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的空间结构与产业功能演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es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与信息化是当今世界重要的时代特征,随着国际贸易的全球兴起与跨国公司的全球布局,不同人口规模与经济总量的大、中、小城市之间发生着包括经济、文化、贸易、政治等在内的密切联系。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作为城市群地理格局演变中的新现象,首先出现在当今世界高度发达的城市化地区(西欧北美大都市区)并对世界范围内的区域经济带来巨大改变。未来随着全球化、国际资本与产业转移进程的加快,长三角地区将形成以上海为全球城市的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对国内外的经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上述的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的时代特征和背景,本文研究从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梳理与总结入手,采用梳理相关理论→提出分析框架→确定研究范围与数据采集→实证研究→结论的研究思路,以我国城市群发育成熟的长三角地区为例,探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我国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演变的特征和机制、产业功能演变的特征和机制,为其他城市体系的研究提供借鉴。论文主要探讨两个核心主题:一、长三角地区经过几十年发展,其空间结构和产业功能演变状况如何?空间内部的区域经济差异以及功能区之间的差异是如何演变,是否与国外大都市区朝着多中心、网络化、生产性服务业高级化的演变趋势相似?二、长三角空间结构和产业功能演变的集聚扩散过程,从单一城市到次级城市群再到网络化的空间结构,以及从城市体系的基础功能从制造业功能到高级生产性服务业功能的转向,是否具有“核心——边缘”结构理论所能解释的集聚扩散效应,如何用集聚扩散效应解释长三角空间结构和产业功能演变的现象?全文分为七章对上述核心主题展开详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前三章为绪论、研究进展综述、理论归纳与梳理,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与分析框架,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对长三角空间结构演变和产业功能演变进行集聚扩散分析,第六章对长三角空间结构和产业功能优化给出对策建议,第七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得出主要结论,提出创新点并指出不足之处。第一章为绪论,阐述论文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目标、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与思路,在基本概念里区别分析城市群、大都市区等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界定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概念,明确空间结构与产业功能演变的主要研究对象。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与研究进展。论文以中心地理论、核心——边缘理论、区域一体化理论和全球城市理论四大理论为基础对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演变过程进行理论回顾。本章从当前国内外研究的前沿视角对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相关研究展开综述,并重点综述前人对长三角地区的研究。第三章是空间结构、产业功能演变特征与机制分析。通过对空间结构演变的特征机制与产业功能演变的特征机制理论分析,提出空间结构演变的多中心化、网络化以及空间尺度效应等特征,以及产业功能演变的空间形态特征和产业功能分工联系与类型特征,并研究集聚扩散机制效应对空间结构与产业功能演变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论文研究的理论假设并构建起长三角实证研究的分析框架。第四章为长三角空间结构演变与集聚扩散分析。首先将长三角区域的研究范围界定为两省一市,并利用人口普查数据和宏观经济指标从经济空间结构以及网络空间结构两方面对长三角空间结构演变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长三角空间结构演变具有“多中心化”、“网络化”等演变趋势。第五章在第四章空间结构演变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对长三角产业功能演变的集聚扩散趋势研究,从产业视角出发(宏观经济指标基础层面上的制造业和高级生产性服务业)研究长三角演变过程中的集聚扩散现象,包括纺织业功能区与汽车制造业功能区的案例分析。本章研究证实了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的制造业功能扩散以及高级生产性服务业功能高度集聚的演变特征。第六章、第七章分别为对策与结论,主要对长三角区域今后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并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主要结论和创新点。本文在前半部分的理论研究章节具有以下特点:①国外研究进展综述融合社会学现代思潮的因素,如“流”,“网络”;而国内研究则注重宏观经济指标、产业结构等角度,体现了国内外研究的思路差异。②对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理论基础的梳理遵循城市发展认识论的过程,即城市从等级到网络的过程,从相对孤立的中心地到全球贸易的全球城市。③在概述“城市群”、“大都市区”等城市体系的基础上对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进行内涵界定,着重强调其人口与经济规模的超大能级与多中心性。④对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的空间结构与产业功能演变突出动态性、持续性、阶段性特征,如单中心向多中心空间结构演变、集聚与扩散推动产业功能演变等。本文在后半部分的实证研究章节具有以下特点:①对长三角研究对象的选取遵循两省一市完整的行政区划,但在经济空间结构中对南京次级城市群的研究又包含安徽个别城市在内,总体上以行政区划为主,特殊情况下考虑经济腹地。②从网络空间结构角度对长三角城市的交通网络空间结构和企业网络空间结构展开研究并分析其网络化特征,深入研究微观企业区位选择与空间联系。③在长三角产业功能演变研究中先实证分析功能性多中心和制造业功能区,再分析以高级生产性服务业为主要代表的六大产业功能演变,将城市功能区作为产业功能演变的主要空间载体并对其进行研究。④采用多种实证方法,包括数据比较法、GIS空间相关分析与GIS确定性插值分析模型以及网络化社会统计方法。全文研究得出几点结论:①区域实证:长三角存在差异化的集聚与扩散效应,并形成不同层次的多中心,包括:内容差异、阶段性差异、核心——边缘理论角度的“核心区”差异;②区域实证:长三角存在空间结构网络化趋势,包括:交通网络空间结构,企业网络空间结构方面。③区域实证:长三角形成产业功能分工与城市功能区,通过产业功能分工,长三角形成功能性多中心;以及制造业分工与转移、产业转移粘性、制造业的产业同构;高级生产性服务业的城市功能分工等演变趋势。④演变逻辑: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导致多中心化。⑤演变逻辑:多中心的重要意义在于功能而非形态。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尝试:①视角创新,本文研究试图从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的视角展开对长三角地区的实证研究,与以往长三角地区研究者比,相对具有二定的创新性。②研究内容创新,对长三角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微观企业网络联系研究,是属于地理学研究的创新性内容,对次级城市群演变研究也相对具有二定的创新性。③跨学科创新,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社会学等跨学科角度,例如:企业网络研究方面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具有相对的一般创新性。
其他文献
本文简述了哮喘的发病机制,并从分子水平较系统的介绍了β—肾上腺素受体的结构和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作用机制,扼要介绍了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发展概况和构效关系
大学复兴即大学精神的复兴,就是要使大学祛除科学主义、工具主义之魅,不断引领社会,使大学与社会保持一定的张力,崇尚学术自由,实现大学自治,坚守人文精神。
目的了解沙坡头区的恶性肿瘤报告发病及死亡的原因分布,为制定恶性肿瘤的防制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2013年肿瘤登记报告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3年沙坡
目的探讨加味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联合无创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AE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AECOPD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
在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应重新定位。结合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大学英语教师应承担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和调协者等多种角色。学校和教师应积极
通过研究U型单元的大小、行间距、列间距等参数对整个气液分离器性能的影响及通过风洞实验验证U型单元气液分离器的阻力特性和防浪能力,来验证U型单元气液分离器的可行性。在
针对乡级土地利用规划中如何将确定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方案优化配置到具体的地域空间,以及常规的精确算法求解每次只能产生一个空间布局方案的问题,提出了辅助产生可供选择的
入世以来,金融市场禁制逐步废除,外资企业进驻国内市场,保险业的发展逐步与国际接轨。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入,保险公司逐渐意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影响最大甚至决定企业
随着中石化集团项目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强,对项目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提升项目管理的水平,为中石化集团内部项目建设提供有效的支撑,本着以业务流程为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居民医疗服务需求不断提高与社会医疗保障效应不足的矛盾日渐凸显,市场蕴含巨大的健康医疗保障需求。虽然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巨大,但目前国内健康险赔付率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