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1-7)在高血压及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yihai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管紧张素-(1-7)在高血压及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缺血性脑卒中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其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高血压作为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卒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研究表明,全世界约54%的卒中患者死因与高血压直接相关。在控制其它危险因素后,收缩压每升高10mmHg,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升高5mmHg,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6%。因此,加强高血压的防治,探索脑卒中的神经保护机制,具有重大的意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机体重要的循环调节系统。经典的RAS通路是血管紧张素原(AGT)在肾素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素I(Ang I),而Ang I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素II(Ang II),与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R)结合构成ACE-Ang II-AT1R轴,在血压调节、水电解质的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高血压患者长期存在RAS的过度激活,而Ang II的增加是促使患者发生致死及致残性临床转归终点事件的核心环节。研究表明,Ang II可通过多条交错复杂的途径诱导氧化应激,促使炎症反应,加速细胞凋亡,损伤血管内皮,刺激交感兴奋,最终导致卒中的发生。近年来,RAS的旁路途径逐步受到重视,血管紧张素-(1-7)[Ang-(1-7)]作为RAS新成员,主要由Ang II在ACE2作用下水解生成,通过与其特异性Mas受体结合组成ACE2-Ang-(1-7)-Mas途径,与经典途径ACE-Ang II-AT1R既相互抗衡又存在交互作用,共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Ang-(1-7)在多个方面发挥着与Ang II相反的功效,如舒张血管、降低血压、抑制平滑肌增生等,在心、脑、肾等系统的发育及功能修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Ang-(1-7)显著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水平,缩小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评分,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然而,Ang-(1-7)对高血压脑损伤的病理生理改变有何影响及其在脑缺血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鉴于上述,本研究第一部分工作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及与之匹配的正常Wistar-Kyoto大鼠(WKYs),通过微型渗透泵在大鼠侧脑室持续输注Ang-(1-7),研究不同剂量Ang-(1-7)对高血压大鼠脑内经典RAS通路代谢的影响,及其对脑内氧化应激、神经元凋亡及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剖析Ang-(1-7)对高血压大鼠脑内一系列病理生理环节的作用。第二部分建立大鼠永久性脑缺血模型(pMCAO),探索Ang-(1-7)在脑缺血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尤其是对缺血后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深化我们对Ang-(1-7)保护脑缺血损伤的认识,为RAS在脑缺血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直接的实验依据。目前,针对脑卒中的防治,控制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已引起重视,及时有效的溶栓已经得到认可,神经保护剂的研制也在不断探索中。近年来,脑卒中的内源性保护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缺血预适应(IPC)是指组织在遭受一次或多次短暂亚致死性缺血再灌注后,对随后更长时间的严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抵抗能力提高。目前IPC是外科干预中研究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对器官的保护作用得到了大多学者的认可。然而由于缺血事件的不可预见性,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缺血后适应(IPOC)是组织在经历长时间缺血后,再灌注起始时给予短暂重复的缺血再灌注,可诱导器官的保护作用。IPOC发生在缺血后再灌注的起始阶段,如血管成形术或溶栓治疗时,此时多为临床医生所控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目前IPOC在心肌缺血介入治疗领域已逐步得到应用,IPOC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在动物实验中也已得到验证,然而迄今为止,IPOC的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因此,本文第三部分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从脑缺血内源性治疗学的角度,探索IPOC在脑缺血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为脑卒中的临床治疗学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第一部分血管紧张素-(1-7)在自发高血压大鼠脑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1-7)对自发高血压大鼠脑内病理生理改变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通过微型渗透泵对16周龄的SHRs及WKYs侧脑室持续输注aCSF及低、中、高剂量的Ang-(1-7)。4周后,采用ELISA测定脑内Ang II的含量;Westernblotting测定ACE、AT1R、AT2R、iNOS、gp91phox、凋亡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分光光度计法测定MDA的含量和SOD的活性;TUNEL检测大鼠皮层、海马CA1区和DG区的细胞凋亡数;免疫荧光观察大鼠皮层LC3的荧光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亚显微结构及自噬小体形成。结果:(1)相对于WKYs,SHRs脑内Ang II水平升高,ACE表达上调,AT1R的表达增加而AT2R表达减少。侧脑室持续输注中、高剂量的Ang-(1-7)显著降低脑内Ang II的水平及AT1R的表达,而对AT2R的表达及ACE的表达和活性无明显影响。(2) SHRs脑内MDA含量升高,SOD活性下降,iNOS及gp91phox的表达增多;中、高剂量的Ang-(1-7)可在不同程度上降低SHRs脑内MDA的含量,上调SOD的活性,减少iNOS及gp91phox的表达。(3) SHRs脑内Bcl-2表达升高,Bax表达降低,TUNEL阳性细胞数较WKYs明显增多;中、高剂量的Ang-(1-7)可显著上调SHRs脑内Bcl-2的表达,下调Bax的表达,减少TUNEL阳性细胞数。(4) SHRs脑内自噬相关蛋白LC3及Beclin1表达较WKYs明显升高,p62表达下降,LC3荧光细胞数增多。电镜结果显示,SHRs脑内细胞核膜破裂,染色质固缩,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体增多,细胞损伤较重;中、高剂量的Ang-(1-7)显著降低脑内LC3及Beclin1的表达,上调p62,减少LC3荧光细胞数,改善SHRs脑内神经元结构损伤,抑制自噬小体形成。(5)然而,Ang-(1-7)在SHRs脑内的上述效应可被Mas受体拮抗剂A-779取消。结论: SHRs脑内存在组织RAS的激活,同时氧化应激水平升高,神经元凋亡增多,细胞自噬激活;Ang-(1-7)通过作用于Mas受体在不同程度上减轻SHRs脑内氧化应激损伤,减少神经元凋亡,抑制细胞自噬激活,调节脑内局部RAS的代谢,参与高血压脑损伤病理生理的调节,为进一步阐明RAS在高血压靶器官损伤中的作用奠定了一定的学术基础。第二部分血管紧张素-(1-7)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目的:探索血管紧张素-(1-7)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闭塞模型,术前48h通过微型渗透泵在不同分组大鼠侧脑室持续输注aCSF、Ang-(1-7)或A-779。缺血后24h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TTC染色检测脑损伤程度;分光光度计法测定MDA的含量和SOD的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皮层I-κB、NF-κB p65及COX-2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F-κB p65空间分布以及阳性细胞数;ELISA测定脑组织中TNF-、IL-1β含量。结果:相对于永久性脑缺血大鼠,侧脑室内给予Ang-(1-7)可减小大鼠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脑内MDA的含量,提高SOD的活性,抑制缺血侧皮层细胞NF-κB p65由胞浆向胞核移位,降低NF-κB p65阳性细胞数,并减少COX-2的表达及炎症因子TNF-、IL-1β的含量。Mas受体拮抗剂A-779可加剧大鼠脑缺血损伤,诱导氧化应激,上调NF-κB p65的表达,促进炎症反应,并且取消Ang-(1-7)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Ang-(1-7)通过Mas受体显著改善脑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抑制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提示NF-κB介导的炎症途径是Ang-(1-7)抑制缺血后炎症反应发挥保护作用的重要靶点,这也为进一步研究RAS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提供了直接的实验证据。第三部分缺血后适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研究缺血后适应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电凝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适应模型,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自噬抑制剂3-MA在不同分组大鼠侧脑室给药,缺血后24h行TTC染色及脑含水量检测脑损伤程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皮层LC3、Beclin1、p62及Bcl-2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LC3及Beclin1的荧光细胞数;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亚显微结构及自噬小体形成。结果:(1) Western blotting结果提示,缺血后1h脑内LC3及Beclin1的表达开始上调,6h差异显著,24h达峰,缺血后48h表达开始下降;而p62的表达则在缺血后1h开始下降,24h最低,持续至缺血后48h。(2)以缺血后24h为观察时间点,IPOC显著减小大鼠脑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程度,并降低LC3及Beclin1的表达,上调p62的表达,减少LC3和Beclin1的荧光细胞数;同时,电镜的结果显示大鼠脑缺血后皮层神经元出现坏死及凋亡的形态特征,胞浆内自噬小体增多,而IPOC大鼠脑内神经元核膜相对完整,细胞器结构损伤较轻,自噬小体形成减少。(3)然而,相对于IPOC,侧脑室给予雷帕霉素则显著增大了大鼠脑梗死体积,加重脑水肿,并上调LC3及Beclin1的表达,下调p62的表达,同时LC3和Beclin1的荧光细胞数也增加,神经元损伤加重。(4)与单纯缺血组相比,缺血后再灌前给予3-MA能显著减小大鼠脑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抑制自噬激活,同时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与IPOC发挥相似的保护作用。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存在自噬的激活,且随着缺血时间的不同激活的程度不同。IPOC保护脑缺血损伤,抑制自噬激活,而雷帕霉素可能通过进一步诱导自噬激活阻断IPOC的保护作用。3-MA能够减轻大鼠脑缺血损伤,模拟IPOC的内源性保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脑缺血内源性保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综上所述,本研究工作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1.血管紧张素-(1-7)在高血压脑损伤的一系列病理生理环节中发挥多靶点保护作用Ang-(1-7)通过作用于Mas受体在不同程度上减轻SHRs脑内氧化应激损伤,减少神经元凋亡,抑制细胞自噬激活,影响脑组织经典RAS通路的代谢,参与高血压脑损伤病理生理的调节,进一步阐明了Ang-(1-7)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为靶向于RAS调节药物应用于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2.血管紧张素-(1-7)参与缺血后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功能修复脑缺血损伤后存在炎症反应的级联放大效应,Ang-(1-7)通过作用于Mas受体抑制缺血后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减小梗死体积,促进神经功能修复,诱导缺血后神经保护作用,深化了我们对Ang-(1-7)在脑缺血损伤中作用的认识,为RAS在脑缺血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直接的支持证据。3.缺血后适应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内源性保护作用IPOC抑制神经元凋亡,抑制缺血后细胞自噬激活,改善神经功能障碍,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启动内源性保护机制,为脑缺血神经保护临床治疗学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组织中核因子(NF)-kB、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检测12例IMEM组织和9名正常黄斑区内界
由于R&D是反映创新活动的重要指示器 ,世界各国政府都对R&D活动实施多种激励政策 ,特别是税收激励政策。本文在分析比较国外R&D税收激励政策的基础上 ,提出了R&D税收激励政策
江苏省是电器电子产品的生产、出口和消费大省,随着电器电子产品淘汰速度的加快,电子废物产生量日益增长,如果对这些电子废物处理不当,将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构成极大危害。
非金属晶须和金属晶须等无机晶须因其晶体结构完整,强度和模量接近晶体材料的理论值,使其可作为增强体应用于聚合物和金属复合材料中。非金属晶须的强度、耐热性和耐腐蚀性等综
预制装配式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是现代建筑工程提出的新型剪力墙类型,该剪力墙类型可以充分发挥预制结构的优点,有助于实现住宅的产业化和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实现预制装配式型
为全面了解师范专科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职业取向,以便为师范高校的招生及就业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本文采用自编的师范专科生就业意向问卷在湖北省范围内进行大样本随机抽查,并
目的:百草枯(Paraquat,PQ),其20%的溶液又称克无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它的除草作用被发现,随后一直应用于农业生产中。随着PQ的广泛使用,PQ引起的中毒发生率也逐年增加。大多数由
通过分析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从网络信息资源选择与评价遵循的原则出发,阐述了网络信息资源选择与评价的标准,重点探讨了网络信息资源选择与评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