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恶性肿瘤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发病过程隐匿,疾病具有较大异质性等特点,使得该病的治疗存在巨大障碍,被称为“万疾之王”。自上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应用细胞毒类药物为代表的内科治疗方法,一直到今天都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内科手段。近十几年来,靶向药物逐渐发展起来,主要机制是阻断肿瘤发病的分子机制和抗血管生成。阿帕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抗血管靶向药,可竞争结合VEGFR2的ATP结合位点,阻断该级联反应信号,减少血管生成。阿帕替尼已证实在胃癌、肺癌、乳腺癌等疾病中有显著疗效,并普遍的应用于临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中存在较为明显的血管生成,而且具有抗血管作用的沙利度胺已经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药物。本实验将观察阿帕替尼对体外培养的人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对VEGFR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阿帕替尼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作用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S法检测阿帕替尼对RPMI8226细胞增殖抑制的IC50值;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阿帕替尼作用于RPMI8226细胞的凋亡率及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p-VEGFR2、p-STAT3的表达变化;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Graph Pad Prism软件进行绘图。结果1阿帕替尼组较空白对照组RPMI8226细胞的抑制率显著升高,阿帕替尼浓度为0μmol/L、10μmol/L、20μmol/L、30μmol/L、40μmol/L、60μmol/L时,其细胞抑制率分别为(0.00±2.30)%、(8.44±1.87)%、(40.05±3.07)%、(69.48±0.45)%、(85.17±0.73)%、(90.36±0.55)%,阿帕替尼对RPMI8226细胞株增殖抑制活性的IC50值为22.03±0.32μmol/L;2 RPMI8226细胞经不同浓度阿帕替尼处理48h后,浓度为5μmol/L时,凋亡率结果为(5.00±0.78)%,与对照组凋亡率结果(3.30±1.00)%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浓度为10μmol/L时凋亡率为(6.93±0.6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阿帕替尼为20μmol/L时,凋亡率达(27.23±2.1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阿帕替尼组RPMI8226细胞凋亡率随浓度增加显著升高;3阿帕替尼在浓度0μmol/L、5μmol/L、10μmol/L、20μmol/L组,G0/G1期细胞分布比例是(24.18±3.96)%、(28.43±11.18)%、(26.97±1.40)%、(19.27±8.64)%;S期细胞分布比例是(48.53±6.77)%、(46.53±2.99)%、(52.37±3.20)%、(51.30±11.20)%;G2/M期细胞分布比例是(15.63±3.52)%、(7.26±5.78)%、(1.85±0.61)%、(2.21±0.57)%,经统计分析,阿帕替尼对RPMI8226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4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阿帕替尼处理48h后,RPMI8226细胞中Bax表达水平升高,Bcl-2表达水平降低;p-VEGFR2表达水平降低,p-STAT3表达降低。结论阿帕替尼对RPMI8226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对细胞周期无明显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阿帕替尼抑制VEGFR2/STAT3信号通路,影响了凋亡因子表达,最终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图5幅;表5个;参8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