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城镇化的中原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jojoy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统筹发展是要总体考虑、通盘规划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城乡资源要素进行合理分配、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最终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一种手段,其明显特征是具有动态性。本文在溯源城乡统筹发展的概念本质后,辨析了城乡统筹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等相关概念的异同与联系,梳理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评析了城乡统筹发展研究的国内外变化与前沿动态。以城乡统筹发展为题既能体现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支撑与战略基点,也更能体现出新型城镇化战略体系的重要支撑。基于此,论文着力分析了城乡统筹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契合之处与内在关联,论证了新型城镇化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引导与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首先以城乡均衡发展理论、城市—区域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为基本理论,整理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要点并构建论文的理论分析框架。其次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按照经济区尺度、分区级尺度、市域级尺度、县级尺度以及案例区等,将中原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分为不同层面进行分析,结合各尺度特征及变化趋势,探究多尺度城乡统筹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城乡统筹发展的形成机制。再次,结合案例区调研对小尺度区域城乡统筹发展进行模式分析,依据发展特点与实施机制,总结出自下而上为主城乡统筹发展模式、自上而下为主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及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模式,并探讨各模式发展特点与时效性、以及各类模式适应区域等。最后,根据各尺度城乡统筹发展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提出中原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路径选择及具体实施途径,并以中原经济区为示范区,为全国相似类型区提供城乡统筹发展相关经验与相关启示。论文主要研究结论概括如下:(1)中原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即城乡统筹发展研究尺度越小,其空间差异程度越复杂,细部特征越清晰。城乡统筹发展特征从经济区级、分区级、市域级到县级尺度、案例区,其发展特征逐渐复杂。宏观、中观尺度,可以得出城乡统筹发展规律,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逐步提高,空间上城乡统筹发展良好区逐步向郑州市周围、邯郸和邢台市等集中,豫东、皖西北等水平较低。微观尺度,可以得出细部特征,空间格局呈现规模不等圈层结构,县级城乡统筹发展主要有3种模式,即自上而下模式、自下而上模式、综合模式。(2)经济基础对城乡统筹发展作用明显,城乡统筹发展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格局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基础、实力与区域城乡统筹发展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经济实力较强的县、市,其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一般较高,而城乡统筹发展较好的县、市,其经济发展实力也较优越。区域经济发展一方面可以促使城乡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可提高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并影响着区域社会事业及其他方面发展,实现城镇、乡村综合发展,最终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由此,加强区域城乡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统筹发展具有显著助推作用。经济基础可视为城乡统筹发展重要影响因素与重要组成部分。(3)就城乡统筹发展主要影响因素,政府政策较为重要,但不是唯一重要的。政府政策对部分区域城乡发展作用却是强大的。政府政策主导有利有弊,对于发展实力较好区域而言,过多政策干涉则会阻碍其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较弱的区域而言,施加一定的政策红利则能带动区域快速发展,缓解其城乡发展差距。另有部分区域,政府政策、行政力量则对其整体发展起到较大作用,改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逐渐成为区域经济、文化、交通或金融等中心,在各方面优惠政策扶持下,城乡统筹发展较快。大多时候,政府优惠政策、政府对区域发展大力支持,对部分区域影响较为深刻、深远。但以政府政策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不适合作为长远路径选择,其影响幅度与力度有限,民间组织则是政府政策外,又一具有巨大潜力的力量。(4)城乡统筹发展影响因素较多,但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其主导因素不同。时序特征影响因素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995~1999年)市场机制和政策调控影响显著,第二阶段(2000~2002年)政府政策和城镇化进程刺激作用明显,第三阶段(2003~2006年)乡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发展影响显著,第四阶段(2007~2012年)行政力量与区域产业发展影响较大。空间影响因素,虽分区级、市域级尺度城乡统筹发展空间特征规律性清晰、结构相对简单,但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县级尺度城乡统筹发展空间格局更为复杂,但其作用机制等相较于市域复杂程度稍有降低。且分区与分区之间、市域与市域之间、县与县之间其发展条件、发展模式不完全相同,其城乡统筹发展主要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5)非农收入逐渐成为乡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乡村家庭收入来源一般分为农业种植收入和非农收入。其中粮食作物一年收益约在1000~1500元/亩,蔬菜收入大多5000元/亩,乡村种地收入对家庭的贡献相对较小。非农收入渠道较多,包括务工收入(外出务工、就近务工)、个体、小作坊、做生意等渠道。以案例区分析为例,乡村非农收入按工资性收入进行量化,则绝大多数乡村非农从业人员工资收入1000~3000元/月,乡村非农从业不到两个月就可获得种地一年的收入,非农收入逐步成为乡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6)自上而下为主、自下而上为主、综合等模式成为中原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主要模式,三种模式各有优缺点。从城乡统筹发展长远效益来看,自下而上为主模式优于综合模式,综合模式优于自上而下为主模式,就发展速度而言则相反。中原经济区案例区分析中,四县市包含四种城乡统筹发展类型,涵盖三种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具体:巩义市自下而上为主城乡统筹发展模式,莘县与修武则为综合模式,通许则较接近自上而下为主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就目前中原经济区城乡发展实力,必然要有所区别、有所选择地走多种模式共同作用、共同发展的道路。结合各级尺度城乡统筹发展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地选择发展路径和实现途径。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段、不同区域其发展路径不是一成不变,而应有所选择。从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统筹发展城乡产业等方面着手,有区别有选择地实施。具体实施途径,则结合路径选择,构建现代城乡体系、搭建城镇化本土平台、搭建乡村层次的建设平台及构建公共资源平台和社会保障体系等是科学的较好的实施途径。总而言之,现实中没有十分完美的城乡统筹发展模板,在实施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搬照做,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当选择、合理规划、科学实施。本研究的主要贡献:第一,在辨析相关概念、综合分析相关理论基础上,以新型城镇化为背景构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要点和理论分析框架;第二,从宏观、中观、微观多层面、多尺度探索城乡统筹发展形成机制,深层次分析发展模式,为我国相似类型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典型经验、启示。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暖通空调能够为室内环境营造舒适的氛围,因此家用暖通空调被广泛应用在房屋建筑中。笔者就针对目前暖通空调系
中国卫生法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第四次会长办公会,于2011年元月13日在广西南宁明园新鄙宾馆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国卫生法学会会长孙隆椿,副会长吴崇其、赵同刚、李国坚、宋明昌、
中国正处于体制转轨和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期,计划经济时代高度集权的行政权力机制遗留下的诸如法律依据残缺、定位不清、权力配置不科学、程序性机制缺失等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
目的:了解1987~2011年洪江市人民医院活产新生儿出生情况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择1987、1995、2005、2011年在洪江市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单胎活产新生儿2711例进行回顾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为强化对受害者权益的保护,目前各国药害事故侵权救济的归责原则均经历了从过错责任原则到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发展演变;但现在美国一些药品责任的判例以及侵权法重述中的相关规定
本研究从「研究背景与动机」出发,鉴于世界卫生组织预估十年后,全球将有61%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之中。当前在都会首当其冲的高密度、高耗能、高污染、缺水源等,所衍生出生态、环
档案“双套制”即同一份文件通过电子和纸质形式加以鉴定、整理、保存和归档,并使两种版本同处存储与可利用状态。在新时期,档隶“双套制”管理的模式必将长期存在,而这也是完善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已经基本建立,法治社会建设正在不断推进。法治社会要求全社会法律意识、法律制度、法制观念、法律素质、法律信仰等构成和谐的统一体,由于民事、行政、
本文对相关文献研究进行了回顾,介绍了企业绩效的现在评价方法——平衡记分卡方法、经济附加价值方法,阐述了高管薪酬制度设计思路,为建立有效的高管薪酬制度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