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市旧街区以“街”为载体的更新方式研究——以峨眉山市西正街街区为例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466092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小城市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市的旧区问题日渐突出。在小城市快速发展的表象下,暴露出指导理论的缺失和价值观念的偏移,尤其是对小城市旧区潜在价值的忽视,导致旧区更新过分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缺少长远地渐进更新手段,而使小城市失去原有的城市特色和适宜的居住环境。 论文以小城市旧街区为研究对象,突出“街巷”在小城市旧街区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对街巷空间、居民行为和邻里关系的理论分析研究,提出了以“街”为载体的小城市旧街区更新方式,并以峨眉山市西正街街区为实例对象,验证以“街”为载体更新方式的运用过程。 论文提出的小城市旧街区更新方式,是以小城市旧街区多变的街巷空间环境和融洽的邻里居住氛围为基础,旨在保持和延续小城市旧街区的地域性特征,强调在小城市旧街区更新中,街区使用者的有效参与和街巷空间的有力维系。提出了以“街巷”为更新纽带,建立类似于“蛛网”编织,由骨架搭建到网络形成循序渐进的街区更新过程。划分旧街区内的街巷等级,分别采用不同的更新手段和方法,最终到达街区整体的物质空间再生和功能结构完善。 针对街区更新中的公众参与,论文提出建立“街坊”组织,利用原有街区使用者多向的邻里关系网络,由街区使用者自发组织团体,由下及上地建立形成街区更新组织,使得街区使用者的个人意愿能够以组织团体的形成得以表现,保证了公众在旧街区更新中的有效参与。 论文试图探求一种适用于小城市特点的旧城更新方式,其注重小城市旧区融洽的居住环境和人际关系的维系和利用,从而实现小城市的旧区更新建立一个长远、有效的更新机制。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小城镇住宅产业有了较快发展。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设计和建设技术支持,小城镇住宅的建设质量普遍不高。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舒适度的要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主要特征,联合国提醒各会员国要“铭记21世纪老龄化是人类前所未有的,对任何社会都是一项重大挑战"。城市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学位
城市中的建筑随着时间的发展日益立体化、复杂化、综合化,从原始的单纯功能建筑逐步发展成承载多种城市功能要素的多功能复合建筑,同时城市中的公共空间由于建筑的拥挤也融入
本文基于建筑师的立场讨论了当代城市建筑的设计问题。当代城市建筑作为微观的单个元素,它与城市系统的关系已经突破传统的单向受控关系,而成为对城市有积极反作用力的局部元素
学位
侗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而富有创造力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湘、桂、黔三省的交界地带。湖南省内以三省交界处的通道侗族自治县侗族古风最浓、分布最为集中,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这
学位
论文主要内容为比较中西方古典建筑外部空间构成的异同。在分别解析其历史沿革与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尝试从纵向(二维时间)、横向(三维地域)两个维度对两者进行切换对比,将解析外
分形几何自1975年问世以来,便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轩然大波,更从哲学的高度引导人们从全新的视角理解复杂的世界。时至今日,各界学者对分形的讨论、应用从未停息。建筑学与几
我国目前有一大批建国初期的办公建筑,在使用了若干年后,面对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办公方式的巨大变化,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办公的需求。使用者们也普遍感到无论从内部功能还是外
昭西陵作为清代最早兴建的后陵,是孝庄文皇后的陵寝。由于营建变迁,造就了其独特的建筑形制和历史价值。然而,昭西陵因自然破损、年久失修已破败不堪。现建筑组群除方城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