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蒂娜·罗塞蒂宗教诗歌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pan_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女诗人克里斯蒂娜·乔治娜·罗塞蒂一生中,宗教是影响她生活的最重要因素,宗教诗在她诗歌创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本文以罗塞蒂的宗教诗歌为研究文本,以宗教批评、女性主义批评为主要批评方法,从五个部分展开对罗塞蒂的宗教诗歌进行解读。 第一部分为导言,回顾罗塞蒂诗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充分考察影响诗人宗教诗创作的成长背景、女性身份、社会环境等因素。 第二部分展示出罗塞蒂宗教诗歌中神圣而世俗的上帝形象。与其他宗教诗人不同,罗塞蒂诗歌中上帝具有神圣世俗的双重性,正因为此她把自己所有的包括世俗愿望在内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对上帝之爱的追求中。 第三部分重点分析诗人对上帝之爱的追求。诗人以虔诚的等待主动追求上帝之爱,实际是期待上帝对女性原罪的救赎。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诗人坚忍忠诚的等待与现实的女性道德标准是一致的,因此诗人的等待注定是痛苦而渺茫的。 第四部分重点分析诗人笔下的天堂。在罗塞蒂看来,死亡并不可怕,那正是走向天堂、实现上帝之爱的伟大跨越。而天堂这个没有哪位诗人能比罗塞蒂描绘得更美好的地方正是上帝之爱的归宿。 第五部分为结语,通过以上分析看出罗塞蒂与众不同的宗教观——神圣和世俗的密不可分。这种宗教观具体表现为神圣与世俗共存于神圣之宗教中和神圣是追求世俗希望的方式两方面。诗人以其美好的心愿将矛盾的两者放着一起,实际是诗人对现实的妥协。罗塞蒂还没有清楚地意识到她的痛苦根本上是来自于社会和宗教对女性的不公,而这正是她诗歌局限性所在。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以来,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似乎越来越模糊了,“日常生活审美化”成为描述中国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的重要理论命题之一。本文试图关注当下“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诸种
雅斯贝斯作为存在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一直在努力地研究人的存在,认为悲剧是对存在本质的意识。哲学在他看来,等同于哲学信仰。这种哲学信仰既不同于宗教信仰又不受制于科学,而
在圣经批评的众多门类中,悲剧范畴处在一个边缘位置,作为有可能阐明圣经文本潜在意义的悲剧观念与圣经的关系很少被国内学者仔细而又系统地研究过。然而通过对圣经文本的仔细
苏轼兄弟和“苏门四学士”的辞赋是其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评论家却囿于传统观念,并未对之作出合理的评价。近年来苏轼兄弟和“四学士”辞赋虽越来越受关注,但仍缺乏
当我们把“十七年”诗歌和“第三代”诗歌看作话语,并从话语的诸要素方面进行对应性考察时,发现这两个时期的诗歌写作状态及文本构成具有诸多极端的对应性特征。这些对应性的考
桓范是曹魏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生于经学世家、名门望族,《世要论》是其代表性著作。该书产生于动荡不安、学术交融的魏晋时代,以致展现出驳杂的思想。长期以来,学界对该书
通过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宏观整体把握,深入分析中国古典美学,提出了潜性美学范畴的概念和“忘”作为一个潜性美学范畴的论断。分析认为,中国古典美学存在着类似于古典文论潜体
国民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建筑技术的发展,但作为现代建筑工程主要部分的土木工程却也存在不少质量控制和施工管理方面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鉴于此
本文是在对于坚的整体诗作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梳理之后,对于坚诗歌文本所具有的内在同一性和实质性做出的分析与总结。  在论文的第一部分,笔者借用了弗莱原型批评的理论,为于
目前我国住房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作者对房屋土木建筑施工中如何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