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佛教伦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5_1_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教自两汉来到中土,到唐宋时期基本上完成了中国化过程。而基督教在历史上前后四次传到中土,进展不大。两者相比,佛教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佛教有居士的支持。潘桂明认为,居士在政治上展开各种形式的护法活动,经济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还开展各种学术性活动,来接受、改造、发展佛教教义、思想学说。有关居士生平事迹以及佛教活动,主要记载于居士传,如彭绍升的《居士传》、《善女人传》,陶明潜的《先觉集》,圆信、郭凝之的《先觉宗乘》、《优婆夷志》,朱时恩的《居士分灯录》,心泰的《佛法金汤编》、复树芳的《名公法喜志》等。在弘教著述中对居士事迹也有论述,如《弘明集》、《广弘明集》等。有关中国居士佛教的研究,有的学者以断代的居士佛教思潮为中心,如郭绍林的《唐代士大夫与佛教》(河南大学出版社)、张圣严《明末中国佛教的研究》(山喜房佛书林)、刘成有的《近现代居士佛学研究》(2002)、黄志强等人的《近现代居士佛学研究》与刘本类似。有的学者从文化史的角度,研究文人士大夫与个别佛教宗派的关系,如孙吕武的《佛教与中国文学》(上海人民出版社)、葛兆光的《禅宗与中国文化》(广海人民出版社)。有的学者从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史等客维视角对居士佛教作全面的、系统的历史性研究,如潘桂明的《中国居士佛教史》(2000)。有关居士方面的论文大多偏重于从历史角度论述,潘桂明的《居士佛教源流谈》(复旦学报,1990年第一期,53页)、《居士、居士佛教及其源流》(佛学研究1998,358页)、《中国居士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佛学研究1999,23页),谭伟的《中国居士佛教之历史与未来》(四川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128页)等。此外佛日的《近现代居士佛教》(法音论坛,23页)、常正的《“居士佛教”刍议》(法音论坛,13页)争论居士与僧侣孰高孰低,也没有出这个范围。有关居士佛教伦理思想方面的专著不多。张怀承的《无我与涅槃:佛教伦理道德精粹》(1999)、王月清的博士论文《中国佛教伦理研究》(1999),还是业露华的《中国佛教伦理思想》(2000)、傅伟勋主编的《从传统到现在:佛教伦理与现代社会》,大多偏重于僧侣,对居士关注的不够。麻天祥的《晚清佛学与社会思潮》(1992)、李向平的《救世与救心——中国近代佛教复兴思潮研究》(1993)、邓子美的《传统佛教与中国近代化》何建明的《佛法观念的近代调试》(1998)多是从宏观角度研究近现代佛教发展的专著,涉及到居士佛学伦理思想,但不是探讨的重点,没有作太深的研究。基于上述认识,本文试图通过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原则,以中印、中西文化交流为背景,以居士伦理思想发展为主线,揭示居士在沟通中印、中西文化中的积极作用。居士佛教伦理有两千多年历史,人物众多,理论繁博,如此大的内容,不是一篇论文所能完成的,因此本文着眼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初步探讨。第一,以时代问题为主线。在中国古代,由于佛教与中土文化相冲突,如佛教的业报轮回思想、沙门不敬王者、出家剃发违背孝道等诸多思想中,孝为最基本、最具代表性的论题。以古代居士关于“忠孝”的阐释创新为主线。在近代,面临中华民族生存危机,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题,居士发掘佛教中关于平等思想来格义西方自由平等思想,从佛教思想中推旧出新为时代变革服务。以时代需求为线索,这是本文一点创新之处。第二,以关键人物为重点。古代居士伦理思想浩如烟海,我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作为重点,对僧侣思想略作论述,近代也是如此。从以上思考出发,本文拟作两部分予以讨论。第一章,从居士的源流开始谈起,比较中国印度两国居士的不同含义,以及印度传入中土之后居士含义的演变。作为佛教中一个阶层,中国居士界对佛教中国化过程中的作用,既有经济上的布施,政治上的庇护,还有学理层面的论证。古代居士伦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两汉初始阶段以论证佛教伦理高于儒家伦理为主;二,魏晋南北朝时期侧重于佛教伦理不违背儒家伦理道德;三,隋唐以及两宋之后,转为三教合一,佛教以自身的形式宣传儒家伦理道德,儒家卫道士也认识到佛教独特的宣传作用。问题关键不再纠缠于孰高孰低,而是表现在何种宣传形式更为受众容易接受的问题。第二章,进入近代以后,当满清还陶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的时候,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廉价的商品,先进的科学技术,眼花缭乱的各种西方思想观念,不但改变了国人的生产方式,而且颠覆了他们灵魂深处的意义世界。救亡图存成为摆在每个中国人的任务,任何社会思潮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佛教也不例外。国际上,西方基督教在华的迅速传播,日僧在华活动日益频繁;国内“庙产兴学”的社会思潮,积弱时弊缠身的佛教保庙胜于保教,佛法流入居士间。居士佛学面对西方的强势话语,重印佛教典籍,发掘佛教资源里近乎西方理性的法相唯识宗,关注社会现实人生,用佛学救世治心刷新国民道德。他们对佛教的现代性转换的努力,代表了中国佛教新的发展方向。以变法派的谭嗣同、梁启超,革命派的章太炎为代表进行分析。佛教从印度到中国,经过僧俗共同努力,适应了一个全新的文化环境;在近代,面临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时代关头,居士们借用西方学说,来改造传统佛教学说,为社会变革提供精神动力与道德支持。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希望能够为佛教更好地在社会主义新阶段发展提供一点借鉴意义,这也就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
其他文献
物流理论传入我国时间相对较短,还存在着很多方面的不足,不论是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理论研究的水平都显得相对落后,特别是针对吉林省经济社会发
大学生和管理者这两个倍受社会关注的特殊群体,一个是即将挑起建设社会大梁的天之骄子,一个是正已承载着建设社会重任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生活是否幸福以及如何提升他们的幸福
默顿是20世纪社会学界少有的大师。学术界公认,默顿博士论文的问世是科学社会学诞生的标志。在仔细研读默顿博士论文,以及与此相关的大量论文之后,本人发现国内学术界对默顿
文章利用石家庄市1961—2013年气温资料,采用滑动平均、线性趋势图、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石家庄近53a的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3a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20世纪
目前中国旅游业已成为促进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极富活力的重要因素,正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为了发挥旅游业对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积极作用,各地都努力开发本地丰富的自然
人的一生的发展受遗传和环境教育的影响最大,遗传赋予人各方面发展的潜力,而环境教育则起到催化潜力,塑造一生的作用[1].1990年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并购浪潮的推动下,企业集团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日益普遍的经济组织形式,至今己形成了一大批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发展前景好的企业集团。与
文章概述了漾濞县核桃资源的发展现状、分布情况、面积、株数和产量。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对漾濞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总
目前,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国家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林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凸显,经济发展问题是关系到林区人们生活水平和林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就林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提
对物联网技术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述,揭示了物联网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方向,阐明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