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例对创造性的影响 ——基于科学发明领域发散应用任务的证据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ll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力,也称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的新颖且适用产品的能力,是一种复杂的受多种因素影响的高级认知能力。提供示例对创造性有何影响对于创造性研究和创造性教学都有重要意义。然而先前研究对此结果不一致,有些研究认为提供示例有利于个体的创造性,有些研究认为提供示例会阻碍创造性。造成前人研究结果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个体的知识经验不同所影响,个体的知识经验是影响创造性测验成绩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也是重要误差,在知识经验不对等的情况下测验出的创造性结果并不一定是个体真实创造性的显现,而有可能是知识经验的高低。此外,以前关于示例对创造性影响的研究大多采用知识贫乏领域任务,而现实生活中的创造性更多是知识丰富领域的。因此本研究通过编制科技发明领域发散应用的实验材料,采用知识丰富领域的发散应用任务,在匹配个体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探讨示例对创造性的影响。为创造性干预提升提供基础研究的证据。预实验通过整理,测量,访谈,建立科技发明领域发散应用实验材料和任务来测量个体的发散运用能力。以经典的一物多用任务和创造性成就问卷作为校标,检验科技发明领域发散应用任务在测量个体创造性上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发散应用任务得出的个体创造性的分数与传统的一物多用任务测量到的个体创造性得分(总分和维度分)都显著相关。个体在发散应用任务上的创造性得分与其创造性行为的分数显著相关。预实验结果从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行为两个角度证明了发散应用实验材料可以对个体的创造性潜能进行测量。同时,采用科技发明领域最新的案例作为实验材料,不同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个体对该实验材料不具备先前知识经验,可以达到被试知识经验的同等匹配。实验一利用预实验收集的科技发明材料,探讨示例对创造性的影响。采用有示例提示和无示例提示两种条件,探究在匹配同等知识经验的情况下,提供示例是否会促进个体创造性。结果显示,有示例条件下被试答案的独创性得分高于无示例条件。但以被试答案的流畅性和灵活性为因变量,有示例和无示例条件差异不显著。这一结果说明,利用科技发明领域发散应用材料匹配了个体知识经验,示例可以促进个体创造性的独创性。实验二引入精细化指导语,进一步探究科学发明领域示例对创造性的影响。实验二采用改变指导语的方式,探究在提供示例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的激发个体的创造性。实验分为三组,第一组是示例+指导语组,第二组是示例组,第三组是无示例组。对三种条件下被试答案的独创性维度得分、灵活性维度得分、流畅性维度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种条件在独创性维度和灵活性维度上差异显著。独创性维度上,事后比较发现,示例+指导语条件下得分显著高于有示例条件下得分,显著高于无示例下独创性得分。在灵活性维度上,事后比较发现,示例+指导语条件下得分显著高于有示例条件下得分,显著高于无示例下独创性得分。这表明在提供示例的前提下,同时采用精细化指导语提示被试不要局限于示例,有利于激发了个体的创造性。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科学发明领域发散应用任务可以对个体创造性潜能进行有效估计和测量,可以为在知识丰富领域匹配个体知识经验的情况下对个体创造性差异研究提供实验材料。(2)在匹配被试知识经验情况下,提供示例对个体的创造性有促进作用。(3)在匹配被试知识经验情况下,提供精细化的指导语可以进一步提升示例对个体创造性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蜀文化作为一种独具特色并传承至今的区域文化,有其丰富性和教育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蜀文化作为本土优质文化资源,自然也是成为地方课程教育资源的最佳选择。从国家要求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始,各地区便积极进行三级课程的尝试与实施。进行基于蜀文化的成都市小学国学教育地方课程开发研究是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探索;是在全球文化冲击背景下发展本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有益尝试;是引领
我国特殊教育的“随班就读”形式和国际上“融合教育”理念是相一致的,它们都强调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有接受特殊教育支持与服务的权利。至今,融合教育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地认同与发展,成为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我国,虽然随班就读已经成为当前融合教育的主要形式,它的实施效果与融合教育的理想目标却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大部分轻度甚至中度的残疾学生到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这对提升教育
创造力,又称为创造性,是指个体能够产生奇特、新颖并且有实用价值的观点或产品的能力。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无疾病,人格发展完善的状态,同时拥有良好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个体的生存与发展甚至整个人类社会的稳定与进步都离不开心理健康和创造性的支持。一直以来,关于心理健康与创造性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研究者之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争论。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心理健康程度越差的个体其创造性越高。
拖延行为是困扰着许多人的一个普遍问题,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也不例外。他们的拖延行为不仅会影响学业,也容易激起他们与老师、父母的矛盾。拖延行为与很多因素相关,比如自尊水平、反刍思维、任务难度等等。自尊,作为人格发展的核心部分,对心理健康有深远的影响,比如如何评价自己、社会适应能力水平等。另一边,随着近几年来积极性心理学研究的逐步兴起,在对心理韧性方面相关问题的研究上也有了重大突破。心理韧性关系着人
对情景记忆的研究,现在一般认为可以将情景记忆分为项目记忆和源记忆(Johnson,Hashtroudi,&Lindsay,1993)。对于事件是否发生的记忆被称为项目记忆(Item Memory),另外,对于事件的细节的记忆被称之为源记忆(Source Memory)。对于脑海中的大量信息,我们除了需要关注信息本身内容外,还应该注意信息的细节,比如信息获得的时间、地点、获得方式等。关注更多的细节可
本论文考虑了基于观测器的线性系统的正实控制问题,全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控制理论的发展情况,包括了线性控制理论的发展和非线性控制理论的发展,并简述了当前控制和系统理论研究的热点,然后阐述了正实控制的概念及其在稳定性研究和控制系统理论中的主要应用,最后给出了研究工作的主要结果。 第二部分:考虑了一类基于观测器的线性中立型时滞系统的正实控制问题,提出了这类系统相应标称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源于生活,走向生活”,突出强调了学以致用的新课改理念,教学中更是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问题教学法是当前教学中一种新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推进教师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众所周知,传统教学设计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已经无法满足探究性学习的客观需要,因此,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问题教学法设计就变得极为重要。现阶段,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的教学实践运用过程中遇到了较
暴力电子游戏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一直被学者们关注,Anderson提出的一般攻击模型(GAM)是目前该领域最重要的理论,他认为暴力视频游戏可以通过影响生理机能来诱发由愤怒主导的情绪状态,游戏激活了个人的攻击性认知和思维网络,使个体对当前的状况进行评价并做出决断,从而产生攻击行为。暴力电子游戏不直接导致攻击行为,也是一种重要的观点,代表人物是Ferguson,他认为接触暴力电子游戏只是作为催化剂促使攻击
本文主要研究了两个鲁棒自适应反推控制问题,主要结果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针对一类含有未建模动态的关联系统,考虑了降阶的鲁棒分散自适应反推控制问题。首先通过一系列坐标变换,将原系统重新参数化,然后引入降阶观测器,得到一个误差系统。基于该系统,给出了一种降阶自适应反推控制器的设计方案。证明了自适应控制系统的所有信号全局一致有界,调节误差渐近收敛到零。控制器阶次的降低使得本文的设计方案更具
本论文研究一类分段系统及分段时滞系统的鲁棒H∞控制。全文包括以下四章: 第一章介绍了鲁棒控制,H∞控制的发展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然后给出了分段系统的发展与应用,最后就本文的主要工作及所用到的记号作出了说明。 第二章研究了一类不确定分段线性系统的状态反馈H∞控制问题,其中不确定参数具有线性分式形式。基于分段连续的李雅普诺夫函数方法,给出了系统稳定且满足H∞范数界的充分条件和H∞状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