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大学生存在着生命无意义感、自闭、自残、吸毒、伤害他人、自杀等“生命困顿”问题。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理论观点,大学生所处的阶段正是他们开始寻找自我价值和存在意义的身心发展时期。因此,解决生命意义问题成为大学阶段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本研究拟从我国传统孝道文化出发,寻找增强大学生生命意义的可能途径。本研究拟分别以具有本土心理特色的华人成就动机和华人多元自尊为中介,建构中介模型来探索孝道认知与生命意义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孝道认知量表、华人成就动机量表、华人多元自尊量表及生命意义量表为测量工具,对来自武汉的500名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年级的增高,大学生孝道得分有下降趋势;大学文科生的护亲荣亲得分显著高于理、工科学生;大学女生的养亲尊亲、护亲荣亲得分显著高于男生;随着年级的增高,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和寻求意义感有所增强但无显著的年级差异;文科生生命意义体验最强,并且其生命意义感显著高于理科生、医科生。(2)随着年级的增高,大学生社会取向成就动机逐渐减弱,而个我取向成就动机逐渐增强;女生社会取向成就动机强于男生;大一学生个人能力与独立自尊高于大三学生,人际关系与人缘自尊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大学男生个人能力与独立自尊高于女生,女生社会认同与道德自尊高于男生。(3)孝道认知、华人成就动机和生命意义三者之间显著正相关,孝道认知、华人多元自尊和生命意义三者之间显著正相关。(4)直接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孝道认知对生命意义具有直接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5)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孝道认知对生命意义的直接效应显著,华人成就动机在孝道认知与生命意义之间的间接效应显著,华人成就动机在孝道认知与生命意义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孝道认知对生命意义的直接效应显著,华人多元自尊在孝道认知与生命意义之间的间接效应显著,华人多元自尊在孝道认知与生命意义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综合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应当在高校中适度开展孝道教育,高校孝道教育的开展将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提升个体的多元自尊,最终增强大学生的生命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