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帕金森氏病剂末现象脑网络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yf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运动并发症,如剂末现象(wearing-off,WO),病程5年后其发病率可高达50%以上,而剂末现象的机制仍不清楚。为此,本论文拟研究:(1)寻找PD患者中剂末现象发生的临床危险因素,并分析其相关的脑功能网络、结构变化;(2)研究剂末现象引起的脑功能网络、脑活动效率的动态改变;(3)探究多巴胺类药物对于伴有剂末现象的PD患者脑动态功能连接的影响。
  内容和方法
  实验一:纳入PD患者和正常对照(HC),将患者分为伴有剂末现象的PD患者(PDWO)和不伴有剂末现象的PD患者(PDnW)。采集临床资料和结构T1加权、功能、弥散张量成像,对各序列分别进行灰质体积形态学分析、功能网络构建和网络拓扑属性分析、白质纤维束微结构分析,寻找临床相关因素。
  实验二:纳入对象分为PDWO、PDnW、HC三组,收集临床和影像资料。使用独立成分构建脑网络,进行动态功能连接构建;对所有连接矩阵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时变参数和网络拓扑属性,进行组间差异比较。
  实验三:纳入PD患者分为PDWO、PDnW两组,并在服药(多巴胺类药物)前、后分别进行临床评估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使用基于壳核为种子点的动态脑功能网络连接构建,聚类分析并得到时变参数与脑网络拓扑属性,进行服药前、后组间比较,寻找相关因素。
  创新性成果
  本研究建立了PDWO和PDnW、HC队列,采用了融合多模态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及动态动能连接分析对PD患者的剂末现象进行探究,并结合了服药前后对比,发现了:(1)WO的发生可能与患者缘上回功能连接降低、中央前回的皮层可塑性下降有关;(2)PDWO的各个脑网络之间功能连接模式和持续时间明显异于PDnW和HC,且与药物使用量显著相关,PD患者的认知灵活性出现下降;(3)服用多巴胺类药物能够使得PDWO原本异于PDnW的功能连接状态发生转变。本研究的成果为我们提示了WO相关的脑区功能连接改变、动态脑功能连接状态异常、多巴胺类药物对剂末现象的弥补作用。
  理论与实际意义
  本论文的研究将多模态磁共振、动态功能连接、药物前后对比与PD患者剂末现象联合分析,提示缘上回、中央前回可能参与其过程;剂末现象会使得PDWO患者脑动态功能网络连接处于明显代偿增加的状态,这对于理解剂末现象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并可能为剂末现象的干预提供潜在治疗靶点。同时,本研究也发现多巴胺类药物对于PDWO患者壳核相关的动态功能连接可能具有弥补作用。剂末现象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症状,而多巴胺类药物可起相对缓解作用,结合本研究发现功能功能状态持续时间与药物使用剂量相关,这对于临床上药物剂量的把控具有提示作用,可能为将来临床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期刊
学位
期刊
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性呕吐综合征的发病是否有基因相关性。  方法:  收集在山西省儿童医院消化科就诊的10组再发性呕吐患儿家庭病例资料,对每位患儿及其父母抽取外周血提取DNA,然后对每位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同时对患儿行线粒体DNA测序。  结果:  1、家系全外显子测序:  (1)1号患儿发现RYR2基因c.1477-24(IVS15)_c.1477-23(IVS15)insTT和PC
报纸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FLOT方案在本中心LAGC患者行新辅助化疗时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在此回顾性研究当中,我们分析了由多西他赛(60 mg/m2),奥沙利铂(85 mg/m2),亚叶酸(200 mg/m2)和5-氟尿嘧啶(2600mg/m2,24小时滴注)组成的FLOT方案在临床T3-4LAGC患者中作为新辅助化疗用药时的有效性。所有药物都在同一天给予,并每间隔两周进行一次化疗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乳腺外Paget皮肤病(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 EMPD)是皮肤相对罕见的恶性肿瘤,其好发于阴囊、阴茎、腹股沟、腋窝等部位。皮肤是人体表面积最大的器官,具有显著的解剖部位异质性,EMPD好发部位的皮肤分子生物学特性尚不清楚。本研究为明确EMPD好发部位皮肤转录组学特征,探索EMPD好发的分子基础,为阐明EMPD的发病机制提供可能的线索和方向。  方法: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