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chris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少数民族集聚区发展寄宿制教育,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一项以民为本的“民心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寄宿制学校是当前凉山主要的办学模式。当前,全州上下正在实施彝家新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改善彝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逐步提高广大彝族同胞的文化教育水平。因此,必须在彝族地区建设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寄宿制学校教师队伍,以保证彝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彝家新寨及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本研究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从凉山州州府西昌市入手,对彝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展开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彝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寄宿制学校教师数量饱和,但分布不均衡;二是教师整体素质偏弱;三是结构严重失衡;四是“双语”教师缺乏,且素质较低:五是临聘教师数量较多,素质较差;六是教师生存状态差,潜在不稳定。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产生的城乡教育二元结构问题;寄宿制学校教师编制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彝族地区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缺乏吸引力;彝族文化与生活习惯差异的影响,培训机制不健全;学校管理不完善等等。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一是增加教育投入,为稳定寄宿制学校教师队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二是调整编制,科学合理规划教师队伍;三是培养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的“双语”教师队伍;四是妥善解决好临聘教师的问题;五是建立适应彝族地区需求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制;六是打破寄宿制学校教师单向流动状况,建立城乡教师双向流动机制。
其他文献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认识到了营养的重要性,正所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李时珍曾经说过:"饮食者,人之命脉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饮食观念已经由"吃饱求生存"转变成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得知病情后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影响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实施。笔者所在院在1例老年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结合老年心理护理学知识,开展了临终关怀的护理理念
目的:探讨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难治因素与动脉硬化相关因素。方法:将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住院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57例纳入研究,经皮肾脏穿刺获得肾脏病理诊
研究背景和目的: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炎症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生和气道重塑等为特征的过敏性疾病。免疫应答失衡是其众多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一种。以往研究
通过试验研究了激光冲击强化(LSP)对LY2铝合金表面残余应力、硬度分布、显微组织及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LSP后LY2铝合金表面的残余压应力和硬度显著提高,晶粒尺寸明显变
<正>我国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水果产业的快速发展,品种多样、总量充足的水果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然而伴随水果产量的急剧增加,销售成为了制约水果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研究探讨水
目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作为糖尿病多元醇代谢途径的限速酶抑制剂,能够特异性的阻断血糖经多元醇途径的代谢,从而达到改善神经功能的目的。本文通过对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前后,5
随着我国对高等教育事业投入的不断增加,高校发展得到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各高校对基建工程的投入也不断增加。高校审计作为学校内部的监督者,对基建项目资金的使用负有监督的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高速的发展,社会的流动不断的加剧,中产阶级重新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中产阶级群体不断的壮大,在中国学术界又一次掀起了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尊师重教的优良民族精神,传统的教师权威要求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一切安排,这种专制性的教师权威符合当时社会及传统教育的需求。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