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中高效微生物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淡水水体的富营养化将威胁饮用水的安全,加剧水资源危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问题。淡水水体中水华是富营养化的典型特征,它是由蓝藻、绿藻、硅藻等藻类引起的。水体一旦形成富营养化就很难彻底恢复。在有效控制外源性污染的同时,削减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负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体的富营养化。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质主要是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本研究将经过富集、驯化的土著高效降解微生物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筛选适合于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海河流域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的高效安全的脱氮微生物制剂。同时针对微生物制剂只能在短期内见效同时在河流中也存在着微生物流失等问题,我们将投加微生物制剂与人工湿地生态修复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人工湿地。首先从北运河沉积物中富集分离得到以氨氮(NH4+-N)为氮源的3株异养硝化菌分别定名为HN1,HN2和HN3,以亚硝酸盐氮(NO2--N)为氮源的3株异养硝化菌分别定名为HN4,HN5和HN6。以细菌16S rDNA序列和真菌ITS序列进行相似性分析并结合DNAMAN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作为微生物鉴定手段,初步认定HN1为Williopsis sp.;细菌HN2为Swine fecal bacterium,而真菌HN3需做进一步鉴定;HN4为Shigella;HN5和HN6同种为Candida palmioleophila。选用颗粒性活性炭和沸石为吸附材料,通过静态及动态吸附实验,考察活性炭和沸石对水体中氨氮的吸附特性。静态实验结果表明,Freundlich等温式能较好的体现活性炭和沸石的等温吸附特性,其拟合度分别为0.9783、0.9303,24h后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能力(1.27mg/g)高于活性炭(0.53mg/g)。动态实验结果表明,沸石达到吸附饱和的时间(96h)较活性炭(10h)长,并且在保持进水氨氮浓度一致情况下(110mg/L),120h后经沸石吸附后出水氨氮浓度(64.57 mg/L)较活性炭(96.56 mg/L)明显较低。沸石显示出作为氨氮吸附剂的优越性。活性炭和沸石经过96h生物再生后,出水中NH4+-N含量比未进行微生物再生前分别降低17. 31和8. 58 mg/L,同时,在活性炭和沸石表面形成稳定的生物膜。对富营养水体在基质吸附基础上进行微生物降解的方法是可行的。从北运河沉积物中分离得到1株好氧反硝化细菌AD1。通过对该菌株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菌株C3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同时分析了其在系统发育中的分类地位.对菌株AD1反硝化能力进行了研究表明,菌株AD1表现出较高的降解效率.菌株AD1在24h内驯化培养基中TN和NO3--N降解率分别为63.82%和84.83%;60h内TN和NO3--N降解率分别为68.21%和92.28%。
其他文献
党内巡视制度的建立根植于我国古代巡视制度的成功实践和党成立以来对巡视制度的理论探索。
成本是商品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商品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不同的需要和经济的发展,成本的概念和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正确理解成本性态,有助于经营者开展产
日益发展的经济形势给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为了提升企业的抗压能力、保障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财务管理在企业战略规划和决策上的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本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得到恢复和迅速发展,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办学层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不断提高,2012年北京城市学院等5所民办本科院校成为我国首批获得
石油井架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使其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破坏。为了保障石油井架的安全性、完整性和耐久性,需要定期对在役井架采用有效的手段来进行健康检测,也就是
合成和表征了丙烯酸基蓖麻油氨基甲酸酯齐聚物(VTPU)。证明:2,4-甲苯二异氰酸酯(2,4-TDI)与丙烯酸羟乙酯(HEA)封端反应生成丙烯酸基单异氰酸酯(IPT)为二级反应。同样,ITP与蓖
使用基于RANSAC提纯的改进SIFT算子和SIFT算子分别在两张不同视角的图像中提取并匹配特征点对,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基于改进的SIFT算提取特征点的准确率和匹配的精度都要比SIF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多年来一直都是社会媒体热议的话题,随着我国高校的逐步发展,由于传统原因而造成的体制问题对高校的发展逐渐成为阻碍,经过多年的改革努力,我国高等教育体制
学科中心课程思潮是古老而传统的。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它一直是学校最基本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它具有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理智的培养和智力发展等特征,但又存在着忽视知识的
长期以来,交通运输发展的滞后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地发展。造成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者认为缺乏正确的理论支撑可能是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之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