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表现主义绘画风格在中国的演变

来源 :四川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000c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现主义绘画,产生于二十世纪初的欧洲,最早在德国兴起,成为二十世纪初绘画领域的一种艺术潮流,尤以在北欧各国的传播与使用最为广泛。在艺术观念上,表现主义绘画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反对传统艺术,力求打破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束缚,发挥艺术家的表现力与创造力,张扬个人情绪,追求精神性的传达与自我释放。表现主义能产生于德国,产生于北欧的浪漫主义美学思想为其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撑,同时受到尼采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斯泰纳的神秘主义的影响,表现主义激发了艺术家们的热情与活力,一场主张情感表达与宣泄的艺术潮流就此展开。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在文化背景与历史发展上与西方国家有着巨大的差异,表现主义也伴随着东西方文化的强烈碰撞而被传入中国,伴随着本土化与民族化的意识与审美,化为一种带着独特东方意味的模糊且复杂的修辞手法,并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呈现出独特化与多样化的倾向。本文从中国近代的类表现主义绘画开始,梳理了中国近一百年来表现型绘画在西方表现主义的引入过程中,结合自身本土文化与社会背景,所产生的不同时代的不同代表特征,结合代表艺术家及代表作品,对表现主义在中国的衍变进行一个时间跨度较大的系统性整理。文章分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介绍本文论题的研究背景与依据,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等做整体介绍。第二章内容阐述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产生及发展。第三章内容以阐述中国二十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前这段时期表现型绘画在中国的早期面貌及发展与影响,这一时期的为表现主义在中国的启蒙阶段,以引入和适应接纳为主要核心,艺术家们对表现派的认识比较模糊,但也在“拿来”中极力寻求突破,探索新的风潮。第四章论述新中国成立后至80年代的中国表现主义绘画发展趋势。第五章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表现主义在中国艺术中慢慢成为普遍与潮流的现象,涌现出大批杰出艺术家与作品。第五章结语以时间线索梳理全篇的书写脉络,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结和概括。研究表现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演变历程,能够折射出中国绘画近百年来的探索与尝试,同样体现出中国近百年现代化发展所面临的不同境遇与问题,让我们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继续前行,结合本土历史环境与自身本民族文化,进行更为中式的探索,创作出更好的符合历史发展,代表时代特征,充满民族特色的作品。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如何借助先进技术,构建以精准指挥为目标、以形势预判和辅助决策为主要价值输出的新型军地联合智能化应急救援体系。方法:以我院应急医疗队执行历次医疗救援任务为
本文从分析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的评价研究入手,针对目前评价体系所存在的不足,尝试寻找适用于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的居住区公共空间评价模式。首先从评价体系的建立目标分析开
导线测量是小地区平面控制测量的重要形式。因此,本文重点介绍了导线测量的外业测量、内业计算以及导线测量错误的检查方法。
"你一定也吃过地沟油。"日前,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东平面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这样说。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和油脂工作组组长。据他估计,
泛览当下的东亚乃至全球,教育理念面临的严峻挑战转为人文理想与人文环境的日渐式微乃至急剧恶化。这一现象并非仅仅基于科学主义、实用主义对理想主义、人文精神的轧撵。就
目前我国各高校大力推进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双语课程教学,把培养较高专业素质的复合型中高级人才作为大学教育的目标,如何进行高校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
利用客体分子的圆二色性,研究了β-环糊精对DL-酪氨酸的立体选择包结行为以及体系pH和时间对立体选择包结行为的影响。确认β-环糊精具有选择包结L-酪氨酸的特性,且随体系pH的增加而增强。
[目的]为海藻冲施肥在蔬菜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韭菜品种“独根红”为试验材料,通过使用不同浓度的海藻冲施肥,研究海藻冲施肥对韭菜产量、生长情况及其品质的
关于大坝的优化设计,主要是指对坝体体形的优化,即运用非线性规划方法,在满足现行设计规范或当今通用设计准则的前提下,求解坝体最优设计断面。本文着重就重力坝、支墩坝,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