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韩国著名作家黄皙哄的创作历程中,长篇小说《故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作家因访问朝鲜而入狱五年,获释之后发表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作家在世纪之交发表的一部小说。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在20世纪80年代的人生经历,用细腻的现实主义笔触描写日常生活,充满了私人写作与回忆录的意味。然而,正如黄皙哄本人所言,《故园》讲述的是“一代人”的故事,小说中人物的遭遇,也正是处在历史交叉点上、位于第三世界最边缘的韩国所经历的。
由此,本文借用美国著名学者弗雷德里克·杰姆逊的“第三世界民族寓言”理论,将《故园》作为一个韩国命运的寓言来进行解读。而在深入小说内部时,本文引用了朝鲜古歌《公无渡河》的情节与人物,视小说为古老悲剧的复生。借其类似于“原型”或“母题”的结构,来进行文本梳理。小说主人公不顾劝阻投身社会运动洪流,最终遭遇监禁和生死之隔的故事,可视为个人的“渡河故事”;而小说中个人所经历的监禁和阻隔,以及为突破困境做出的努力和最后的结局,所讲述的也正是其整个民族命运的寓言。
论文的主体部分,就渡河故事与民族寓言展开了详细的探讨。《公无渡河》中的“河”、“公与妻”、“其他渡河者”被作为分析文本的关键词提炼出来,文章也围绕这些关键词分为三节展开了讨论。“古老悲剧-小说故事-民族寓言”形成巧妙的同构,这种同构也连结起小说与现实、个人与民族、过去与未来。其讨论内容涉及到韩国现代史、韩国80年代民主化运动、世界冷战终结、韩国知识分子、男权社会的女性形象等诸多层面。
《故园》作为民族寓言,其实是一部微观角度的当代史。作者并非为个人的记忆而写作,而是回顾既往历史,尝试以反思克服困难,在新的历史关口,把握历史的走向及韩国所面对的命运。由此可以看到,将小说的写作引入社会实践,将读者从情节引入对历史的思考,是《故园》的核心意义之所在,也是黄皙哄式的现实主义的切实意义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