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巴尔》(《Hambar》)是一部哈萨克族妇孺皆知的民间叙事长诗,它叙述了英雄康巴尔勇敢战胜傲慢无礼的敌对外族喀尔玛克,并最终抱得美人归的故事。《康巴尔》汉语译本被收录于由哈依夏·塔巴热克翻译的《哈萨克民间达斯坦》(第一卷)中。译文采取无韵翻译,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由于目前将哈萨克民间叙事诗翻译研究作为出发点的文章很少,因此《康巴尔》汉译本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研究、参考价值。文章采取对比分析、批评研究等方法,从音系层面、词语层面、句法层面、章法层面以及修辞层面对原文和译文做了分析,旨在发现原文和译文特点。文本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选题意义、选题目的、研究动态等方面叙述了《<康巴尔>汉译本翻译研究》所具有研究价值。第二部分主要从《康巴尔》故事梗概以及历史背景进行论述,使读者对故事背景有个大致了解。第三部分是此论文的核心章节,这一章从音系层面、词语层面、句法和章法层面以及修辞层面入手,首先对原文进行简要阐述,而后对译文进行分析析,得出译文在这几个层面的成功以及不足,并对译本提出建议。第四部分以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理论为支撑,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层面对《康巴尔》译本进行了评价。同时提出较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成外国语,哈萨克语民间叙事诗翻译成汉语在意美层面上更容易达到文学翻译的标准,为了最大化契合原文,译本应该在音美和形美层面多做努力。文章重点在第三、四部分,通过上述两个章节,作者得出哈依夏·塔巴热克译本《康巴尔》在音系层面与原文所表现的“音美”存在差距。同时也肯定了译者在段落章节划分、诗句“形美”等方面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在文章最后作者也大胆提出,译诗应在“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与原文最大化相似,翻译时,诗应该有诗的样子,押韵、诗行字数、诗句结构对仗等方面还是应该最大化地保留在译文中,随意性太大的译诗不一定是好译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