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回旋波Ohkawa机制驱动电流研究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p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回旋波电流驱动(ECCD)在控制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电流和磁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电子俘获效应对以Fisch-Boozer机制占主导地位的ECCD产生重要的不利影响,ECCD归一化电流驱动效率随托卡马克等离子体径向归一化半径的增大而快速下降,使得ECCD在远离轴心(远轴)的径向区域内的电流驱动效率非常低。从电子回旋波电流驱动机制提出到现在,理论和实验研究都将Fisch-Boozer机制作为电子回旋波电流驱动的主导机制,而将Ohkawa机制视为ECCD的不利机制,且认为Ohkawa机制驱动的电流对电子回旋波驱动的总电流的贡献很小。因而缺乏对电子回旋波Ohkawa机制占优下非感应电流驱动的全面、深入研究。
  本文在深入分析电子回旋波Ohkawa机制驱动电流的基础上,利用波迹方程组和反弹平均动理学方程,着重讨论电子回旋波在托卡马克等离子体远轴区域内Ohkawa电流驱动。从理论上初步解决了以电子回旋波Ohkawa机制为主导机制的有效局域非感应电流驱动的问题,在不同逆纵横比托卡马克装置远轴区域内两种电流驱动机制的电流驱动能力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发现电子回旋波与低混杂波联合电流驱动的一种新的协同效应。
  首先,在绪论部分简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综述了电子回旋波的两种电流驱动机制以及两种射频波联合电流驱动的研究进展。在第2章中,简要介绍了射频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复杂物的理论问题, 第二,利用电子回旋波Ohkawa机制,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大逆纵横比托卡马克外半部局域区域内有效电流驱动的方法。分别在高电子比压的HL-2M类大逆纵横比和EAST类小逆纵横比托卡马克装置中开展了远轴Ohkawa电流驱动(OKCD)研究,提出了利用Ohkawa机制来有效驱动托卡马克远轴区域内局域非感应电流的方法。研究发现:在大逆纵横比值装置上,远轴OKCD非常有效,其驱动电流分布非常局域。Ohkawa机制可以有效驱动径向归一化半径ρ在0.62~0.85范围内的局域电流,驱动电流大小为20~32kA/MW。OKCD归一化电流驱动效率随径向归一化半径ρ的增大而增大,达到最大值后迅速下降,最大归一化电流驱动效率可达0.18;而在小逆纵横比EAST类型装置上,也可以实现远轴Ohkawa电流驱动,但由于俘获电子份额更小,其归一化电流驱动效率要小的多。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大逆纵横比托卡马克装置上,OKCD可能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电流驱动方法,具备在远轴区域内抑制一些重要的磁流体不稳定性的潜在可能性。
  第三,对OKCD和ECCD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在大逆纵横比托卡马克装置上,电子回旋波OKCD与ECCD的归一化电流驱动效率相差非常小,甚至OKCD的电流驱动效率更大。而在小逆纵横比装置上,ECCD的电流驱动效率比OKCD更好。通过在q=2.0共振有理面上两种电流驱动机制的对比研究,发现OKCD和ECCD都能有效控制m=2/n=1撕裂模或新经典撕裂模。结果进一步证实,在大逆纵横比托卡马克装置或局部对射频波电流驱动问题进行简化,得到耦合的反弹平均动理学方程和波迹方程组。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了电子回旋波和低混杂波的基本物理。
  第二,利用电子回旋波Ohkawa机制,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大逆纵横比托卡马克外半部局域区域内有效电流驱动的方法。分别在高电子比压的HL-2M类大逆纵横比和EAST类小逆纵横比托卡马克装置中开展了远轴Ohkawa电流驱动(OKCD)研究,提出了利用Ohkawa机制来有效驱动托卡马克远轴区域内局域非感应电流的方法。研究发现:在大逆纵横比值装置上,远轴OKCD非常有效,其驱动电流分布非常局域。Ohkawa机制可以有效驱动径向归一化半径ρ在0.62~0.85范围内的局域电流,驱动电流大小为20~32kA/MW。OKCD归一化电流驱动效率随径向归一化半径ρ的增大而增大,达到最大值后迅速下降,最大归一化电流驱动效率可达0.18;而在小逆纵横比EAST类型装置上,也可以实现远轴Ohkawa电流驱动,但由于俘获电子份额更小,其归一化电流驱动效率要小的多。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大逆纵横比托卡马克装置上,OKCD可能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电流驱动方法,具备在远轴区域内抑制一些重要的磁流体不稳定性的潜在可能性。
  第三,对OKCD和ECCD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在大逆纵横比托卡马克装置上,电子回旋波OKCD与ECCD的归一化电流驱动效率相差非常小,甚至OKCD的电流驱动效率更大。而在小逆纵横比装置上,ECCD的电流驱动效率比OKCD更好。通过在q=2.0共振有理面上两种电流驱动机制的对比研究,发现OKCD和ECCD都能有效控制m=2/n=1撕裂模或新经典撕裂模。结果进一步证实,在大逆纵横比托卡马克装置或局部逆纵横比足够大的径向位置上,OKCD可以替代ECCD,是一种有价值的远轴局域非感应电流驱动方法。
  第四,发现电子回旋波OKCD与LHCD联合电流驱动下会存在一种新的协同效应,并总结归纳了实现这种协同效应的方法。这种协同效应可以使得托卡马克等离子体远轴OKCD的电流驱动效率提高~2.5倍。让电子回旋波加热与等离子体电流同向的平行电子,同时让低混杂波加热与等离子体电流反向的平行电子,这种新的协同效应来自于电子俘获过程和解俘获过程。OKCD将速度空间内低速度的“勉强”通行电子推入到俘获区域内(俘获过程),变成俘获电子,LHCD将部分高速度的“勉强”俘获电子拉出俘获区域而变成通行电子(解俘获过程),并将这些“解俘获”电子加速到更高的平行速度。
  第五,利用TORAY-GA线性程序模拟计算了远轴OKCD,并与CQL3D准线性程序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线性TORAY-GA程序和准线性CQL3D程序对OKCD驱动电流分布的径向位置的确定几乎完全一致,但在总驱动电流和驱动电流峰值的计算上,线性和准线性两类程序计算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计算结果显示:在实际工程中,乘以适当的比例因子或标定因子,可利用TORAY-GA程序来实现对OKCD的快速和准确计算。
  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工作展望。
其他文献
驻涡燃烧室(Trapped Vortex Combustor, 简称TVC)自提出以来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研究与发展,但目前的研究成果距离实际工程应用还有一定距离,这不仅有工程技术上的限制,更受限于驻涡燃烧室基础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是针对采用液态燃料的驻涡燃烧室油气组织方法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流场结构组织及控制研究、与流场结构相匹配的供油方式及燃油分布特性研究、凹腔与主流的油气匹配特性等研究。
随着航空、航天、兵器等领域的高速发展,降落伞的工作包线从亚声速扩展到了超声速,超声速降落伞已经成为回收着陆领域的研究热点,但超声速降落伞的相关理论并不成熟,其设计及分析主要依赖于亚音速下的理论方法及经验公式,在超声速领域存在极大的误差。本文主要基于伞衣织物材料透气及柔性两个重要特点开展超声速降落伞的性能研究,旨在逐步构建超声速降落伞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为超声速降落伞的设计提供依据。本文的具体工作
由于在厚度方向无高性能的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层间性能较弱。Z-pin技术通过在层合板厚度方向植入碳针以提高界面性能。本文开展了与 Z-pin 增强复合材料相关的试验及多尺度有限元分析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 通过有限元单胞模型研究了 Z-pin 的植入对复合材料单向板弹性性能的影响。单胞模型中考虑了 Z-pin 植入引起的“眼形”树脂区及纤维变向,并对单胞施加了周期性边界条件。通过与文
学位
层合复合材料除具备复合材料的抗疲劳、耐腐蚀等优良性能外,还具有铺层可设计、加工工艺简单、材料成本较低等优点,已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但层合复合材料在复杂载荷作用下的静力学行为及疲劳特性的研究还非常有限。本文针对层合复合材料,系统地研究了拉-扭组合载荷作用下的多轴力学行为及疲劳寿命预测模型,主要研究工作及研究结论如下:  (1)开展了不同偏轴拉伸角下复合材料单向板的试验研究。分别进行了不同偏轴拉
学位
层合板挤压失效是限制复合材料机械连接力学性能与整体结构系统承载效率的关键因素。然而,由于其复杂的失效机理以及对设计参数的高敏感性,发展对应的可靠且准确的失效分析方法是极为困难的。本文旨在系统性地发展并验证高保真度高可靠度的复合材料机械连接挤压失效虚拟试验技术,围绕挤压失效机理从物理观测、失效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以及增强设计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首先,结合多种测量和检测手段(数字图像相关技术、二维
学位
飞机装配是飞机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飞机研制的关键和核心技术,大部件对接是飞机装配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在飞机大部件对接时,不仅需要确保大部件位姿准确度,同时需要保障大部件之间的对合特征协调准确度,从而最大程度上提高装配连接寿命与安全性。  通过近十年的研究攻关,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一定的大部件自动对接技术基础,但在面向对合状态优化的自动对接技术方面研究较少。以大部件交点式对接为例,常用的激光跟踪仪等大
学位
板料冲压成形是一种相当重要的塑性加工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器、船舶、航空制造等领域,对于一些结构形状复杂的零件无法通过一次冲压成形,则需要通过多工序成形方法实现。传统的板料成形工艺主要依靠以往的经验,通过多次试模、修模完成。高强钢等先进材料凭借其优异的力学特性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这些材料在成形阶段容易出现起皱、拉裂、回弹超差等缺陷,这些问题也大大增加了零件质量控制的难度。随着板料成形有限元仿
学位
非能动安全特性是第三代核能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在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国际核能界加强了对核电厂安全壳完整性的关注。以此为背景,本文针对两种可用于压水堆核电厂混凝土安全壳完整性保障的PCS(Passivecontainmentcoolingsystem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方案,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两种方案对应的系统的运行性能。在此基础上,对闭式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开展了优化设计
蒸汽发生器(SG)是任何发电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基本上它起到了热交换器的作用,将来自反应堆堆芯的冷却剂的热量传递到给水中,然后将给水转化为水蒸汽。产生的水蒸汽将带动涡轮机做功。SG的作用是至关重要,因为它有助于调节反应堆内的温度。SG的失效将会导致非常危险的情况,从而导致非常严重的事故。SG的建模需要非常仔细的分析,在设计时也必须注意,以确保工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SG的设计中,运行工况下的
燃烧与人类的经济和生活息息相关,人类对天然气、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重要利用形式就是燃烧。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它们的燃烧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些污染物主要包括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氧化合物、二氧化碳和碳烟等。  燃烧化学动力学作为研究燃烧过程中的能量释放规律和燃烧污染物的形成机理的学科,碳氢化合物的燃烧反应机理是燃烧反应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而其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