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媒体新闻语篇话语研究——以“央视新闻”公众号为例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bianwo6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文体,新媒体新闻作为新闻的分支,以微信、微博为主要传播方式,在限定的语篇内为受众提供足够量的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社会事件。2020年,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紧急性、高危性的特点影响受众的日常生活与心理健康。新媒体新闻作为传播信息的工具,在疫情信息传播方面与抚慰民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作为央媒中心公众号,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报道中存在着报道范式。本文基于“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书面报道,借鉴语言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以费尔克拉夫的话语研究三向度为理论框架,以梵·迪克的新闻话语分析理论、语用研究的会话原则理论和言语交际理论为基础理论,运用定量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语料库研究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媒体新闻语篇话语进行探究。
  总体来看,本文可概括为三个部分,即绪论、主体部分、结语部分。
  绪论部分(第一章)对选题依据及选题意义进行阐述,点明本文的研究价值。而后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理论背景,对语料的来源与界定进行说明。最后,对研究目前存在的有待补充和继续发掘之处进行陈述,说明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主体部分(第二章至第五章)主要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媒体新闻语篇的文本分析、话语实践分析、社会实践分析三个方面对“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平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闻语篇进行探究,并依据分析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媒体新闻图式。
  第二章是对新媒体新闻文本进行分析。以费尔克拉夫的文本分析为框架,融合梵·迪克的新闻话语分析理论,对不同主题的新闻语篇进行宏观结构分析与微观结构分析,解释不同主题新闻语篇的结构产生机制,分析不同主题新闻语篇在标题和正文方面存在的语言学特点,为新闻编写提供文式框架。
  第三章是对新媒体新闻语篇的话语实践分析。以费尔克拉夫的话语实践分析理论为框架,融合会话原则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进行探究。研究发现,“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中,遵循会话原则的数量准则、质量准则、方式准则和关系准则。同时,其报道体现了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效行为。这揭示了语用原则在新闻阅读群体中的应用。
  第四章是对新媒体新闻语篇的社会实践分析。以费尔克拉夫的社会实践分析理论为研究框架和基础理论,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媒体新闻语篇语言的民主化、信息化和修辞化特征,揭示新媒体新闻传播的语言学原因。研究发现,其在在汉语方言、话语类型、语体、话语性别方面存在民主化的特点;在新闻语篇的语言生产中存在信息化特点;同时在语言使用中呈现出修辞化的特点。
  第五章对新媒体新闻语篇图式进行建构。在对“央视新闻”公众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闻语篇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展类、国际类、科普类、治理类、宣扬类新媒体新闻图式,以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媒体语言应急服务。
  结语部分(第六章)总结文章观点,指出研究局限和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论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解决敖德斯尔研究当中未能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为研究目的,运用文本研究方法,重新解读敖德斯尔小说,试图拓展蒙古族作家研究领域。  论文由绪论、正文(第一至第三章)、结论、参考文献及附录等五部分组成。  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缘由、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前人研究概况以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从互文性研究的视角,对敖德斯尔小说中的各种互文现象进行了探讨。论文围绕自涉互文性、与汉文学的互文性以
学位
蒙古文是一种拼音文字,其口语音位和字符之间有对应的关系。传统蒙古文,自创制以后其文字系统本身没有发生质的变化。而蒙古口语本身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蒙古书面语与口语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长元音和复合元音的书面字符组合及其读音对应关系、书面词末尾的大部分短元音在口语中的脱落、口语中的辅音结合构成复辅音而引起音节数的变化、元音和谐律、附加成分的口语读音与位于其前面的词末尾音节读音之间的变化等。
学位
“水墨”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哲学基础,儒、释、道三者合一的哲学思想对传统水墨绘画艺术思想体系影响深远,这三家哲学思想的互融互渗又形成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整体面貌。从已经发掘的汉墓壁画中可以得知,中国水墨画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并且在唐、两宋时期已经发展成熟。唐以前中国画是以彩绘为主的彩绘时期,随着文人阶层审美思想的变化,出现了以王维、张璪等人为代表的以破墨、泼墨为主要技法的水墨画,并产生了“水
学位
明代的楚辞学研究处于蓄势继兴的时期,其呈现出来的研究特点,以及研究过程中提出的问题,都值得后世楚辞学人进行思考探究。因而,以明代的楚辞学特点与问题二者为研究对象来进行一番论述和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故文章共分为研究综述、正文、余论三个部分。  研究综述主要是对前人关于明代楚辞学的研究内容做收集整理,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从楚辞学史的角度纵观明代楚辞学,这种研究形式以专著居多。第二则是针对明代某部具体
学位
弹幕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它虽缘起于二次元文化,但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不断走向大众化和主流化,并被广泛应用于视频、直播、电子书阅读、在线教育等各个领域。弹幕凭借虚拟共时性、即时性、互动性等媒介特征,形成了一种新的内容生产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并催生了独特的弹幕文化,改变了年轻一代的兴趣结构、观看状态、社交模式以及行为模式。可见,对弹幕媒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媒介环境学派第三
学位
当今世界发展日新月异,各国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经济上,还体现在文化和综合国力上。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发达的文化产业既能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又能带来巨大的文化影响和长远的社会效益,是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研究关注的重点。西方发达国家依靠文化产业进行文化输出,获取巨额收益,在经济和意识形态上都牢牢把握着话语权;在中国,随着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文化产业成为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发展支持,文化产业
壮族民歌在骆越地区传承至今,依然具有旺盛生命力和浓厚的氛围环境,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情感和认知作为情理两方面的内驱力,深入到壮族民众日常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右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根脉蕴养了平果嘹歌,五部歌书的稳定流传与这片土地之上的民众情感与认知息息相关。结合当下平果嘹歌传承过程中的歌手个人生活史,可见嘹歌对民众而言是重要的情感依托和表达方式。在歌书的稳定传承中,嘹歌形成的历史脉络和社会文化背
学位
现代汉语反问句作为一种独特而又常用的疑问句式,学者们从各个层面和各个角度对其展开了系统考察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对特定反问句式进行研究将有助于完善反问句的语法体系。本文将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立足三个平面理论,对反问句式“Q,还能VP(吗)?”展开讨论,将从以下六部分来阐述:  第一章:总结已有对反问句的研究,以及与反问句式相关的研究,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寻求本文的必要性和创新点,界定本文的研
学位
曾巩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研究相较于其他七大家来说稍显黯淡,关于其散文的接受研究更是寥寥无几。曾巩散文儒学思想醇正浓厚,创作讲求文以载道,自宋代以来盛誉不绝。明清两代是曾巩散文发展的繁荣时期,其散文艺术特色鲜明,又因受到当时政治制度、文化思潮的影响,得到了社会文人的推崇和接受。作为宋代散文大家,曾巩继承了曾氏一族深厚的家学思想,又吸收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创作理论,因而散文议论透辟,本原六经,是明
学位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对语境在辩论活动中的构建及其功能进行探析,选取辩论赛这一规约性较强的典型辩论活动为语料,以微观的“语境在辩论活动中的功能”为研究视角展开研究。重点关注从辩论赛实例中体现出来的辩论语境的基本性质、构建手段和功能,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辩论语境的性质与定义,并对语境的构建与生成进行深入的探析,明确辩论语境在交际活动中的功能。本文采用归纳综合法和例证分析法,收录华语大学生辩论会、英国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