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脸之人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2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文本细读为基础,探析了美籍越南裔作家阮清越《同情者》中书写的难民身份困境问题,并进一步思考难民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问题。作者认为阮清越在小说中展现了一个有关意识形态去询唤的故事:由于不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不断去询唤,作为越南难民的“我”最终厌倦了一切意识形态,抛弃了一切信仰,从“双面人”变成无脸之人,一个无身份的人,从而超越意识形态,成为意识形态本身的他者。阮清越因此想象了一个没有身份区隔、没有意识形态隔离的世界,从而获得了“世界主义”的赞誉。但是本论文通过详细阅读发现,作者阮清越对于超越意识形态成为世界主义者的态度实则是暧昧的,尤其是在超越之后的样态或超越的结果问题上,是含糊的、矛盾的、甚至是忧惧的。在小说结尾,“我”和一群同样身份模糊的“船民”流落在一艘不知开往何处的小船上,茫然的飘荡在暗夜的大海上:失去意识形态的依傍,“我”无家可归。主人公的困境让我们想起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作为拉康的学生,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无历史”,即意识形态本身是无法超越的,它将每个个体询唤为主体:意识形态赋予个体适当位置与功能,对个体进行询唤;个体在意识形态中发现自身形象,将自身想象成主体,并臣服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询唤,获得主体身份。阿尔都塞强调询唤过程中主体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之间的互相承认。“好主体”接受询唤,“坏主体”即不接受询唤的个体将被镇压——这可以解释难民产生的原因。但阿尔都塞似乎没有想过去询唤的问题,即:当不同甚至对立的意识形态对同一个个体不断再询唤,消解其先前接受的意识形态和询唤,个体可能因此丧失主体身份,成为无身份者。《同情者》书写的便是一个关于去询唤的故事。起初多元身份的“我”因为各种相互对立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不断再/去询唤,最终变成了“无”。小说中,“我”始终处在各种意识形态的冲突中。童年期是生活在法国殖民地越南的法越混血儿,越战期间同时是南越士兵和北越间谍,南越战败后又成为美国难民,同时为与美国对立的越共提供情报,每一种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都在询唤“我”的同时对我去询唤,在把“我”召唤成主体的同时消解其他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询唤作用。最终,“我”在不断的去询唤中成了无身份的人。但另一方面,成为无身份的人或成为“无”也意味着对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询唤的超越。走出越共的审讯室,“我”不再是任何一种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询唤的主体,当然也不再是任何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敌人,而是成为了意识形态本身的他者:无身份也意味着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失去载体,丧失了发挥功能的可能性。然而,“我”也因此无家可归,只能在夜雾茫茫的大海上漂流,不知所归。所以,关于难民问题,与其说阮清越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世界主义,不如说他提出了一个更深刻或两难的问题:要或者不要意识形态的问题。要,会造成分裂与隔阂;不要,既不可能,还会造成更大的混乱和困境。虽然世界主义具有启发意义,但我们仍需从新的角度,来思考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关于意识形态去询唤下难民身份研究,本文将从以下六个部分展开。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问题与方法以及章节安排。第二章梳理回顾了关于《同情者》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询唤理论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第三章详细阐释了本文的理论框架——阿尔都塞意识形态询唤理论。此外,本章基于理论和文本,提出“意识形态他者”的概念。第四章与第五章主要围绕主人公多重意识形态去询唤下面临的身份困境及其身份重建的动态过程展开。同时,第五章也对主人公是否能够通过超越意识形态本身真正实现身份重建进行了探讨。第六章为结语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发现以及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本论文采用凝视理论,对当代美国黑人小说家科森·怀特黑德作品《地下铁道》(2016)进行解读,分析了主人公科拉的主体身份建构,揭示了她如何从一个被观的他者转变为反观的主体
随着空间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类带有大惯量旋转部件的卫星应运而生。这类卫星相较于传统卫星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装载有大惯量旋转部件。由于大惯量旋转部件往往质量分布不均匀,以及受到安装误差、发射过程中振动等因素的影响,大惯量旋转部件往往存在静、动不平衡,产生不平衡干扰力矩,影响卫星姿态控制精度。本文针对带有大惯量旋转部件卫星,考虑旋转部件不平衡影响,设计控制策略,具体内容如下:针对带有大惯量旋转部件卫星建立了
试剂分配技术是一种流体分配技术,其在快速成形、生物制造、(微)电子封装技术、微光学元件制造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目前在工业试剂分配(点胶)中,时间——压力式(接触式)应用广泛,但其不适合复杂的分配环境和快速化、微量化的任务需要。利用压电陶瓷材料作为驱动源的按需喷射方式(Drop on Demand,DOD,一种非接触式试剂分配方式)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而且能实现数字化驱动,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本文
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10.2%),是癌症相关死亡率的第二大诱因(9.2%)。在中国,结直肠癌的普遍性和致死率中排名第四,是比较常见和致命的
不同国家、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推动了翻译的发展,人们对于无需学习语言就能读懂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期待推动了机器翻译的发展,机器翻译的实质发展始于20世纪30年代,而真正给机
目的:比较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和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macularhole,IMH)患者之间玻璃体蛋白质的丰度差异。方法:在
电火花加工是一种依靠火花放电过程产生的高温来去除材料的加工技术,独特的加工方式使其能应对各种难切削材料,因而在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等领域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应用极为广泛。但在电火花加工过程中出现的电弧放电状态往往会对工件表面造成严重烧伤,使得加工结果偏离预期。所以如何在电火花加工过程中避免或者减少电弧放电状态的发生,这是制约电火花加工技术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开展关于电火花加工过程间隙放电特
目的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与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 TC)的发生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本研究旨在探讨代谢综合征在甲状腺癌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及与甲状腺恶性肿瘤
近年来,随着国际体育界涉可卡因违规的兴奋剂案件比例日渐增高,加之世界反兴奋剂组织对其严厉的处罚规定,导致《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处罚使用可卡因的条款备受争议。一直以来,
本文对即兴发言汉德同传中使用的压缩策略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压缩策略是同声传译中常见的一种策略,由于同声传译中译员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演讲者的讲话同步翻译给听众,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