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加剂改性软土及其机理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w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土作为一种特殊土,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它具有低强度、较差的透水性、较大的压缩量等不良的工程性质。因此,在软土地区修筑道路时,对软土进行处理是一项必须解决的技术难题。利用土壤固化剂对软土进行改性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而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仍是石灰、水泥这类固化剂,其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一些弊端。混凝土外加剂大多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且具有很好的分散性,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利用混凝土外加剂的特性将其用到土壤固化中的研究还十分欠缺。为了探究混凝土外加剂对软土改良的效果和机理,本文选取了三种混凝土外加剂并研究了其对性软土力学性能、变形以及水稳定性的影响,同时也初步探索了对石灰土、水泥土再次改性的影响。最后,文章借鉴已有的固化剂的固化机理、外加剂的作用原理以及粘土颗粒的特性并结合微观试验来分析外加剂改性软土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缓凝高效减水剂、萘系高效减水剂和引气剂在适宜的掺量下能有效的提高软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减小软土的变形以及改善软土的水稳定性;缓凝高效减水剂和萘系高效减水剂分别与石灰一起改性软土要比石灰单独改性软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要高,且对水稳定性稍有改善效果;萘系高效减水剂作为水泥土添加剂时,其与水泥添加的顺序会对改性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当先添加水泥拌合均匀闷料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萘系高效减水剂时,软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会进一步提高。通过微观试验分析,外加剂能改变软土的结构排列,使其更密实,采用缓凝高效减水剂和萘系高效减水剂改性时,能在土粒表面生成胶结物;引气剂改性后土粒呈互相交错的较为密实的空间结构,其间可见细小的封闭孔隙;外加剂利于石灰改性土和水泥改性土中水化产物的生成,且使其分布更均匀,从而进一步提高改性效果;从CT扫描结果分析,外加剂能一定程度上优化土体内孔隙结构和分布,进而改善土体的性能。
其他文献
端粒作为染色体末端的DNA序列,会随着染色体的周期性复制而逐渐缩短,造成细胞衰老死亡,而且还与许多疾病有关。因此,端粒的研究在癌症治疗和生命科学等领域有着重大意义。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端粒研究中广泛采用的技术之一。FISH技术需使用荧光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观察,其成像分辨率受光学衍射极限限制,一般只能达到200~300 nm。这一分辨率使得人们无法对端粒进行细致地研究。因此,本论文提出将FISH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中低速磁悬浮列车以安全舒适、低噪声、爬坡能力强、工程造价低等特点非常适合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工具,大力发展城轨磁悬浮交通对解决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有重要意义。目前,
红外和近红外分光法的优点在于,能够直观地获取分子振动的光谱信息,并且对任何样品在任何状态下都能检测,它们作为无损、快速的分析方法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等领域。为
学历史的时候,大家一定都背诵过中国历史朝代表,知道唐、宋、元、明、清的朝代顺序。整个地球的历史也有朝代,地球的“历史朝代表”被称为地质年代表,地质学家根据地球上生物
汽车高速或在低附着系数路面上转向行驶时,由于受转向或外界干扰的影响,侧向附着力容易达到附着极限,使汽车丧失稳定性,从而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本文根据国内外对汽车操作稳定性
近10多年来,国内生物芯片技术的发展备受瞩目,在生命科学研究、疾病诊断、新药开发、生物武器、司法鉴定、食品卫生监督等等领域已越来越被广泛运用。然而在生物芯片技术中的重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有机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太阳能电池以及生物成像和传感中,并且促进了有机电子学的展。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质轻、低成本、结构可设计、性能可调控等优势,通过分子工程合理化原则,一系列的小分子和聚合物半导体被开发出来。例如,通过扩展材料的共轭长度、控制材料的平面性、改善能级,相对应的材料的器件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目前,基于D-A型聚合物的有机场效应晶体
学位
黄土大多数是含水量低的非饱和土,气候变化对地表附近黄土的含水量影响很大。黄土在受水浸湿作用前处于非饱和状态,非饱和黄土在降雨作用下极易达到局部饱和状态,由此引起抗
纳米科技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逐渐发展起来的前沿性交叉学科,形成了纳米微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机械学、纳米生物学、纳米物理学、纳米化学等多个新兴的领域。它们相互交融,交叉发展,必将引发下一次产业革命的浪潮,对新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扫描探针显微术(SPM)是纳米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已成为纳米科技工作者不可缺少的观察和研究工具。SPM家族成员众多,其中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