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力的控诉——论凯尔泰斯·伊姆雷的作品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iaip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伤”作为人生的一种体验,它给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作家为了排遣创伤,而以控诉为主题的叙事作品来抒写抑或是在宣泄自己对当权者的愤怒。本论文主要以犹太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作品中对法西斯的控诉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且以二战中出现的主要犹太作家的作品作为参照背景,采用叙事学的方法和心理分析的方法,考察凯尔泰斯·伊姆雷作品中的写实手法,并分析这种叙述与二战时期犹太民族的政治文化语境的紧密结合,指出凯尔泰斯·伊姆雷作品中的写实叙事在表达强大的生命体验的同时,从侧面体现出凯尔泰斯的控诉是对法西斯最有力的反击武器。作家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使其所呈现的“创伤”具有很强的真切性和关怀性,并且深入读者内心。作家对“创伤”的写实描述,无论是作为历史记忆,还是作为对历史遗留下来罪恶的深刻反思,都在二战反法西斯文学的叙事中得到深刻的表达。凯尔泰斯在作品中所使用的写实控诉手法所应有的价值、品格也由此得到实现。   第一章:首先对本论文所涉及到的反法西斯文学产生的政治和文学背景进行简要的概括,提出本论文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方法。接着对二战时期主要犹太作家作品进行梳理,指出其所具有的控诉内涵和文学史中反法西斯文学的叙事传统,由此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植入这一传统,研究其所处的时间坐标。探讨反法西斯文学在揭露罪恶方面所具有的思想和形式高度,再以标志性的文本加以辅助,通过展示二战对犹太民族生活以及精神的巨大迫害来分析挖掘凯尔泰斯·伊姆雷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控诉意味,并通过这些来深入挖掘控诉在其作品中所制造的审美风格和所承担的主要功能,揭示战争与犹太作家作品所具有的时代关系。   第二章:在前文的基础上自然地引出犹太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并且对作家生平和创作做详细的介绍。接着探讨本论文主要研究对象凯尔泰斯·伊姆雷作品的创作动机和政治情结,由此显示出凯尔泰斯作品在揭露法西斯恶行方面所体现出的特殊效果。本文认为凯尔泰斯·伊姆雷作品中的写实叙事主要揭露了一种真切的个体创伤体验,并且在控诉的同时隐藏了,法西斯对凯尔泰斯在精神方面迫害。本文认为作者这样写的主要因为应该是在凯尔泰斯身上的,并且以此为契机对叙事人的精神立场和特殊的叙事动机在控诉方面所呈现的影响,进行深入挖掘。然后再通过展现写实叙事在后来作品中的发展,进一步彰显控诉在叙事中的揭露和隐藏。   第三章:集中探讨写实控诉故事要素在凯尔泰斯·伊姆雷作品中的体现,对作品中的写实控诉从时序、受伤者两个方面来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由此揭示大部分的写实叙事在细节安排上对现实环境,尤其是对个体生存体验等方面起到的揭示作用。   结语:指出创伤本质上是一种生命现象,但对创伤的讲述本身也是一种对创伤的反思和对施暴者的控诉。讲述创伤一种生命的艺术,而对创伤的控诉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延续生命。这种生命延续是体现在对个体创伤体验的准确表达,对一切有碍幸福力量的揭示,和对生命强烈的热爱和悲悯上的。只有这样的写实控诉才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也才能有效地抚慰伤者,并且对施暴者进行最有力的反击。本论文的目的是要探讨叙事的基本语境,反思写实叙述在建构一种美好生命的条件是如何的,借此表达对美好生命的热爱和对历史遗留问题的反思。
其他文献
期刊
对于“十七年”文艺的研究而言,政治和文艺的关系不可回避。笔者通过系统的研读老舍”十七年”的戏剧作品和细致的梳理当时的政策,发现老舍这时期的写作和政策导向有着重要的关
近年来,随着消费主义的来临,“日常生活审美化”已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文化现象。“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的到来,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重要的是它不光涉及文艺学、美学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发现知识、内化能力,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卓有成效,这是教师需要思考的事情。对此,笔者主要由教学情境、教学活动、数学
清末民初,在西方第一次女权主义浪潮的影响下,在外患紧逼、内忧频发的时局里,在民族主义思潮兴起与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中,中国的妇女问题被当做一个重大问题开始逐渐受到关注。在
期刊
六月,Computex如期在台北举行,这不仅仅是一次展会,更是大家一年一度的见面机会.相谈甚之余,大家难免会做些比较,今年Computex有什么不一样呢?或者说,这几年以来,Computex有
期刊
2015年6月2日到6日,第35届COMPUTEX台北电脑展如约而至,作为全球第二、亚洲最大的B2B专业电脑展,COMPUTEX每年都有不一样的精彩.今年的COMPUTEX,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行业热点的
宁瀛,女,1959年生于陕西,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1981年考取公费奖学金赴意大利留学。1987年毕业于罗马电影实验中心,同年,在贝尔托鲁奇指导的影片《末代皇帝》中任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