍系统的架构和传感器位置的设置。就消防给水物联网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探讨了传感技术、信息中心与应用平台、标准制订的问题。
本文采用微观拉伸试验,并采用晶体塑性有限元法(CPFEM)对低合金贝氏体/马氏体组织试样的变形行为进行数值解析。单相贝氏体试样的微观拉伸试验结果表明,贝氏体屈服行为与单相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