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系统研究

被引量 : 58次 | 上传用户:haiyang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旨在规范空间开发秩序、优化空间结构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编制国家和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是落实该项战略决策的前提基础和重要措施。做为一项新型空间规划,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迫切需要创新的理论与方法支撑。本文正是基于此种现实和理论需求,以亲自参与的“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基础研究”为铺垫,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系统研究的逻辑思路,尝试对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做出理论与方法上的相对系统而又突出重点的研究。“是什么?”,即解析主体功能区规划相关概念内涵与彼此关系,明晰规划性质及其在区域规划体系中的法律地位。该部分旨在深化对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本认识,也是规划编制和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故为全文的起点。“为什么?”,即寻求主体功能区建设与规划必要性的科学基础和理论依据,从理论层面解析“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优化空间结构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要途径选择”这一重大命题。即回答“为什么要做主体功能区规划?”。“怎么做?”,即探索编制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包括省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这也是全文的落脚点和实用性价值所在。为此,全文研究内容共分6章,第2-5章为核心内容。其中,第1章为导论,重点分析选题背景和研究现状。认为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理论意义。目前,国外相关研究成果虽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明显缺乏针对性;国内研究针对性较强,但也仅仅是处于起步阶段,且研究内容相对集中,缺乏系统性。此外,本章还对主体功能区相关概念进行了比较界定,理顺了相关概念关系,为全文后续研究奠定了学术规范。第2章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论基础研究,其理论切入点为空间供需分析。通过构建空间供需模型和理论推导,认为空间需求多样性和空间稀缺性是导致空间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空间供需矛盾又将产生空间结构失衡。空间流动和技术进步不可能也不能根本解决空间稀缺性,从而无法解决空间结构失衡问题。因此,解决空间结构失衡只能从空间需求多样性入手,通过优化多样性空间组合化解空间供需矛盾。具体讲,主要是合理管制建设空间(城镇空间与交通空间)和非建设空间(乡村空间与生态空间)供给,即通过功能区建设优化空间结构。由此得出,空间供需模型是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论基础之一,并且启示人们还应把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具体功能区规划紧密结合,两者是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第3章为主体功能区规划与中国区域规划体系重构。通过对比分析和归纳分析,认为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的空间规划,理应在区域规划体系中占据核心指导地位。但由于当前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坚持的是部分国土覆盖原则,因而无法承担此重任。故建议:远期国家层面应整合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全国国土规划,统一为全国国土综合开发与保护规划,并以此做为全国区域规划体系的核心,而省域范围内规划则以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为核心。另外,新时期区域规划体系还应缩减市级规划,增加和强化城市区域规划、县域规划和乡镇域规划等薄弱环节。同时,要逐步完善规划法律法规,理顺规划关系,从而重新构筑起完善的区域规划体系。第4章为省域主体功能区划。本章在进行空间区划概述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空间管治类型区划,并着重探讨了省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编制理论与方法。认为省域主体功能区类型划分应体现出等级差异,从而建立起包括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三类重点开发区域、国家级和省级两类优化开发区域、两类限制开发区域以及一类禁止开发区域在内的主体功能区类型体系。区划指标体系应立足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三个主要因素,区划方法应是“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方法集成(或称为方法群)。最后,以湖北省为案例区,对上述理论与方法进行了验证并达到了预期效果。第5章为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着重以对比分析法研究了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理念方法、编制程序和内容框架三个核心问题。对比对象为传统区域规划、当代区域规划和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认为:在编制理念方法上,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应坚持“统筹规划”、“以人为本”、“分区管制”和“过程管理”等理念,并选择反规划、公众参与和基于GIS的多目标决策支持系统等方法。在编制程序上应注重公众参与和动态跟踪管理。编制内容框架主要分为主体功能区划、分区规划、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和实施保障体系规划四大部分。其中,分区规划中应注重发展定位、开发强度、城镇体系结构、空间开发管制和产业发展等内容。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应侧重于对全省具有重大影响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设施、综合交通网络设施和电力网络设施规划,以便为各类主体功能区提供均质服务和便捷联系通道。实施保障体系规划包括区域发展政策、法律法规建设、政绩考核体系建设、动态评估与跟踪管理和主体功能区横向协调机制等规划内容。最后,以此框架为基础,草拟了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大纲。第6章为结论与展望。系统总结了全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主要创新点,并在分析全文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提出了后续研究计划。全文主要创新点可以总结为:创建了空间供需模型,为主体功能区规划奠定了理论基础;勾勒了近远不同时期中国区域规划体系框架,实现了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区域规划体系的有机统一;探索出一套相对成熟的省域主体功能区划方法体系;并以对比手法设计出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框架。综观全文,认为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涉及因素众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具有较高的实用性性质。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绝不是个人或一朝一夕的事情,今后应坚持动态跟踪研究。另外,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案例分析都需要得到拓展,这也是后续研究的着力点。
其他文献
<正>数学区角活动促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更好地观察、评价幼儿,更积极地开展师幼互动和反思,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个别化发展。对于教师来说,在开展数学区角活动的
对大尺寸挤压丝锥加工高强度接箍内螺纹的成形和成形过程中的受力,进行了分析探讨.应用自制的电阻应变式扭矩传感器和自然热电偶装置测试分析了挤压扭矩及温度.利用体视显微镜
简述了军旅风格服饰的起源及发展历程,分析了军旅风格服装特征,探讨了该系列女装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得出军旅风格女装设计需以有形设计文化为基础,把军装精神风貌融入女性精神
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根本内涵的"中国梦"实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创新,具体体现为四个维度:一是在时间维度上连接了历史、现实与未来,在空间维度上实现了
排比是汉语修辞中最为常用的辞格之一。然而对排比的有关研究却出人意料的零散、稀缺和粗浅,到目前为止尚无专著,也无相关的硕士、博士论文,甚至对排比的定义都还存在分歧,对
本文以西域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文献查阅,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访问法、综合分析法,对西域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特征、成因和社会背
美国与印度的战略关系近年来持续提升,民用核合作的酝酿成为广受关注的话题,也在双方国内引发涉及各自国家利益的激烈辩论。印度由于无法达成国内政治共识,在2007年10月单方
以视错觉研究为基础,探讨了色彩视错觉在服饰上的积极影响,归纳和叙述了色彩视错觉的不同类型,并对服饰色彩搭配提出了建议。
1目的溃疡性结肠炎,又称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发生于结肠的弥漫性黏膜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为特点的慢性疾病,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主要侵犯大肠(直肠与结肠)的黏
苏轼自幼好学,学优而仕,奋厉有当世志。儒家正视人生,积极入世之精神,使他曾活跃于神宗、哲宗朝的政坛上。然而由于仕途的坎坷、政争使他屡遭斥黜迁谪,于是他思想底层自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