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采光设计中光影分布的表现效果研究——以文化建筑的公共空间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1017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对建筑光环境的要求在逐步提高,建筑采光设计不仅需要满足视觉作业要求,也需要满足光环境舒适性和审美品质的要求,人们对光环境品质的追求使得采光的空间表现越来越重要。采光设计可以运用许多技术方法,但是采光的空间表现仍然来源于设计者的主观经验,有必要探究如何利用技术方法对采光的空间表现进行分析。另一方面,采光的空间表现涉及三维空间中的光影表达,需要关注光影在空间中的分布,有必要对光影在空间中的分布进行研究。本研究从光影分布的角度研究采光设计,探究光影如何影响空间表现效果,并提出光影的空间表现设计的建议。通过对采光设计研究的梳理,总结了光影分布的构成要素,包括亮度占比、光影位置类型、亮度对比度、光线形式;确定了光影分布对空间表现的主要影响,包括空间感知、视线引导、氛围营造;分析了影响光影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采光口的大小、位置,空间的形状、大小、位置,室内表面材质等。使用Hdri技术测量视野内的亮度、亮度对比度,使用三值化技术得出亮度占比,结合116个文化建筑的空间案例和42个实地调查的建筑空间案例,得出光影分布的影响因素和构成要素。采光口位置主要分为13种类型,不同的建筑类型和空间类型倾向于采用不同的采光口位置类型。光影位置分为水平划分空间、竖直划分空间、远近划分空间、分散不规则四种大类。借助绘画中调子的概念,将空间的图像分为亮部、灰部、暗部三个部分,亮度占比分为亮部占比、灰部占比、暗部占比,有亮部、暗部占比均较小,亮部占比大、暗部占比小,亮部占比小、暗部占比大,亮部、暗部占比均较大,亮部、暗部占比均适中五种情况。在对光影分布的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光影分布要素与空间表现的关系。进行采光模拟得到图像,通过问卷调查氛围感受、空间感知、注意力等心理数据,通过眼动仪实验调查注视时长、次数、轨迹等生理数据,以研究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与光影分布的关系。实验和调查结果表明:光影使得人对空间氛围感受和空间尺度的感知更加敏感,光线能够建立空间中物体之间的感知联系。不同的光影分布因素影响空间表现的不同方面,亮部占比主要影响空间整体评价、氛围感受,光影位置主要影响空间整体评价、氛围感受和注意力,亮度对比度主要影响氛围感受,光线形式主要影响氛围感受和空间感知。研究得出了“氛围感受从狭窄、昏暗变为宽敞、明亮”、“丰富度、立体感最高”“喜好程度最高”以及“空间适合活动”的亮部占比和窗地比的临界值。当亮部占比在0.05-0.1左右,窗地比>0.2,氛围感受从狭窄、昏暗变为宽敞、明亮;当亮度占比为0.2-0.3,亮影面积占承光面面积的2/3,窗墙比为1/3或2/3,窗地比在0.4-0.55时,空间的喜好程度最高,且空间感觉最立体和丰富。当亮部占比>0.1,窗地比>0.2时,空间从适合休息变为适合活动。结合建筑案例、实地调查,利用enacape采光模拟和shadowanalysis动态采光模拟,分析光影分布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窗地比主要影响亮度占比、亮度对比度以及环境亮度,对光线形式影响较小;采光口位置主要影响亮部占比和光影位置,对亮度对比度有一定影响;采光口材质和室内表面材质主要影响亮度占比、亮度对比度以及光线形式,对光影位置影响较小。最后对采光的空间表现设计提出建议。根据不同的空间活动类型分别提出适宜的表现效果定位,根据表现效果定位和空间类型本身特点给出采光口位置、大小等建议。学习阅览空间适合中部一侧、下部一侧、全部一侧、全部两端的采光口位置,窗地比的值取0.4-0.8;展陈空间的采光口在上部较为合适,窗地比适合<0.25或>0.35并设置遮阳措施;休闲交谈空间可以采用落地窗户和整体玻璃幕墙,以增大景观面,窗地比宜>0.2,适合下部一侧、下部中间、下部全部、全部一侧、全部两端、正中、全部中间的采光口位置;冥想沉思的空间适合直射光条件,亮影面积不宜过大,占承光面的1/16-1/4,窗地比较小<0.2,采光口位置在上部中间、正中、下部中间最好。
其他文献
位移监测是结构健康监测的最基础、最常规任务之一。针对桥梁、隧道等长大线状结构变形监测,基于相机组网的位移传递测量是有效手段,但随着相机测站数量的增加,提点误差、模型简化等因素会导致相机网络的误差传递与累积,从而使得测量方程的病态程度增加,如何有效地抑制相机网络误差累积效应是该方法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此,本文对相机组网测量误差传递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一种基于误差系数的位移传递测量误差抑制方法,通
期刊
气送式排种器具有结构轻简、高速高效、装卸种便捷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可作为我国冬油菜轻简化种植播种机的排种装置。本文以油菜气送式排种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气力输送理论、CFD-DEM耦合仿真方法以及台架试验等,分析了油菜种子在气送式排种系统的运动特点、分配特征以及流场分布,揭示了纵向输送管和导种管对分配过程的影响,进一步优化分配系统的结构参数。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基于气力输送理论,得到油
学位
淀粉合酶(Starch synthase,SS)是淀粉合成过程中的重要酶类。淀粉合酶有六个亚型,即GBSS、SSI、SSII、SSIII、SSIV、SSV。其中GBSS负责直链淀粉合成,SSI、SSII、SSIII主要负责支链淀粉短链和中长链的延伸,SSIV主要与淀粉颗粒的起始形成有关,SSV是本课题组鉴定并命名的植物SS新亚型,它与SSIV共同起源于一个祖先基因的复制。拟南芥中SSV没有淀粉合酶
学位
玉米种子发育始于双受精事件,分别产生二倍体胚和三倍体胚乳。胚乳是一种贮藏组织,占成熟籽粒重量的80%~85%,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胚乳发育状态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深入研究玉米胚乳发育将有助于提高玉米产量和改良其品质性状。DNA片段发生重复产生的复制基因在功能分化中常表现为表达分化,基因拷贝间呈现不同的组织表达特异性。研究发现玉米胚乳里表达了大量与胚乳发育、淀粉和蛋白贮藏物合成和积累相关的基因
学位
目前我国农业领域的实践运用中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尚存自动化水平不足的问题,提升自动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科研水平,成为了我国农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农药喷施是农业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响应国家号召,基于机器视觉技术,本文开展了对自动农药喷施装置的设计研究。该装置以落叶灌木小叶女贞为喷施对象,通过目标检测技术定位树冠及树干的具体位置,使装置实现了智能喷施。本文自主研发了喷施装置的控制程序,所设计的喷施装置具有
学位
<正>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对各行各业的工作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企业而言,只有立足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潮流,进一步加强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应该更加科学地使用信息化的管理策略,这样不仅能够保证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地提升,还能够确保财务管理过程中各项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目前,许多企业已经看到信息化建设
期刊
与传统植保相比,无人机植保可以打破地形限制,增效节能。静电喷雾可以使喷出的雾滴荷电,加速雾滴的运动,使雾滴吸附性与穿透性较好。静电喷雾一方面能增加雾滴在作物叶片上的停留时间,另一方面,雾滴能有效渗透到叶片背面以及狭小隐蔽的空间。将无人机与静电喷雾相结合,可以减少无人机植保作业产生的漂移现象,无人机产生的旋翼风场亦可增强雾滴吸附效果和穿透性能,从而提升植保质量。本文基于多旋翼无人机平台,设计了一套静
学位
丘陵山区因地形复杂等原因,导致载人农机具工作效率和驾驶安全性低,而完全的无人驾驶农机短时间难以广泛开展。基于此,本研究以小型全液压底盘履带拖拉机为控制对象,基于4G网络开发远程驾驶控制系统,并针对底盘在农田易跑偏的问题设计BP-PID自修正控制器,以提高该地区农业生产水平。在此基础上对样机展开试验,通过远程驾驶试验和偏斜修正试验以验证系统的功能。主要研究如下:(1)分析由舵机、双联泵、液压马达等组
学位
实现水果采摘收获的机械化以及自动化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水果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农业机器人在实现水果的高效、高质量采摘方面具有较大潜力。机械臂的构型影响着其工作空间以及位形规划,从而影响采摘效率和成本,但工业等领域获得成熟应用的构型未必最适合采摘作业,为了探索是否存在最适合水果采摘的机械臂构型,本文提出了多直角坐标并行水果采摘机器人构型:机械臂安装在垂直于地面(平行于树干)的基座上,使机械臂和水果
学位
西南山地玉米区是我国三大玉米主产区之一,其种植面积约占我国总量的15%。近年来,西南山地玉米区开始采用互换割台式玉米收获机收获玉米,即在谷物联合收获机上更换玉米籽粒割台后收获玉米。由于玉米籽粒割台较谷物联合收获机割台重约66%,更换玉米籽粒割台后,会加大割台液压举升系统的负荷,降低谷物联合收获机在丘陵山地作业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容易在坡地作业中出现机具前倾。本文意在设计一款能与雷沃谷神RG50谷物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