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习语中的明喻、隐喻和借代——对比与关联视角下的互译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1992zhangshu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语是一个民族语言体系中的精华,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它们被广大人民长期所习用.而明喻、隐喻、借代等几种修辞手法的应用对习语的言简意赅和形象生动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分析这三种修辞手法在英汉语中共同存在的基础.然后从应用这三种手法的英汉习语的形式结构以及喻体、代体的选择两方面入手,找出英汉习语运用比喻及借代辞格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从而分析出英语民族和汉语民族在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社会习俗等文化方面的异同.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民族间的交流,而文化交流渗透在社会各个领域.翻译是实现文化交流的最重要的手段和工具.而鉴于习语在语言和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习语翻译成功与否则显得至关重要.英汉习语翻译也是英汉互译研究的难点.本文试图以关联理论的翻译观为指导以寻找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和策略.关联理论对翻译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它认为人类交际遵循的是明示推理模式,交际的成功以交际双方互明的认知假设为基础.每一个话语都假设其自身具有最佳关联性.听话人在寻求最佳关联性的过程中结合语境和新信息,从而推导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翻译是跨文化的语际交际,译者是实现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交际的桥梁,具有双重身份.在正确识别原文作者的意图后,他应使译文与原文在关联方面相似,在释义方面相似.关联取决于语境,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中要同时考虑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在不同情况下灵活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本文试图以语境交集图做一些试验性和分析性的研究来服务于喻格和借代格习语的翻译实践,为以后的习语翻译提供更广的思路,从而使两个民族的人民更好地领略对方文化的博大精深,享受对方语言的美妙,真正地实现文化交流,使习语文化永葆生机活力并得到交流传播和发展创新.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1)第一章为引言部分.本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概述. (2)第二、三章为第二部分.第二章重点介绍了英汉习语的定义、范畴和来源.第三章则从形式、结构和喻体等方面分析了英语和汉语明喻、隐喻和借代格习语的异同之处,并从中找出英汉文化的异同.本部分采用了比较、对比及例证的研究方法. (3)第四章为第三部分.本部分介绍了关联理论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观点,并试图找到关联理论对翻译的指导作用.文章分别对明示-推理交际、互明、语境、关联、关联原则及关联度等概念进行了解释,并回答了下列有关翻译的问题:为什么将翻译看作是对语言的一种语际解释性应用?译者的身份和任务是什么?译文和原文应在哪些地方相似?关联理论指导下的翻译是否等于意译? (4)第五章为第四部分.本部分将关联翻译理论应用到英汉明喻隐喻和借代格习语的翻译.鉴于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性,作者设计了一张关于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的语境交集图,借此来分析在不同的语境情况下,译者应具体采取何种不同的翻译策略,以减少英汉明喻、隐喻和借代格习语互译中信息丢失误译等翻译失误,提高翻译质量,达到繁荣民族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的目的.本部分采用了图表设计,分类说明及举例分析等研究方法. (5)第六章为本文的第五部分,即结语部分.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强,法律翻译日益重要。本文就法律文本的语体特征和法律翻译进行了研究。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简介,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
本论文借鉴语篇语言学中的文本性这一理论,试图在翻译批评领域建立一个新的批评标准,即:译文的文本性若能求得与原文文本性的最佳平衡,便可称之为成功的译文。基于博格莱和德莱塞
僵化现象和停滞现象是外语学习过程中极其普遍的问题,也是非常难以解决又亟待解决的问题。正因为如此,这个问题引起了许多中外学者的关注及探讨。 国外学者对僵化现象的研究
2003年12月,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正式开播,这是我国第一个面向全国少年儿童的专业化少儿频道。随后,天津电视台少儿频道于2004年6月开播,全国各省、市电视台也相继推出电视少
新型防腐剂YF-97具有氨和缓蚀剂的功效,将其应用在广州石化总厂蒸馏二套装置上获得成功,塔顶排水铁离子含量不大于3 mg/L,达到了技术指标要求。 The new preservative YF-97
运用FANUC Oi Mate TD数控系统对旧的数控车床进行技术改造,针对一些关键问题作了具体分析,并阐述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和技巧.该项目的完成不仅恢复了旧机床功能,缓解了为学生实
叶芝、卡文纳与希尼被公认为爱尔兰二十世纪的三位大诗人。然而,对卡文纳的长诗兼代表作《大饥荒》的研究迄今为止并不多见,尤其是在中国几乎没有对于该诗人及其作品的任何评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翻译理论的综述与研究,在肯定国内应用理论价值的同时,也论述了以描述和解释翻译现象为目的的纯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作者指出,翻译的过程并非一个简单的寻求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