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高质量的就业是目前我国十分关注的事情问题,同时也是世界性难题。国外很多国家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构建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大量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提高就业质量的方式。目前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发展较快,基本形成由政府主导,市场积极参与的多元供给模式,但在中西部大多数地区的就业服务是由政府供给。黑龙江省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五级公共就业服务框架。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就业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服务内容、服务能力亟需完善。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尤其是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就业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就业质量提升,对于开发利用黑龙江省人力资源,调整产业结构,解决就业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以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为切入点研究其对提高就业质量的促进作用,依据凯恩斯就业理论、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详细阐述了黑龙江省依托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就业质量的现状,分别从公共政策、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机构和就业网络信息平台影响就业质量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黑龙江省存在着就业公共服务非均等化、职业技能培训与再就业安置脱节、就业服务机构准入条件不明确和就业服务网络平台信息共享性差等问题,其成因分别为:存在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缺乏职业技能培训成果转化机制、市场机制运行不健全和就业基础设施财政投入不足。借鉴了日本、澳大利亚和荷兰三个国家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在提升就业质量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完善黑龙江省就业公共政策支持体系、逐步建立终身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创新就业服务供给方式和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等合理化的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