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高新开发区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ianchaogu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与土地是农民的财富源泉。我国农民长久以来依赖土地生存,但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业用地被征作其他用途,随之产生了数量巨大且持续增加的群体——失地农民。长春市是国家二线城市,是一个年轻,发展经验欠成熟的城市。近几年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大量长春周边的农民变为了失地农民,这一群体失地后的生活生计问题不容忽视,处理能否得当不但考验长春市政府对民生问题的改善能力,也对接下来的开发建设是否顺利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2003年纳入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当中的朝阳区万顺堡屯为例,介绍了万顺堡村民失地前后生活状况的变化及困境,并提出就业是村民生计之本,以此为突破点提出如何解决当地村民的困境,为整个长春市的失地农民民生建设提出可参考性建议。万顺堡村民由于失地年头较早,问题较多,代表性明显。首先,当地村民受周边村屯占地补偿款诱惑,部分村民期待“被占”。在占地拆迁过程中,村民获得一次性补偿款数量较农业收入高出很多,万顺堡村民眼见同一开发区内三家子村民因为占地拆迁买了车,住了楼,心中也期待发这笔“小财”。其次,万顺堡村民在失地前后村民都生活方式都具有半城市化特质。此外,开发区在占地拆迁后相关保障措施不到位,回迁小区建设欠完善,补偿款发放村民存疑惑,反应问题无门。万顺堡村民占地拆迁后,村民失地又失业,就业现状堪忧。在占地拆迁后,万顺堡村民获得一次性补偿款,回迁至万顺小区之后,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有:失地补偿金及拆迁补偿款、出租出售回迁房所得款、外出打工收入、自主创业收入,其他包括民间贷款、博彩等收入。打工村民在就业时常常遭遇岗位层次低、就业单位区域小、就业信息滞后、实际工作待遇低等不公平待遇。经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导致万顺堡失地村民就业难的原因如下:第一是村民的自身因素。村民心理素质较差,自信心弱,导致村民就业劲头不足;村民文化水平低;非农就业技能欠缺。第二是就业安置政策不完善。首先开发区建设与相关政策对用人单位有误导,导致低端劳动力难以就业;其次就业安置政策失效,使失地农民无法顺利就业而成为“就业边缘人”。第三是就业市场对失地农民的排斥。除以上原因外,还包括新建回迁小区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对村民择业的限制以及长春市城市整体就业吸纳力不足的因素。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要想改善或解决万顺堡失地农民就业的困境,首先农民自身素质及观念必须发生转变。其次政府要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拓宽就业渠道;运用服务中介组织,拓宽就业信息来源;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摒除发展桎梏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弥补相关漏洞。除了以上措施,也应该加大力度改变已失地农民出现的问题,如一次性补偿款之外的后续补偿、工作再下岗的村民的就业帮助;因年龄问题、身体问题导致的无法就业,要根据实际的困难认真做好保障与安置工作,给予村民最坚实的支持与后盾;同时在保险方面也应根据村民实际情况,允许村民自主自愿参加社会保险,费用可由政府、集体、村民自身共同承担。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要求已经不再是对产品数量上的增加,人们越来越加强了对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近几年,国际国内不断地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动态载荷条件下改变种植体的植入部位和直径对悬臂梁种植固定义齿应力分布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为临床种植修复选择最佳种植体植入部位和直径提供理论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进入了“新常态”阶段,另外,各二三四级城市的经济正处于以结构调整为主要内容的稳步发展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外出的劳动力回
弘忍及记述其禅法的《修心要论》杨曾文弘忍在中国禅宗史上被称为五祖。他继道信之後以斩州的双峰山和冯茂山为传法中心,对达摩禅法有更大的发展,门下弟子分布全国各地,扩大了达
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素质的高低,“二农”问题的解决,必须大力提高农民素质。中国农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都是以农民为主的“三
本研究基于国家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与国家标准馆,以汽车产业1985年-2010年协作研发网络中所有3800家企业申请的专利及参与制定的技术标准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我国汽车
正一、研究背景装饰品制作过程、使用方法及功能的复原是考古学、尤其是史前考古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而民族学观察结合模拟实验复原装饰品制作工艺的研究,作为一种行之有效
奶业,是促进地区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政府高度重视奶业的发展。内蒙古地区的天然自然资源有利于奶业的发展。近年来,在奶业组织模式不断改进和创新的背景下,建设奶
“农超对接”流通模式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产生的新型农产品流通体制,也是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要结合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现状,通过对现有的文献的定量分析、研究,从宏观视角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