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纳阐释学观点下《道德经》英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ougu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今天,越来越多的中西方学者不遗余力地对《道德经》进行翻译研究,探求中华典籍的奥秘,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据统计,目前《道德经》的翻译文字已达28种语言之多,版本达1,100余部,居外译汉籍之首(辛红娟,2008:9)。然而,作为道家思想的奠基之作,《道德经》文约义丰,注疏无数,加上中西语言文化迥异,译者在翻译这部中华经典时往往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阐释,表现出极大的译者主体性。随着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中“文化转向”的形成,译者在翻译中的主体作用逐渐受到重视。学者们从各种崭新的视角研究译者的主体性,其中阐释学作为一门对意义进行理解和解释的科学,不仅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深化了人们对译者的认识。斯坦纳在《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中提出的阐释学观点,为研究翻译作品中的译者主体性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当今学术界中,《道德经》的英译本层出不穷,而国内外对《道德经》英译本的研究力度却远远不够,关于《道德经》英译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本文采用斯坦纳的阐释学观点,依照“信赖、侵入、吸收、补偿”四个步骤,同时以哲学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的核心观点为理论支持,对亚瑟·威利、林语堂、辜正坤所译的三个《道德经》译本进行比较研究。作者通过分析《道德经》的英译过程中译者选择《道德经》作为翻译文本的不同动机,由于历史、文化、个体意识差异对译文产生的不同理解,从而在语言、文化、审美层面对译文进行的不同阐释和对翻译中造成的语言、文化、哲学思想的损失采取的不同补偿手段,系统地论证了译者主体性与创造性在《道德经》英译过程中的体现。最后,基于对《道德经》英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分析,作者认为,成功翻译《道德经》对译者有很高的要求。首先,译者翻译《道德经》前必须具有正确、积极的翻译动机;第二,译者必须具有扎实的中英文语言功底,熟悉中西文化,同时具有过硬的翻译技能;第三,译者必须对老子语言和道家思想有深刻的研究和理解。另外,作者对《道德经》的翻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鉴于翻译中华典籍的特殊性,译者可借鉴中国学者注释《道德经》的模式,在忠实翻译原文的基础上附上概念注解和章节阐释,既可准确重现作品的原貌,又能充分传达老子的哲学思想。作者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拓宽《道德经》翻译研究的视角,同时为中国古籍的翻译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其他文献
2010年是美国天使岛移民拘留所100周年。7月31日,美国档案署代表、加州议员、曾被拘留在移民拘留所的先人的子女,以及各地居民800多人在这里出席纪念仪式。纪念活动翻开了早
近来,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普遍性研究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全新视角,而对翻译普遍性的研究尤以显化为盛。显化概念最早由法国学者Vinay与Darbelnet提出,指“在目标语中对原语隐含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以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剧烈者其疼痛常难以忍受,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2001—2004年。我们采用天石汤治疗肝经郁热型偏头痛52例,现报
在二语习得领域,母语影响问题已经讨论了半个多世纪。大多数研究者都从母语迁移的角度考察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比较两种语言在各个语言层面上的差异,对比分析法和错误分
在船体结构优化设计中,需要研究结构存在的响应,为了改善响应需要改变与材料性能和结构尺寸有关的某些设计变量值。反复进行响应分析,直到得出最终的设计。采用这样一个过程时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非点源污染模型在土壤侵蚀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通过对不同模型的背景、功能、应用范围以及优缺点的分析,对国外较为常用的8
日前,山东鲁阳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集耐火、隔热、耐磨、防火功能于一体的新一代耐火绝热材料--陶瓷纤维制品,以其优良的理化特性,成为工业窑炉用绝热保温材料的新宠。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高级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作为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高职教育也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但高职教育现行的培养模式满足不了社会对高职人才的
目的 探究对直肠癌造口术病人术后施行延续护理服务的疗效。方法 挑选102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出院后并未实施
基于Biot流体饱和多孔介质本构方程,分别考察具有辐射阻尼性质的外行柱面波和球面波在圆柱面和球面人工边界上引起的法向、切向应力的表达式.在应力表达形式上,固相介质和孔隙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