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及系统构建——以都柳江上游沿岸地区为例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f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土壤重金属易于累积、不易分解,可能向农作物及水体迁移造成污染,并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尤其是喀斯特地区河流源头土壤重金属对下游的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污染及风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重金属的环境污染评价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加之喀斯特地区特殊的地貌和地质环境背景,导致重金属的污染及风险更具复杂性。为了探究喀斯特地区河流沿岸土壤重金属的来源、污染及风险特征,本文以贵州省都柳江上游沿岸喀斯特地区为研究对象,根据空间系统法布设样点,采集表层土壤样品,研究重金属Sb(锑)、Cd(镉)、As(砷)、Pb(铅)、Cu(铜)、Cr(铬)的分布特征;利用主成分方法分析重金属来源;结合Arc GIS Engine搭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风险评价系统,并对研究区重金属的污染及风险进行评价;利用地理探测器量化并识别重金属元素生态健康风险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Arc GIS平台上最常用的开发方式——基于Arc GIS Engine10的独立软件开发方式,利用C#.NET编程语言和框架,构建喀斯特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风险评价系统,将Arc GIS的空间插值分析功能与重金属的污染风险分析方法相结合,实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及风险评价的可视化,提高了重金属污染及风险的工作效率。可以为本文后续污染及风险相关评价提供技术支持。(2)根据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可知,研究区Pb与Cd、As、Cu、Cr呈显著正相关,Cd-Sb、Cd-As和Cu-Cr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它们主要有三个主成分来源。第一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40.017%,Pb、As、Cd、Cu和Cr有较高的荷载系数,这些元素变异系数较高受外界影响较大,受机动车辆尾气排放和长期使用肥料等会造成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的长久累积,导致Pb、Cd、Cu和Cr的含量较高,废水、废气、废渣等工业三废是Pb、As主要的来源,因此第一主成分为交通、农业和工业废水的混合源。第二主成分贡献率为32.015%,Cd和Sb有较高的荷载,研究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具有特殊的高地质背景,区域内岩溶广布且碳酸盐岩广泛发育,在碳酸盐岩的基础上发育的土壤中Cd的含量一般高于其他成土母质土壤,含锑岩石的风化和赋矿层位是影响土壤重金属Sb含量空间分布的重要因子,可以推测第二主成分为土壤母质等自然源。第三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14.747%,Sb元素有较高的荷载,主要是由于Sb空间异质性大且Sb含量较高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南部,这主要与西南部分布独山半坡锑矿、巴年锑矿有关,第三主成分(F3)为矿业污染源。土壤重金属Cd、As、Pb、Cu和Cr高含量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南和北部,Sb元素高含量主要分布在西南部。(3)研究区处于轻度污染,Sb、Cd和As是主要污染元素。根据单因子及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普通克里金插值得到研究区的重金属污染情况,由内梅罗指数法可知,研究区63%的区域属于安全和尚清洁状态,其余均为轻度污染且主要分布在西南部;从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可得,Sb、Cd和As是研究区主要污染元素,这是由于锑矿厂、工业排水以及碳酸盐岩地区风化造成二次富集的影响。因此,在以后的治理修复过程中应优先关注这些主要污染元素和局部重点污染区域。(4)研究区潜在生态风险总体处于低风险等级,但局部有中高生态风险,中高生态风险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南部。Cd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概率介于29.81%~100%,高风险几乎覆盖整个研究区;Sb元素潜在生态风险概率在29.81%~45.10%之间的像元数量占研究区总像元的10.52%,其余元素潜在生态风险概率在29.81%为0。因此,Cd和Sb是研究区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影响元素。研究区土壤重金属人体健康综合风险等级较低。但儿童风险大于成人,主要与儿童特殊的生理和行为习惯有关;Cd和Sb是人体健康风险的主要影响元素。土壤中Cd对成人和儿童的致癌风险和Sb对成人和儿童的非致癌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北和西南部。据此,在未来的生态健康风险防控过程中,要充分考虑Cd和Sb这两种关键元素以及西南和东北这些局部异常区域。(5)研究区Cd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主要与地层、土壤类型和海拔等自然因素影响,受距河流远近、土地利用类型等人为因素比较小,地层影响力最大为0.3899;Sb元素除了地层和土壤类型因子解释力大外,坡度和土地利用类型对Sb元素潜在生态风险解释力也较大,地层影响力最大为0.1792。其中,地层因子与Cd和Sb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呈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依次为0.567、0.332;土壤中Cd对潜在生态最高风险组像元比例大于50%的地层主要有石牛栏组和邦寨组这两个地层,其次为鸡窝寨组和独山组地层。这些地层发育的土壤中Cd明显富集,高于其他母质发育形成的土壤,同时泥盆系集中出露区的Cd背景值较高,风化成土后土壤中Cd含量亦较高所以呈现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Sb元素潜在生态最高风险组概率大于50%的像元主要分布在邦寨组,其次为鸡窝寨组和独山组,主要是由于独山锑矿田中这些地层Sb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因此,研究区内石牛栏组、邦寨组、鸡窝寨组和独山组地层是该区域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的重点防控对象。(6)研究区土壤Cd的人体健康风险影响因子解释力依次为:地层>土壤类型>海拔>距河流远近>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土壤中Sb的人体健康风险空间分异受地层的影响,而其余单一因子对其空间分异的解释力均较低,其空间分异可能受到多重因子的复合影响,地层对Cd和Sb的人体健康风险影响力最大为0.3136和0.1655;针对Sb的人体健康风险交互探测发现,地层与坡度、地层与土地利用类型和坡度与土地类型交互作用影响力比较高,依次为达0.7291、0.4836和0.4889;这主要是由于地层、坡度和土壤类型等自然和人为因素交互作用是重金属人体健康风险空间分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土壤中Cd对成人和儿童的致癌健康风险与地层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63,土壤中Sb对成人和儿童的非致癌健康风险与地层组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43。其中Cd的人体健康风险概率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独山组和龙洞水组及邦寨组,Sb的人体健康风险概率较大的区域主要在石牛栏组和邦寨组。因此,研究区内石牛栏组、邦寨组和独山组地层是该区域土壤重金属人体健康风险的重点防控对象。通过对比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与潜在生态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分布情况发现,污染和生态健康风险分布区域具有较强的相似性,高污染及干风险区域均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南方向。据此,在未来的污染及风险防控应优先关注这些区域。
其他文献
报纸
目的 探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圣·约翰草提取物片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2月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口服圣·约翰草提取物片,1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舒肝解郁胶囊,2粒/次,每日早晚各1次。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
期刊
贵州碳酸盐岩分布面积较广,且矿石资源丰富,生产中形成大量如磷石膏、煤矸石等废弃矿渣尾矿堆积体,尾矿库多为岩溶山谷型,库区内岩溶较为发育,若防渗不当,不但会加强区域内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还会对场区地基的长期稳定性造成威胁,因此开展尾矿库区域内碳酸盐岩的溶蚀实验研究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文选取三个磷石膏堆场区域内的五个不同碳酸盐岩地层岩石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碳酸盐岩酸—岩反应原理,采用野外取样、室内模
学位
近年来,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延伸,公路、桥梁以及各类建筑等工程活动的不断加强,因工程活动产生的滑坡失稳而造成的一系列经济损失不断增加,同时对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其中降雨入渗、河流侵蚀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常成为公路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2020年大暴雨后,玉马滑坡后缘道路大面积开裂垮塌,导致公路断交,给居民出行造成极大不便。该滑坡滑体主要为碎石土,结构松散,滑体表面区域形成两处台阶状平地
学位
甘肃省庆阳市广泛种植苹果,在西峰区、宁县、正宁县、庆城县、环县、镇原县和华池县都有大面积栽植,属庆阳市栽植最为广泛的果树之一。随着全国土地政策的调整,出现了“果粮争地”的矛盾,如何在防止耕地“非粮化”背景下实现苹果产业的长远发展及产量品质的提升,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基于此,提出推广更新栽植、加大老园改造、果园上山上坡、培育抗逆品种、提升管理水平、加强科技投入、提供政策支持等措施,助力庆阳市苹
期刊
近年来,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这不仅破坏自然环境,污染土性质的改变还会威胁建筑物的安全。本文从实际碱污染红黏土工程问题出发,在课题组前期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基本物理试验和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UU),研究碱污染红黏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通过压汞试验(MIP)、电镜扫描试验(SEM),激光粒度分析,并引入热力学分形维数,研究碱污染红黏土微观结构的改变;通过X射线衍射试验(XRD),并结合土体宏观力
学位
期刊
花岗岩是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主要围岩体。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建设和处置过程中,将引起处置库围岩所处的地应力场、温度场发生复杂变化,导致岩体物理性质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围岩的渗透性,影响核素在围岩中的迁移过程。本文以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主要候选围岩北山花岗岩为研究对象,为研究温度对北山花岗岩渗透特性的影响及内在机理,开展了花岗岩变形记忆试验,研究了温度对花岗岩的“热愈合”现象及热强化机理;开展了系统
学位
我国陕北地区煤炭储量丰富,由于过去开采方式粗狂,开采过后维护不当导致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以及地表裂隙的产生,地表裂隙的产生不仅对采矿安全产生巨大的影响,也不利于后续生态环境的恢复,故亟需一种经济、环保、有效的地表裂隙修复手段。近年来,随着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研究的深入,固化沙土、修复混凝土等逐渐成为岩土工程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以MICP固化技术为基础结合纤维本身优良力学的性质对土体
学位
红黏土作为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的特殊土壤,由于其胀缩性、裂隙性等特殊性质,从而诱发边坡失稳、地基不均匀沉降、道路开裂和防水屏障渗漏等一系列工程问题。本文以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工程物探试验场区的红黏土为研究对象,利用选择性溶解法去除其胶体氧化物,然后人工培育胶体氧化物于土样中。通过研究不同土样的基本物理特性、宏观力学表现、微观结构特征的差异,分析了胶体氧化物含量对红黏土宏观力学表现及微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