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牟宗三作为海外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其哲学思想受到学术界的诸多关注与讨论,由此所形成的研究成果也已然汗牛充栋。学界对牟宗三思想脉络的梳理不仅覆盖熊十力、唐君毅等一众新儒家学者,更延伸到西方哲学界的康德、胡塞尔等人。这也从一侧面展示了牟宗三思想之精深宏大,博采众长。
康德哲学作为西方哲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式体系,自从其传入我国以来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在一众专注于诠释康德哲学本身的学者之中,牟宗三敏锐地发现其可以作为中西哲学汇通交流的跳板。在此种思路的影响之下,牟宗三对康德哲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立足于儒学的根本立场针对诸如“圆善”、“存有论”等问题做出了独到的解读。
本文分为四部分,绪论介绍牟宗三诠释康德哲学的相关研究背景、研究现状以及本文所用的研究方法。第一章从康德哲学的基本概念“物自身”入手,阐述牟宗三对这一概念所做的价值化转向。“现象——物自身”是康德为划定知性的认识范围而设立的概念体系。经由牟宗三的创造性诠释,物自身成为一价值概念,并由此引申出人以无限心观照物自身的可能。第二章沿着上一章中牟宗三提出的无限心的概念。牟宗三将这种无限心的认识作用概括为智的直觉。康德在其理论体系中不承认有限的人可以拥有智的直觉,但是牟宗三在中国哲学的视域中对智的直觉这一概念进行重述,以作为道德主体的人观照价值概念的物自身的理论路径,和“逆觉体证”的实践路径相结合,完成人可以拥有智的直觉的学术洞见,并在此基础上开显出两层存有论,实现道德的形上学的理论建构。第三章阐述牟宗三通过创造性诠释的方法完成道德的形上学后返回到康德哲学之中,来解决他认为康德哲学中未讲透彻的“圆善”问题。此处牟宗三凭借从圆教到圆善的实现方式,以儒学中的“圆圣”境界达成对圆善问题的回应。第四章从创造性诠释的角度对牟宗三的诠释特点、成就、方法作以系统的说明,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牟宗三的诠释理路为中西哲学交流贯通所提供的一具有启示性的新路径。
牟宗三对康德哲学的种种诠释成果在学术界受讨论多年,其合理性也存在很多争议。本文从创造性诠释的角度追寻牟宗三对康德哲学的研究思路,从其构建道德的形上学的逻辑轨迹对牟宗三的诠释成果作以梳理。结合当时时代的背景与要求,本文对牟宗三以康德哲学为跳板,寻求儒学乃至中国哲学的发展方向所作出的理论尝试,作以同情的理解,并在中立的学术立场上做出相应的评价。
康德哲学作为西方哲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式体系,自从其传入我国以来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在一众专注于诠释康德哲学本身的学者之中,牟宗三敏锐地发现其可以作为中西哲学汇通交流的跳板。在此种思路的影响之下,牟宗三对康德哲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立足于儒学的根本立场针对诸如“圆善”、“存有论”等问题做出了独到的解读。
本文分为四部分,绪论介绍牟宗三诠释康德哲学的相关研究背景、研究现状以及本文所用的研究方法。第一章从康德哲学的基本概念“物自身”入手,阐述牟宗三对这一概念所做的价值化转向。“现象——物自身”是康德为划定知性的认识范围而设立的概念体系。经由牟宗三的创造性诠释,物自身成为一价值概念,并由此引申出人以无限心观照物自身的可能。第二章沿着上一章中牟宗三提出的无限心的概念。牟宗三将这种无限心的认识作用概括为智的直觉。康德在其理论体系中不承认有限的人可以拥有智的直觉,但是牟宗三在中国哲学的视域中对智的直觉这一概念进行重述,以作为道德主体的人观照价值概念的物自身的理论路径,和“逆觉体证”的实践路径相结合,完成人可以拥有智的直觉的学术洞见,并在此基础上开显出两层存有论,实现道德的形上学的理论建构。第三章阐述牟宗三通过创造性诠释的方法完成道德的形上学后返回到康德哲学之中,来解决他认为康德哲学中未讲透彻的“圆善”问题。此处牟宗三凭借从圆教到圆善的实现方式,以儒学中的“圆圣”境界达成对圆善问题的回应。第四章从创造性诠释的角度对牟宗三的诠释特点、成就、方法作以系统的说明,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牟宗三的诠释理路为中西哲学交流贯通所提供的一具有启示性的新路径。
牟宗三对康德哲学的种种诠释成果在学术界受讨论多年,其合理性也存在很多争议。本文从创造性诠释的角度追寻牟宗三对康德哲学的研究思路,从其构建道德的形上学的逻辑轨迹对牟宗三的诠释成果作以梳理。结合当时时代的背景与要求,本文对牟宗三以康德哲学为跳板,寻求儒学乃至中国哲学的发展方向所作出的理论尝试,作以同情的理解,并在中立的学术立场上做出相应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