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rD的表达、纯化、结晶及在纳米银合成中的应用

来源 :淮阴工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20588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crD是甲烷菌甲基辅酶M还原酶(Methyl-coenzyme M reductase,MCR)操纵子上的一个基因编码的非组分蛋白。甲烷菌独特的厌氧环境使McrD具有较高的还原性,可以将银盐溶液中的Ag2+还原为单质银,并依靠蛋白质将银单质分散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纳米银溶液。本论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异源表达McrD蛋白质,研究McrD蛋白质绿色合成纳米银的最佳条件,并对纳米银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同时利用蛋白质晶体学研究McrD蛋白质结构,以期望探讨合成纳米银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通过E.coli BL21(DE3)表达Methanococcus maripaludis等11个不同来源的McrD蛋白质,借助AKTA蛋白质纯化仪,用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与凝胶排阻色谱的方式纯化蛋白质,通过分子筛层析进一步纯化目的蛋白质;通过预实验确定了McrDmar蛋白质纳米银合成效果最好,并且测得McrDmar蛋白质天然状态下为实际分子质量36 k Da的二聚体。以温度、p H、蛋白质浓度为主要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McrDmar蛋白质合成纳米银的最佳条件:硝酸银底物浓度为15 m M,蛋白质浓度为150μg/m L,合成温度30℃,转速180 rpm,反应时间24 h。合成液加入50%乙醇、14000 rpm离心30 min后可以获得纳米银沉淀,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冷冻干燥后可以得到纯化后的黑色固体粉末状纳米银。2.对合成的纳米银粉末进行一系列的理化性质鉴定。通过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和Zeta电位测试证明:合成的纳米银颗粒平均粒径为20 nm,在p H 7.0的纯水中其Zeta电位为-19 mV。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X射线衍射(Diffraction of x-rays,XRD)表征观察了纳米银颗粒的形貌特征与结构特点:完全分散状态下的纳米银颗粒成近似球形,粒径在15~25 nm,外表无蛋白质包裹,晶型为面心立方体,空间群分类属于Fm-3m,银晶体质量良好,结晶度高,无明显的晶格缺陷。拉曼光谱(Laser raman spectroscopy,LRS)证明纳米银颗粒表面存在C=C、苯环、芳香环等基团,可能是纳米银合成时蛋白质对纳米银的修饰。抑菌实验表明,纳米银对细菌和真菌具有广谱抗菌性,具体的:针对E.coli 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29213的最低抑菌浓度为40μg/m L、60μg/m L,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98001、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MCC(B)63501的最低抑菌浓度为300μg/m L、100μg/m L。3.为了探讨McrD合成纳银的机制,并研究MCR结构与纳米银的内在关系,本研究借助生物信息学知识进行对McrD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进行预测,综合考虑预测出蛋白质的等电点、可溶性、稳定性、表面粗糙度等属性,结合国内外关于MCR的研究进展,对8种不同来源的McrD纯化蛋白质进行结晶实验。最终得到了其中McrDign与McrDform的蛋白质晶体,并且选择了其中质量最高McrDign蛋白质晶体进行了两次结晶条件优化,得到了优化后的晶体。同时借助Alphafold 2、APBS插件等软件模拟McrD蛋白质在合成液中的表面电荷分布与亲疏水情况,推测其结构在合成过程中可能起到的作用。以上这些结果为获得McrD晶体结构并从晶体结构上解析纳米银合成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本课题获得了McrD蛋白质的晶体,对深入研究McrD蛋白质绿色高效合成纳米银机理提供了重要依据;从而将对生物法高效合成粒径均一的纳米银材料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研究成果可以为高效且环境友好地制备高品质纳米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以4-氨基-5-巯基-1,2,4-三唑(AMTA)、4-氨基-5-巯基-3-硝基-1,2,4-三唑(AMNTA)、4-氨基-3-硝基-1,2,4-三唑(ANTA)和4-氨基-5-肼基-3-硝基-1,2,4-三唑(AHNTA)这四种起爆药为研究对象,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M06-2X方法和6-31+G(d,p)基组,对其前线分子轨道进行研究;结合动力学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其在基态、
学位
学位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是世界上第一大蔬菜作物,我国是世界上番茄栽培面积最大、生产总量最多的国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品质番茄在市场中需求较大。培育出风味好、品质高的番茄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研究糖分积累的分子机制对番茄品种的进一步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栽培品种与野生种杂交后代F6群体中筛选出稳定的高糖和低糖株系,测定成熟期样品可溶性糖、有机酸、淀粉等含量,在转录组层
学位
草莓(Fragaria ananassa)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并且酸甜可口多汁,贮藏过程中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灰霉病,给草莓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亟需寻找一种保鲜方式延长草莓的货架期。本文以红颜草莓为试材,研究了薯蔓多糖和Paenibacillus jamilae W51单一与复合涂膜处理对草莓采后病害防治的应用,并探索膜的特性以及其对草莓灰霉病菌B.ci
学位
黑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花色苷,是一种天然色素,应用前景广阔。本研究以黑胡萝卜为原料,优化黑胡萝卜花色苷的提取纯化工艺条件,初步鉴定了黑胡萝卜花色苷的结构,开展了黑胡萝卜花色苷的稳定性、抗氧化性的相关试验以及酚酸辅色的稳态化工艺研究。本研究结果可为黑胡萝卜花色苷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黑胡萝卜花色苷提取工艺的优化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黑胡萝卜花色苷的提取工艺,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丙
学位
大豆因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市面上以大豆为原料加工的发酵饮品以酸豆乳、大豆酸奶为主,还未见有将其发酵成酒制品。因此,将大豆酿造成酒制品,能为大豆的加工利用提供一个新的路径,还能提高大豆产品的附加值。近年来,乳酸菌与酵母菌混合发酵酒制品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利用酵母菌和乳酸菌联合发酵新型的大豆酒,不仅能丰富发酵酒市场的产品种类,还能为其他品种发酵酒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本文以大豆作
学位
食盐(NaCl)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调节人体渗透压平衡和水盐代谢,影响食品的质构、风味和货架期。但过量钠盐的摄入会增加高血压、肾脏病等疾病的风险。本课题通过研究精氨酸协同食盐对咸味感知的作用,开发了一种精氨酸低钠盐。将该盐应用于低盐香肠的生产中,不仅确保了咸味,还改善了香肠的品质和风味,达到了减盐不减咸的目的。通过分析低盐香肠在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建立了低盐香肠的货架期预测模型。主要研
学位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生活的压力也不断提高,难以舒缓心理压力,部分人群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而疗愈景观能够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缓解心理压力,减少心理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开展疗愈景观的空间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景观疗愈空间的设计为出发点,通过对疗愈景观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疗愈景观的空间设计方法,并且利用实际案例对疗愈机构的空间设计原则和要素进行分析,提出疗愈景观的空间设计方法
期刊
银杏豆酱是我国传统的发酵产品,因其鲜香浓稠、营养丰富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然而,传统银杏豆酱生产由于物料熟化工艺不稳定、菌种单一且发酵周期长致使产品酱味不突出,经济效益不显著。本研究采用复合菌发酵银杏豆酱,对制曲、发酵工艺参数进行响应面优化。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银杏豆酱的配方。最后,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对银杏豆酱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
学位
植物病害严重影响我国的作物生产和粮食安全,而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土壤板结、农药残留等问题,因此开发高效且绿色的生物源农药是目前病害防治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从植物根部组织筛选出活性高、抑菌谱广、抗菌物质丰富的生防内生菌株,通过离体及活体实验评价其对番茄青枯病和油菜菌核病防治效果,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GS)分析从分子层面探讨生防菌株的拮抗机制。1.生防菌株的分离及鉴定从番茄根部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