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森林的冷岛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常州市中心区为例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ao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改变了城市地表的热量特征,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变了热岛效应的时空分布。中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热岛效应是城市发展不可避免的问题。城市森林能够降低地表温度,形成冷岛并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研究城市森林冷岛效应的影响因素以及时空变化规律,分析各影响因素与冷岛效应的量化关系,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热环境。
  本研究通过生态学理论、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实地样方调查等理论与方法分析常州市中心城区城市森林与城市冷岛效应的强度、范围以及时空分布规律等,研究内容包括:(1)使用特征提取法提取Landsat8遥感影像中的城市森林信息和实地样点法调查城市森林结构。分析研究区域内城市森林的空间分布、结构特征与景观结构;(2)通过内部温度变化表征公园冷岛强度可减少外部环境的干扰,提高冷岛效应研究的准确度,使用传输方程法(RTE)反演城市的地袁温度,以18个城市公园的面积、地表温度(LST)、水体覆盖率、绿地率、不透水面覆盖率、植被覆盖指数(NDVI)、降温幅度(TDA)、降温范围(TDR)以及景观形状指数(LSI)作为水平方向的调节因素,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定量分析城市森林冷岛效应与水平方向调节因素的相互关系;(3)通过样点调查与i-Tree Eco模型评估的方法,获得城市森林群落的叶面积、胸径(DBH)、树高、乔木密度、固碳量作为冷岛效应垂直方向上的调节因素,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定量分析城市森林冷岛效应与垂直方向调节因素的相互关系;(4)通过对研究区2014年、2016年2年的Landsat8遥感影像进行分析,研究其土地利用状况与冷岛效应的变化规律;使用2016-2017年4幅遥感数据代袁春、夏、秋、冬四季,研究冷岛、热岛的空问分布,分析常州城市公园绿地冷岛效应与调节因素相互关系的季节变化规律。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研究区城市森林结构特征:城市森林共占地面积为36.2Km2,绿化覆盖率为27.8%,其中道路林占地12.17Km2,附属庭院林占地14.69Km2,风景游憩类占地9.3lKm2。研究区内共有树木约67.91万株,其中道路林约16.01万株,附属庭院林约26万株,风景游憩约25.9万株。DBH主要分布在20cm.30cm,高度分布在5.10米,冠幅分布在6.7米。各类城市森林中,密度较大的是风景游憩林,277株/公顷,高度较高的是附属庭院林,7.78米。通过调查发现常州市道路林的优势树种为香樟(60.8%)>栾树(16.9%)>悬铃木(5.8%)>银杏(4.8%)>广玉兰(2.5%),数量分布极不均衡,香樟数量占绝对优势:附属庭院林的优势树种为香樟(31.3%)>广玉兰(16.3%)>桂花(15.3%)>银杏(13.3%)>棕榈(7.4%)>水杉(6.1%)>垂柳(5.2%)>玉兰(5.1%);风景游憩类林的优势树种为香樟(8.78%)>桂花(8.43%)>鸡爪械(7.43%)>水杉(6.10%)>银杏(5.8)>棕榈(5.40%)>紫薇(4.63%)>三角枫(4.23%)>朴树(4-29%)>广玉兰(4.22%)>石楠(3.87%)。常州市主城区城市森林体量总体较小,共有2014个斑块,其中以0-0.2ha大小的斑块为主,常州市斑块密度较低为15.5(块/平方公里),破碎化程度较高,连通性较差。
  2.城市森林冷岛效应与水平方向调节因素的关系:使用地袁温度(LST)、降温幅度(TDA)、降温范围(TDR)来表示公园的冷岛效应。LST与水体覆盖率、NDVI呈负相关(P<0.05),与不透水面覆盖率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公园面积、绿地覆盖率、景观形状指数(LSI)相关性不显著。TDA、TDR两个指标与公园面积显著正相关(P<0.01),与LSI呈负相关(P<0.05),与水体覆盖率、不透水面覆盖率、绿地覆盖率、NDVI相关性不显著。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城市森林斑块产生最大的热环境调节作用的闽值为1.34公顷到19公顷,在阈值范围内,城市森林斑块的热环境调节功能较强,超过闽值范围热环境调节功能明显下降。如,每增加l公顷的面积能够使LST降低0.12℃,超过闽值后,城市森林斑块每增加1公顷的面积能够使LST降低0.03℃:不透水面积增加10%,公园的LST会增加0.47℃;水体覆盖度增加10%,公园的LST可降低0.72℃;当NDVI增加0.1时可降低公园内LST0.68℃。LSI每增加1,可使公园的降温范围减少0.91米,可使公园的降温幅度减少0.22℃。
  3.城市森林冷岛效应与垂直方向调节因素的关系:LST与叶面积指数、固碳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TDA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树木高度、胸径与冷岛效应相关性不显著。通过回归分析,当叶面积指数增加1时,地温可降低0.48℃;同时,城市森林的降温幅度能够增加0.46℃;植物种植密度对地温的影响非常显著,当城市森林的乔木密度每公顷增加100棵树,能够使LST降低0.7℃;当城市森林的固碳量增加10%,能够使LST降低0.88℃。
  4.冷岛效应的时空变化规律:常州市中心区域2014年、2016年度的地表温度在逐年升高,冷岛效应变化上与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热岛效应增强,而冷岛效应的空间分布减小、强度变弱。且在空间分布上研究区范围内西南、西北区域城市热岛范围有所增加,冷岛区转换成为热岛区域:中部、东北区域冷岛区域有所增加,而热岛区域有所减少。
  在季节变化上,从冷岛空间分布的面积比例来看,秋季>冬季>春季>夏季,秋天的冷岛分布面积最大,冬季、春季次之,而夏季的冷岛空问分布最小;从冷岛的强度变化来看,冬季>秋季>夏季>春季,冬季的冷岛强度最大,秋季、夏季次之,春季最弱。通过公园冷岛的季节变化分析可知,高温季节(夏、秋)城市森林冷岛效应的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调节因素与地袁温度呈现显著相关关系.在低温季节(春、冬)相关性不显著。因此,一方面需要通过城市森林结构调整和优化,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另一方面可以从地袁含水量、城市通风廊道的构建等方面加强冷岛区域的构建,全时段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本研究阐明城市森林与冷岛效应的相互关系,对于城市森林规划设计、结构优化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对于调节城市热环境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全球有超过50%的有机碳储存在30cm以下的深层土壤中,虽然深层土壤CO2排放相对表层土壤较低,但是由于较大的有机碳储量,其碳库的微小变化可能会直接影响大气CO2浓度。由于物理化学保护和低O2浓度等特性,深层土壤有机碳相对稳定。不过一旦深层土壤暴露到表面,深层土壤有机碳则对环境扰动非常敏感。但是,深层土壤有机碳动态对于环境扰动的响应研究还较少。  中国黄土高原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由中亚、
学位
人类活动对全球氮(N)循环产生了深刻影响,近年来,人为活动造成的土壤氮输入已经超过了生态系统自然固定的氮。大多数人为输入的氮以NH4+的形式进入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通过硝化过程将NH4+转化为可移动的NO3-,这可能导致NO3-淋洗进入河流、地下水或导致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排放。氨氧化作用通过氨单加氧酶(Ammonia monooxygenase),将氨转化为亚硝酸盐,是硝化作用的第一
学位
据IPCC(2013)预测,全球气温本世纪末将上升0.9~5.4℃,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带增幅最大。C02和N20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其中N20主要源自化肥的施用。同时,未来全球气候变暖将伴随着降水的变化。气温升高、生态系统氮素含量的增加以及降水变化都会对生物圈与大气之间C02的交换产生重要影响。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最大的场所,土壤碳的微小变化将会对大气C02产生深远影响。青藏高原属于典型的高寒生态
学位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上重要的植被组成。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作用,与高寒草甸植物生存相关的非生物和生物因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能够改变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并对生态系统功能造成显著的影响。氮素和温度是限制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重要非生物因子,而病原真菌则是影响植物群落的重要生物因子。氮素添加和增温对植物群落的影响已有诸多报道,但是目前很少有研究关注病原真菌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影响。  本研究
学位
蚯蚓作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而蚯蚓主要是通过对微生物群落的作用来实现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因此,研究蚯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是揭示蚯蚓调控土壤生态过程机制的一个关键的要素。蚯蚓生态型是其取食偏好、活动范围和日常行为等的综合反映,因此不同生态型的蚯蚓对微生物群落产生的影响可能很不相同,但是以往的研究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本文通过设计因子完全交互的调控实验,探讨了不同生态
学位
岩石(矿物)风化是地球关键带内广泛发生的重要地球化学过程之一,而微生物又是广泛参与该过程的物种。研究微生物促进岩石(矿物)风化的机理有助于深刻理解土壤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循环过程,也能够为碳元素在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的循环过程提供理论依据。目前,科学家在微生物促进岩石(矿物)风化作用的领域内已取得许多成果,但研究工作往往以元素的释放速率为重点,对风化后所形成次生矿物的关注极少。本文以沙
学位
溶磷微生物是一类可以有效分解难溶性无机磷酸盐以及有机磷的功能性微生物类群,广泛存在于土壤、植物体、有机肥料以及水体当中。本研究在土壤和有机肥中分别筛选到两株高效溶磷微生物,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P18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JXZ01;在培养基环境下比较了两株菌的溶磷能力以及最佳碳氮源种类和碳氮比(葡萄糖/硫酸铵);并通过室内土壤培养试验和黑麦草的盆栽试验
学位
近年来,裂解生物质炭(pyrochar)在土壤改良、固碳减排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而水热法炭化生物质材料,将其制备成为水热炭(hydrochar),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质炭制备方法,最近几年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水热炭在农业环境领域的应用研究十分有限,特别是在稻田环境中的应用鲜见报道。本研究采用土柱试验,添加麦秆或者锯末分别在高温裂解或水热炭化两种手段下制备的生物质炭,即麦秆裂解生物质炭(
学位
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Glycine max,2n=40)商业化种植在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其中重要的风险之一就是抗性基因通过花粉漂移到近缘种野生大豆(Glycine soya,2n=40)中。外源转基因一旦漂移到野生大豆,可能会提高野生大豆的适合度,给生态环境造成威胁,还会污染野生大豆资源。为了系统地分析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向我国不同地理来源的野生大豆种群基因漂移的风险,采用
持留菌是细菌群体中一小部分发生袁型变异的耐药菌株,在高浓度抗菌药物的作用下仍可以存活,但这种抗菌药物耐受性没有遗传性。当重新培养存活下来的细菌时,其中绝大多数仍然对抗菌药物敏感,只有一小部分的持留菌产生。因持留菌在慢性感染中的重要作用而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实验以铜绿假单胞菌PAO1为研究对象。前期研究结果表明细菌表面的膜结合蛋白Rm1B与胞外poly(dC)组成复合体Rm1B/poly(dC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