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新闻的建构——以《新快报》对垃圾焚烧的报道为例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smk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垃圾围城”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垃圾将如何处理成为城市发展中必须攻克的难题。然而,传统的堆肥和填埋等处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遥遥领先”的垃圾增速,因此,近几年来垃圾焚烧成了我国大多数城市解决这一矛盾的新措施,但这一决策涉及到多方利益群体,引来诸多社会争议,也逐渐成为媒体关注焦点。本文通过分析媒体(以《新快报》为例)对垃圾焚烧的相关报道,考察其如何建构和阐述这一事件,同时,试图站在相对客观的“旁观者”角度,剖析媒体在对垃圾焚烧的报道中,扮演何种角色,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媒体如何行走在多方利益之间并权衡轻重科学地建构环境问题,又是如何影响并促进该事件利益相关者间民主开放的沟通。  基于广州番禺垃圾焚烧争议事件的突出性和特殊性,本文选取了当地的一份都市报《新快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筛选出涉及到“垃圾焚烧”一词的报道,并通过媒介内容分析方法,对报道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尝试阐述和解释以下几点问题:首先,对报道趋势、消息来源、新闻体裁、文本主题以及观点倾向等诸方面,通过简单的数据描述和交叉分析法,分别从横纵两个方向上看媒体在垃圾焚烧事件上是如何报道的;其次,通过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分析,得出初步结论;最后,结合相关文献和理论,以及所得出的结论,解释媒体建构垃圾焚烧事件的方式及其原因,媒体在垃圾焚烧争议中扮演什么角色,并试图通过回答这些问题以期对媒体作为一个沟通媒介,能够在今后的职业道路上,促进民主的沟通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研究发现:第一,媒体对大型突发性事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作为一份都市报的大众报纸性质前提下,用大部分的笔墨报道以及评论以政府和民众为主之间互动的各种形式,并通过自身的努力使各方观点从冲突博弈走向沟通合作;第二,随着事件的演进,《新快报》对垃圾焚烧事件的建构逐渐从对环境事件本身的关注上升到对其背后权力问题的探究;第三,虽然对环境新闻的建构受诸多方面的影响,但本案例媒体在报道和评论中,由单纯的提供沟通平台角色演变为事件的“参与者”和“导向者”,显示强大的建构力量。
其他文献
社会组织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性、独立性、公益性与社会性等特征,本文研究的社会组织主要以社区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本地区居民为主要构成人员,在街道、社区或乡镇、
在扶贫攻坚时期,政府自上而下的倡导与社会介入公共治理的属性相互契合。在政府部门的鼓励下,更多社会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到中国贫困治理之中,其中不乏专门面向农村地区、为农民
在本文中就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当前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在了解现状,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探讨推进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新方法和新对策,以求能够对现
现在,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不能光靠专业计划人员为营销人员制定计划,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计划人员协助营销人员自己制定计划。因为营销人员比计划人员更了解实际,将他们纳入企
作为贫困研究中重要维度的生计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并逐渐成为农村地区贫困治理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减贫研究相关理论的丰富和加深,学术界开始以脆弱性为切入点来审视和
责任本期卷首语《履行社会责任培育安全文化》一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论述较为精辟透彻,令人深受启发。企业作为社会的一部分,相互之间存在着“生态平衡”的关系。社
铅是一种蓄积性毒物,其毒性决定于在人体组织内的溶解度,PbO易溶于水,毒性较大.汽油在燃烧时,其铅的化合物经氧化转变为PbO,以PbO粉尘的形式扩散到空气中,PbO尘粒2~3μm,呈为
学位
我国现有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政府层面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平衡、传统媒体渠道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新兴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缺乏规范三个方面。为此,本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