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电磁法方法理论研究与硬件实现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cc7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电予技术的发展,TEM方法近年来从仪器到方法均获快速发展,应用领域被迅速拓宽。为了进一步提高时间域电磁法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的应用效果,需要通过研究不同的观测方式和资料处理算法以进一步提高观测效率、提高资料质量和成像的分辨能力。
  经典的瞬变电磁正演计算建立在阶跃脉冲激励的基础上,因此在瞬变电磁方法中,发射装置大多采用阶跃电流为初始激励源,理想的阶跃电流为瞬时关断,但由于仪器固有的过渡效应,实际上并非瞬时关断,关断电流均为斜阶跃波,这将影响二次场的观测,影响浅层的分辨率,甚至导致解释的错误。为了减小这种影响,要对观测到的晚期信号进行校正,常规的校正方法有坐标移动法、Fitterman法和Eaton法。这几种方法使用范围不同,也各有局限性。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尽量缩小关断时问,但这样就对仪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也变得更困难,在大功率强电流勘探中表现尤为突出。另外,由于阶跃电流信号源的产生需要先建场,发射装置要求较高的功率供给,难以实现系统的小型化。冈此,现用的时域电磁法普遍采用的观测方式是大功率发射机、大极距发射源、大偏移距、小道集观测仪器,野外资料采集时布设困难、资料采集速度慢、不能进行多偏移据观测和叠加。
  本论文针对目前瞬变电磁方法采用阶跃电流为初始激励源及观测方式的不足,提出采用新型大功率脉冲发射装置作为功率源的时域电磁勘探方法,利用多道电磁数据采集系统在地面进行阵列观测,构建脉冲时域电磁勘探系统。利用脉冲源轻便易布设的特点,利用电磁脉冲源与地震子波相似的特点,实现拟地震方式的观测和资料处理,诸如多偏移距观测、叠加处理与成像等,可望大大提高电磁勘探的构造分辨能力。
  本文首先在介绍瞬变电磁发射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以阶跃信号为激励源的瞬变电磁方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以拟高斯脉冲信号为激励源的瞬变电磁方法,介绍了拟高斯电磁脉冲场源的原理,推导了拟高斯电磁脉冲场源时域和频域的电流方程。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第三章推导了均匀半空间中脉冲源激励下频率域和时间域的电磁响应正演公式,推导了频率域视电阻率的表达式;编程实现了脉冲偶极源激励下均匀半空间模型频率域和时间域电磁响应的正演计算和频率域视电阻率计算;通过对算例结果进行分析,分别讨论了在电偶极源、磁偶极源激励下,不同地层电阻率对水平电场分量、磁场分量响应的感生电动势曲线影响的规律,定性给出在不同观测方式下不同电磁场分量受地层电阻率变化的敏感程度。
  第四章考虑层状地层模型,利用数值法求解偶极源激励下电磁场的分布特性,探求偶极源激励下电磁场在层状半空间中响应的基本规律;采用Laplace变换推导了脉冲源激励下时间域和频率域的电磁响应正演公式。编程实现了脉冲电偶极源激励下层状半空间模型时间域电磁响应的正演计算。通过对算例结果进行分析,详细讨论了在电偶极源、磁偶极源激励下,不同观测距及观测方式下电磁场分量对异常体进行识别的分辨率的影响以及对采集装置的要求。
  理论研究的结果表明,采用拟高斯脉冲信号为激励源的电磁方法是完全可行的。根据理论研究得出的频率范围以及对采集装置采样率的要求,提出了大功率电磁脉冲场源和地面电磁采集阵列的硬件实现方案和参数。大功率电磁脉冲场源需要重点研究解决以下问题:发射大功率电磁脉冲信号,支持接地和中心回线两种发射方式,最大瞬时功率不低于100kw;对发射电流信号进行16位/IM的记录;与采集装置GPS卫星同步,精度优于±100ns。地面电磁采集阵列重点解决以下问题:采集盒子采用网络编址;使用GPS卫星信号实现大面积全系统、不间断同步;无线实时监测采集盒子的采集状态和质量;24位/300khz模数转换;SD卡数据存储;每个盒子均可独立工作。
  按照设计方案,本论文完成了原理样机的研制,在第五章和第六章给出了大功率脉冲场源和地面电磁采集阵列原理样机的详细实现过程。
  野外试验及资料分析结果表明:(1)地面大功率电磁脉冲场源实现了对地发射大功率的电磁脉冲发射,频谱丰富,支持接地导线和回线两种发射方式,与加拿大凤凰公式V8系统的成功配接,证明大功率脉冲场源软硬件设计的方案是合理的,发射信号的同步性和一致性达到了预定的功能和指标要求;(2)地面电磁采集系统与V8系统记录的感生电动势形态基本一致,通过对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与理论分析吻合的波形和频率响应特征,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正确性和原理样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理论和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采用拟高斯大功率电磁脉冲作为激励源,利用多道电磁数据采集系统在地面进行阵列观测的时域电磁勘探方法可行;研制的大功率脉冲场源和地而采集阵列系统体积小、易于铺设,很好地弥补了传统电磁方法采用阶跃信号作为激励源的不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复电阻率法是近儿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频率域电偶源地面电法勘探方法,是电磁勘探方法中唯一的能直接指示油气藏的方法。复电阻率法在油气勘查上,主要用于检测、评价工作区域内的局部圈闭或异常是否含油。提供钻探靶标,提高钻井的成功率,降低勘探、开发风险和成本。该方法曾于1999、2000、2002年在新疆油田准噶尔盆地腹部进行过试验、试生产及大面积生产工作,2003年在克拉玛依九区浅层稠油油田应用初步反演和各类资
学位
随着油田开发生产的不断深入,我国陆上油田现已大多进入中后期的高含水阶段,油田地质复杂性进一步暴露,非均质性严重,开采难度大。对于老油田而言,地下仍含有大量的剩余油,如何准确地描述剩余油的分布是当今油田开发的主要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出现了一些研究剩余油的新方法,并且剩余油的研究已从单学科分析向地质研究、油藏工程、数值模拟及测井方法等多学科综合应用的方向发展。进行剩余油研究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准确、精
学位
地层—岩性油气藏已成为当前油气藏勘探的热点之一。建立合理的预测及评价方法体系是勘探成功的前提和关键,仅将地震信息单一的应用于常规的构造解释等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亟需借助于先进的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展开地层沉积相、储层特征综合分析、油气藏分布规律等更深层次的研究。而基于地震信息及沉积学理论开展的沉积岩及其形成演化过程的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为此类油气藏勘探提供了新的思路。  针对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渤南洼陷
学位
四川盆地是一个富天然气的盆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天然气的地区。前期勘探成果表明:元坝地区具有较好的勘探开发前景,是中国石化川东北天然气基地建设的重点区域,是实现中国石化发展战略的重要资源保障。在勘探开发的同时认识到,储层是制约天然气富集成藏的关键因素,元坝地区储层发育非均质性强,预测难度大[1]。因此通过对本区目的层段开展基于AVO技术的多种叠前地震储层预测方法研究,对各种异常属性的敏感性进
学位
本论文主要研究方法:根据以往的钻井、测井、化验分析、生产动态等资料分析以及地震资料,以石油地质学、测井地质学、油藏工程学等为理论指导,对塔河油阳BM(巴楚县和麦盖提)地区小海子组储层进行了预测;并通过井震精细标定,完成了三维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筛选最优化的地震属性对储层含油气性进行预测;利用测井约束反演结果对储层进行追踪对比,落实构造.岩性圈闭并进行描述,最后,进行储层综合评价和提出井位建议。  
学位
塔里木盆地北部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埋藏较深,储层类型复杂非均质性强加上后期沉积构造的影响,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易被泥质、砂子或灰岩角砾所充填,使得碳酸盐岩充填缝洞储层测井评价变得更加困难。  本文旨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对充填缝洞型储层测井评价方法进行研究。由于泥质颗粒较小、泥质的吸附性能较强,易将储层孔隙充填。且泥质的导电性高于砂岩、灰岩角砾,对测井值的大小影响较大,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含泥缝洞型储层的
学位
塔里木台盆区碳酸盐岩储层油气成藏条件优越,但由于储层埋藏深,类型多样、变化大,分布复杂,成岩作用强,造成储层油气藏类型多样,在油气勘探丌发中面临诸多难题。本文基于塔里木台盆区碳酸盐岩储层的特点,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实用的缝洞储层参数计算方法。  复杂的孔隙空间结构、储集体非均质性强等地质特点给储层划分及储层参数计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通过大量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毛管压力分
学位
苏罩格气田是中国石油天然气主力上产区之一,具有很大的勘探前景。但本区有效砂岩非均质性强、横向变化大、厚度薄,在垂向上分布分散,主要产层盒8段为典型低孔、低渗薄储层,受此特点的制约,勘探质量一直不高。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6年本区针对上、下古生界天然气已经开展过纵波二维地震勘探工作,在利用地震波动力学特征进行直接油气检测虽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也暴露了勘探成功率不高的弱点。因此,本文引用了三分量数字
学位
随着当前复杂地区勘探技术的发展,本文通过对AVO技术的产生背景、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认识,丌展了岩石物理基础研究和AVO属性分析,并结合参数模型和实际勘探工区,从叠前资料中反演出AVO属性参数,从而揭示岩性及流体的变化特征。  本文首先介绍了岩石物理学基础,包括孔隙度,含水饱和度以及密度,还介绍了一些弹性模量,储层参数对弹性参数的影响,在岩石物理学中主要介绍了Gassmann方程和Bio
学位
随着我国勘探开发的深入,勘探领域己逐渐从主要寻找构造圈闭向寻找地层圈闭转变。储层预测就成了油气田勘探开发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而具有横向高连续性的地震资料结合具有纵向高分辨率的测井资料的分析方法已逐渐成为储层预测的主要手段。储层预测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初地球物理界兴起并迅速普及的储层或油气藏研究的应用技术,是综合运用地震、地质、测井等资料在勘探开发不同阶段来揭示地下目标层(储层、油气层等)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