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规模经营: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微观基础

被引量 : 74次 | 上传用户:woshix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也就是农业提供剩余产品能力的提高,更是各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基础。我国目前农业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很低,农业生产面临着来自国外发达国家农业的巨大竞争压力。来自内外部的双重压力要求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而农业现代化的核心与实质是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现代化,也是农业提供剩余产品能力的提高。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的途径很多,比如可以通过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生产技能和文化素质、促进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生产资料的规模化使用和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等来实现。但在所有这些条件与途径中,生产资料的规模化使用,也就是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微观基础。适度的规模经营,可以促进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农业的投资,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因而,本文选适度规模经营: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微观基础这一研究主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在我国还有特别的实践意义。 本论文除导言外,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农业现代化理论、农业经济理论和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理论进行分析,得出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生产力的提高和现代化、微观基础是规模经营的结论,重点分析了土地规模对农业生产各种效率提高的重要作用,并对规模经营、经营规模适度性等一些基本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主要从生产力层面(土地要素流动、劳动力与人口流动)、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层面(农业的市场化与组织化体系、土地产权制度与承包制度变革等)逐层展开,分析我国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的途径、前提和外部条件等。第三部分是全文的落脚点,提出我国应该以土地产出率的提高为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目标、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主要目标、微观经济效益的提高为微观经营者必要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农产自愿和市场主导的原则,根据各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条件与土地资源条件,多形式、分地域、逐层次的推进我国农业经营适度规模化的实现。
其他文献
一部数学教学的历史就是主体、理论、真实之间不断开放的历史。教学的开放性既是时代的需要,又是理论创新的保证。本文首先探讨开放式教学的理论背景,指出后现代主义的课程观、
本实验旨在探讨半胱胺预防和治疗去卵巢大鼠实验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以及对自然衰老小鼠自由基清除的效果。 本研究包括以下二个部分: 一、半胱胺预防与治疗大鼠实验性骨
研究目的:通过实施土地流转补贴政策,扩大农户经营规模,保证农户增收。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流转补贴政策的内容包含政策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范围、对象
大众流行文化以其特有的娱乐意义与意识形态意义影响着当代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中汲取营养,创新工作手段与载体。
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归因就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归因的研究源于美国心理学家Weiner(1972)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而在80年代修正的归因理论,它是解释学习动机最有系统的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特征性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
对1例左侧枕叶和胼胝体压部脑梗死所致的纯失读症患者进行语言和认知能力检查,并针对患者的失读特点设计详细的阅读检查任务。结果显示,纯失读症可能是由于字形系统(正字法)到
甲醇营养型毕赤酵母是一个广泛使用的蛋白表达宿主系统,易于高密度发酵、具有真核细胞翻译后加工修饰特点,适于异源蛋白分泌表迭。转录调控是控制蛋白高效表达的关键环节,启
研究目的:测算农民失地前后的福利水平。研究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失去土地后,农民的福利水平略有提高,模糊评价值从0.342上升到0.373,居住条件和发展空间的改善是
200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进出口货物完全统一的、与国际接轨的货物原产地行政法规。《条例》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