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2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机制研究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rpiok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患病率和死亡率目前处在一个不断上升的状态中。CVD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等疾病负担越来越重,已经严重降低了CVD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是CVD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导致CVD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几乎所有CHD的共同土壤,也是CHD重要的病理学基础和特征。AS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清楚,遗传、环境、应激、脂代谢紊乱和感染等诸多因素均涉及到其发病机制。因此探讨AS的发病机理,寻找防治AS的新靶点,对CVD的防治和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泡沫细胞(foam cells)的产生是AS早期的重要的病理特征。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和巨噬细胞,在血管内膜下过量地吞噬脂蛋白源性的胆固醇,特别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导致脂质在巨噬细胞和VSMC内大量堆积,进而细胞泡沫化。LDL主要被巨噬细胞和VSMC膜上的CD36和SR-A等受体识别并大量无限制的摄取。摄取后的脂质可被巨噬细胞和VSMC代谢降解并将他们转运到细胞外,转运到肝脏,最终由肝脏分泌胆汁的形式排到肠道,从而达到抗AS的效应,这一过程被称为胆固醇逆向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RCT)。巨噬细胞和VSMC的RCT主要有3条途径,即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G1,ABCG1)和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B type I,SR-B1)。RCT的异常是泡沫细胞产生及最后AS形成的重要原因。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s,PRMT)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甲基化酶,主要参与蛋白质的精氨酸甲基化修饰。目前已经发现有9种PRMTs在哺乳动物的细胞中表达,而PRMT2是PRMTs的重要家族成员之一。PRMT2在人体各组织中均有表达,而在心脏、血管、卵巢、乳腺和神经系统等器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相对较高。PRMT2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参与RNA的代谢过程,通过甲基化组蛋白,作为共激活因子,与多种核蛋白产生相互作用,参与基因的转录调控。最近的研究结果发现与非糖尿病小鼠相比,糖尿病小鼠的单核细胞中PRMT2表达降低,在高血糖条件下PRMT2的表达下调。敲除小鼠PRMT2基因后,小鼠的原代骨髓源性巨噬细胞中ABCA1的表达显著下调,而ABCA1介导的骨髓源性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率也显著减少。这些研究也表明PRMT2可参与调控巨噬细胞的RCT,进而可能会影响泡沫细胞的产生,因此PRMT2可能是抗AS的潜在靶点,具有抗AS的作用。但是PRMT2的抗AS作用没有得到明确的证实,其详细的机制也还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首先从CHD的临床病例中探讨血清PRMT2的水平与CHD的关系,进一步在体内的实验中观察高表达PRMT2对apo E-/-小鼠的高脂诱导的AS形成以及泡沫细胞中RCT的关键蛋白ABCA1、ABCG1和SR-B1及胆固醇摄取关键蛋白SR-A1和CD36表达的影响,阐明PRMT2抗AS的可能机制。第一章血清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2浓度与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目的:探讨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患者的血清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2,PRMT2)浓度与CHD的经典危险因素以及CHD的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该研究的CHD组为在从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之间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而确诊为CHD的患者110例。对照组为同期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阴性,而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患者110例。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和资料。收集患者和志愿者的血液标本,检测血糖、血脂水平及血清PRMT2浓度。对CHD患者血清PRMT2浓度与CHD的经典危险因素以及CHD的病变程度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1.对照组的人群和CHD组的患者中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的人所占百分率、男性所占百分率以及心率之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CHD组患者有饮酒史、吸烟史、高血压病史以及糖尿病病史的人群所占百分率均显著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对照组相比较,CHD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及血清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的浓度均显著性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CHD组患者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PRMT2浓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HD患者的血清PRMT2浓度与患者的BMI、血清TG、血清TC和血清LDL-C浓度等CHD的经典危险因素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均P<0.05),而与血清HDL-C的浓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0.05),与DBP、SBP和FBG均无明显相关性(均为P>0.05)。4.CHD患者血清PRMT2浓度与CHD的Gensini积分呈现显著负相关(r=-0.63,P<0.05);随着患者的Gensini积分的增加,患者的血清PRMT2浓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CHD的血清PRMT2浓度的降低可能是CHD的危险因素(OR=0.51,95%CI:0.28~0.6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高血压、血脂水平的异常和2型糖尿病等CHD的经典危险因素以及年龄和性别以后,CHD患者的血清PRMT2浓度每增加1个标准差,CHD的发生风险降低36%(OR=0.47,95%CI:0.37~0.83,P<0.05)。小结:CHD患者的血清PRMT2浓度的降低与CHD发生风险的增加呈现独立相关性,CHD患者的血清PRMT2浓度与CHD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血清的PRMT2浓度有望成为CHD的风险评估和冠脉病变程度评估的指标。第二章PRMT2对鼠源巨噬细胞性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目的:观察高表达PRMT2对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并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将高表达PRMT2的慢病毒载体LV-PRMT2和对照慢病毒载体GV492分别转染RAW264.7巨噬细胞,用4.0μg/m L嘌呤霉素处理巨噬细胞4周,筛选阳性克隆细胞,建立稳定高表达PRMT2的巨噬细胞株。2.用ox-LDL(50μg/m L)处理巨噬细胞48 h,诱导细胞产生泡沫化。3.实验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ox-LDL组、空载体组、高表达PRMT2组、空载体+ox-LDL组、高表达PRMT2+ox-LDL组。4.通过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的蓄积情况,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内TC、游离胆固醇(free cholesterol,FC)和胆固醇酯(cholesteryl ester,CE)的水平,用[3H]标记的胆固醇检测巨噬细胞的胆固醇外流率。5.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巨噬细胞中PRMT2 m 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中ABCA1、ABCG1、SR-B1、CD36和SR-A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ox-LDL组巨噬细胞中PRMT2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空载体组相比较,高表达PRMT2组巨噬细胞中PRMT2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性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Ox-LDL组和空载体+ox-LDL组的巨噬细胞中均发现有大量的脂滴存在,而与空载体+ox-LDL组相比较,高表达PRMT2+ox-LDL组细胞内的脂滴明显减少,荷脂情况明显减轻。4.与空载体+ox-LDL组相比较,高表达PRMT2+ox-LDL组巨噬细胞中的TC、FC、CE和CE/TC水平显著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与空载体+ox-LDL组相比较,高表达PRMT2+ox-LDL组巨噬细胞胆固醇的流出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与空载体+ox-LDL组相比较,高表达PRMT2+ox-LDL组巨噬细胞中ABCA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性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PRMT2+ox-LDL组与空载体+ox-LDL组巨噬细胞中ABCG1、CD36、SR-A1的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结:高表达PRMT2抑制了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巨噬细胞中ABCA1的表达,促进其介导的胆固醇的流出有关。第三章PRMT2对apo E-/-小鼠AS形成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目的:探讨高表达PRMT2对Apo E-/-小鼠AS形成的影响及其相关的机制。方法:1.雄性Apo E-/-小鼠,10周龄,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n=10)。AS组:高脂饲料喂养小鼠12周;AS+空载体组:转染慢病毒载体GV492 24 h后,高脂饲料喂养小鼠12周,在第一次注射慢病毒载体GV492后14天,第二次尾静脉注射慢病毒载体GV492。AS+PRMT2组:转染PRMT2高表达的慢病毒载体LV-PRMT2 24 h后,高脂饲料喂养小鼠12周,在第一次注射LV-PRMT2慢病毒载体后的第14天,第二次尾静脉注射LV-PRMT2慢病毒载体。2.到达实验终点,将小鼠麻醉固定,通过心脏放血处死动物,收集其血液标本。检测血清中TG、TC、HDL-C和LDL-C的水平。3.收集并培养Apo E-/-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peritoneal macrophages,PM),通过[3H]标记的胆固醇测定其胆固醇的流出率。4.取Apo E-/-小鼠的主动脉根部,作连续冰冻切片,进行主动脉窦的油红O染色、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主动脉窦的AS形态学变化。5.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wrn blot分别检测小鼠的主动脉组织和腹腔巨噬细胞中PRMT2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Westewrn blot分别检测小鼠的血管组织和PM中ATP结合盒转运体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ATP结合盒转运体G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G1,ABCG1)、清道夫受体B1(scavenger receptor B1,SR-B1)、清道夫受体A1(scavenger receptor B1,SR-A1)和CD36蛋白的表达。结果:1.构建PRMT2高表达的慢病毒载体LV-PRMT2,对照载体是慢病毒载体GV492。2.第一次慢病毒载体尾静脉注射后从第3天开始一直到实验结束的第84天小鼠PM中PRMT2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没有注射病毒时(0天)的表达水平相比较均显著性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与AS+空载体组比较,AS+PRMT2组小鼠主动脉中PRMT2m 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性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4)。而AS+空载体组和AS对照组比较小鼠主动脉中PRMT2m RNA和蛋白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AS+空载体组和AS+PRMT2组小鼠的体重在实验开始和实验结束时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与AS组比较,AS+空载体组小鼠血清TC、TG、LDL-C和HDL-C的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S+空载体组相比较,AS+PRMT2组小鼠血清的TG、TC和LDL-C得水平均显著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HDL-C的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H-E染色结果显示AS组和AS+空载体组小鼠主动脉窦可见明显的AS病变,而AS+PRMT2组小鼠主动脉窦AS病变明显减轻。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AS组和AS+空载体组小鼠主动脉窦可见明显的AS病变,而AS+PRMT2组小鼠主动脉窦AS病变明显减轻,与AS+空载体组相比较,AS+PRMT2组小鼠主动脉窦AS病变面积百分率显著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与AS+空载体组相比较,AS+PRMT2组小鼠主动脉窦AS斑块中胶原水平显著性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与AS+空载体组相比较,AS+PRMT2组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率显著性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S+空载体组和AS对照组比较,小鼠的PM胆固醇流出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9.与AS+空载体组相比较,AS+PRMT2组小鼠的主动脉和腹腔巨噬细胞中ABCA1的表达显著性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AS+空载体组相比较,AS+PRMT2组小鼠的主动脉和腹腔巨噬细胞中ABCG1、SR-B1、SR-A1和CD36的表达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小结:高表达PRMT2抑制了高脂喂养的Apo E-/-小鼠AS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上调ABCA1的表达,促进细胞的胆固醇流出有关。总之,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CHD患者的血清PRMT2水平的降低与CHD发生风险的增加呈现独立相关性,CHD患者的血清PRMT2水平与CHD患者的病变程度呈负相关。血清的PRMT2水平有望成为CHD的风险评估和病变程度评估的指标。高表达PRMT2抑制了高脂喂养的Apo E-/-小鼠AS的形成以及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巨噬细胞中ABCA1的表达,促进其介导的胆固醇的流出有关。
其他文献
水工框架结构承担着启闭闸门、宣泄洪水,保证大坝、拦河水闸等大型水利水电主体工程安全运行的重要作用。现行规范中对水工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要求仅限于作动力分析,无法获知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受损状情况,不能判定结构在震后能否正常运行。针对该问题,本文通过以下三项工作进行了初步研究:(1)采用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提出的纤维混凝土结构模型建立有限元模型,用动力时程法计算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水工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
碱式硫酸镁水泥(Basic magnesium sulfate cement,BMSC)是一种以5·1·7相(5MgSO4·Mg(OH)2·7H2O)为主要水化相的镁质胶凝材料,具有早强、高强、韧性好和耐高温等优异性能。目前报道的BMSC,制备时所采用的活性氧化镁主要来自于轻烧菱镁矿粉,采用白云石-卤水法、石灰石-卤水法、氯化镁-碳铵法等均能制备出活性氧化镁。但无论是以哪种氧化镁前驱体(如氯化镁、
目的:本文通过探讨青海地区的T2DM患者空腹血糖变异系数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明确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及预后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资料完整的2018年9月-2020年9月就诊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并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580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301例、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150例、增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海拔人群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差异,进一步了解高原缺氧对高原人群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为预防高原人群及低海拔人群进入高海拔地区出现紧急状况(例如血栓或出血)时合理使用抗凝纤溶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山东济南(海拔60米)体检者70例,青海西宁(海拔2200米)体检者67例,青海黄南州同仁市(海拔27000米)体检者77例、青海玉树州玉树市(海拔3700米)体检者71
目的:通过比较醒脑通窍针刺疗法和常规针刺法在治疗耳聋耳鸣中耳电测听力测定、耳鸣程度TEQ量表评分等指标变化,分析和评估醒脑通窍针刺法和常规针刺对耳聋耳鸣的治疗结果,并进一步证明醒脑通窍针刺法的临床优越性。方法:将符合条件的耳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醒脑通窍针刺组,主穴取:印堂、神庭、百会;局部穴位取耳门、听宫透听会(针刺听宫穴时针尖向下与皮肤呈80°角深刺1.0寸),翳风(均取患耳)。另一组
本研究以15个矮杆万寿菊雄性不育两用系、17个万寿菊杂交亲本(含部分矮杆两用系)和15个万寿菊杂交一代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和形态标记探讨矮杆两用系之间和杂交一代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并进一步对矮杆两用系进行综合评价,探究杂交一代与亲本的亲缘关系,为选育具有优良性状的矮杆两用系和杂交一代,利用两用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根据花前期和群体花朵开放时间将15个矮杆两用系分为早花型长花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普通灰阶超声成像、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灌注成像等成像方法在类风湿性关节滑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抽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血液风湿科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共纳入研究对象44例。2.收集研究对象GSUS模态下滑膜厚度及面积、PDUS模态下滑膜内血流信号动态图像、超声弹性成像模态下滑膜组织的弹性图像、VTIQ模态下滑膜组织SWV值、超声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 CX-43)、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 MMP-1)在胎膜早破患者胎膜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产妇(PROM组)和同期自然分娩的健康产妇(对照组)的胎膜组织标本。胎膜组织标本为胎盘娩出15min内取胎盘附着侧距胎膜破口2c
褪黑素(melatonin,MT)是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主要在松果体中合成。大量研究证实,补充褪黑素对冠心病具有预防作用。近年来发现,褪黑素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作用。褪黑素可抑制apoE-/-小鼠AS进展,其机制与抑制巨噬细胞线粒体活性氧(mt ROS)的水平和NLRP3的激活,缓解高脂血症大鼠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炎症因子的释放等生物学活性有关,尤其是对血管内皮
盾构法以其施工速度快、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施工安全性高、施工质量优良等优势,在城市隧道修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泥水平衡盾构,近年来逐渐成为跨越江河湖海等水下隧道建设的首选施工方法。但随着盾构直径的增大,以及开挖地层的不确定性和地表环境复杂性,水下大直径盾构施工风险极高,容易出现各类风险事件,特别是在浅埋地层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复杂地层条件下的水下大直径浅埋盾构隧道施工安全是我国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