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片μ受体对慢性应激诱发的痛觉敏化和情绪障碍的调控作用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88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激刺激对痛觉反应具有调控作用。根据应激源持续时间和强度的不同,应激可以分为急性应激(acute stress,AS)和慢性应激(chronic stress,CS),一般情况下,AS可以使机体产生镇痛(stress-induced analgesia,SIA)现象,而CS则可以使机体产生痛觉敏化(stress-induced hyperalgesia,SIH)现象。除此之外,还有研究发现,应激和疼痛与情绪障碍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应激会增加机体患有精神疾病的风险,并且会加剧精神疾病的严重程度,研究发现,慢性应激可诱导海马中CA3树突回缩,CA3或齿状回细胞凋亡,这使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活动受损,最终使机体情绪异常;同时疼痛也会使个体产生焦虑、抑郁等精神性疾病,甚至会损伤个体的思维认知和逻辑推理能力;另外有研究指出,患有精神性疾病的个体通常会伴随着HPA轴的过度活跃以及血清素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的功能障碍,从而进一步加重个体疼痛疾病的症状。综上所述,由于疼痛和应激与精神性疾病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这就使得临床上疼痛疾病的治疗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研究发现阿片肽物质通过内源性疼痛控制系统发挥着强大的镇痛作用,阿片肽是一类与神经调节相关的蛋白质,内源性阿片肽主要包括β-内啡肽、脑啡肽和强啡肽,他们可以激活阿片系统中的μ受体、δ受体和K受体。当机体处于危险或厌恶环境中时,其所产生的应激反应是通过内源性阿片的释放进行介导、调节和终止的。有关中枢和周围神经性疼痛的研究已经报道了阿片受体激动剂,特别是阿片μ受体(mu opioid receptor,MOR)激动剂吗啡的镇痛作用,临床上疼痛患者也通常使用阿片受体激动剂类药物进行治疗。虽然到目前为止阿片受体激动剂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疼痛疾病的治疗,但其对疼痛疾病治疗的副作用引起了人们较大的关注,比如临床上发现,疼痛患者如果长期服用阿片类镇痛药就会出现免疫学、身体依赖性甚至精神依赖性等问题,这极大地限制了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范围。同时,还有研究发现,在大多数应激环境中,内源性阿片受体可以产生镇痛效应,但是当机体反复暴露于应激源中时,其体内的内源性阿片物质释放频率增加,这将导致阿片受体被过度激活、脱敏并最终导致内源性阿片受体产生镇痛效应的耐受性,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研究认为SIA是由脑干疼痛调节系统介导的,但是对于SIH具体调节机制的研究却仍然不是非常清楚。综上所述,本课题采用强迫游泳应激的方式构建痛觉敏化动物模型,热辐射测试痛阈,并利用基因敲除小鼠来探究全身性μ受体、星形胶质细胞、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能神经元和谷氨酸能神经元上的μ受体在慢性应激诱导痛觉敏化和相关情绪形成中的作用,结果如下:1.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鉴定各种基因修饰小鼠的基因型,结果显示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构建成功。2.在反复强迫游泳过程中,小鼠在游泳测试中的不动时间会随着游泳天数的增加而增加,并且第6天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要明显高于第1天不动时间,说明小鼠经过游泳应激6天后出现了抑郁样情绪。3.与强迫游泳应激前相比,野生型小鼠经过应激后,其甩尾潜伏期明显降低,说明反复强迫游泳应激会使野生型小鼠的痛阈降低,即出现痛觉敏化现象,说明反复强迫游泳应激诱导的痛觉敏化动物模型构建成功。4.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小鼠经过应激后出现了痛觉敏化现象,表现为应激后的甩尾潜伏期明显降低,而腹腔注射μ受体拮抗剂β-氟那曲明盐酸盐(β-Funaltrexamine hydrochloride,β-FNA)组小鼠经过应激后没有出现痛觉敏化现象,表现为甩尾潜伏期在应激前后没有变化;同窝野生对照组小鼠经过应激后出现了痛觉敏化现象,表现为应激后的甩尾潜伏期明显降低,而Oprm1全身敲除(CMV-Oprm-/-)小鼠经过应激后没有出现痛觉敏化现象,表现为甩尾潜伏期在应激前后没有变化。以上结果表明μ受体参与调节应激诱导痛觉敏化的形成过程。5.同窝野生对照组小鼠经过应激后出现了痛觉敏化现象,表现为应激后的甩尾潜伏期明显降低,星形胶质细胞Oprm1特异性敲除(GFAP-Oprm-/-)小鼠和谷氨酸能神经元Oprm1特异性敲除(vGlut1-Oprm-/-)小鼠经过应激后也出现了痛觉敏化现象,表现为应激后的甩尾潜伏期明显降低,而GABA能神经元Oprm1特异性敲除(Gad2-Oprm-/-)小鼠经过应激后没有出现痛觉敏化现象,表现为甩尾潜伏期在应激前后没有变化。以上结果表明GABA能神经元是μ受体参与调节应激诱导痛觉敏化的主要靶点。6.与未进行强迫游泳应激的小鼠相比,经过游泳应激的小鼠在旷场中央区域和高架十字迷宫开臂中的停留时间明显降低;与进行强迫游泳应激的同窝野生型小鼠相比,CMV-Opnm-/-、GFAP-Oprm-/-、Gad2-Oprm-/-和 vGlut1-Oprm-/-小鼠在旷场中央区域和高架十字迷宫开臂中的停留时间也明显降低,但是在悬尾测试中的不动时间没有显著性变化。以上结果说明反复强迫游泳可诱发小鼠产生焦虑/抑郁样情绪,而μ受体在其中的作用并不明显。综上所述,经过反复强迫游泳应激后,小鼠会出现痛觉敏化现象,这一行为学的改变与μ受体的参与调节有关,且GABA能神经元是μ受体参与调节应激诱导痛觉敏化的主要靶点;另外强迫游泳应激可诱发小鼠产生焦虑/抑郁样情绪,但μ受体在其中的作用并不明显,有待于作进一步的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遥感观测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图像数据急剧增长,准确识别遥感图像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遥感图像分类不仅在军事中侦测战略性目标、精准打击目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自然灾害监测、土地利用规划和天气预报中等生产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遥感图像的视场大,场景类别数量多,包含的物体种类多,场景混杂度较高,信息量丰富,这些因素不仅导致遥感图像分类遇到很大的困难,而且在军事目标识别方面造成了一定的
水相催化因其具有成本低、安全、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然而,由于大多数有机物的水溶性差,使得水相催化反应中界面传质受阻,催化效率低。Pickering界面催化通过形成稳定的Pickering乳液,提高油/水界面面积,从而增强油/水界面催化效率。但Pickering乳液的高稳定性导致了乳液不易破乳,催化剂和产物分离困难。因此,本论文设计制备了一系列反应控制型Pickering界面催化剂,通过反应进
紫草是中国传统中药,紫草素是紫草提取物中主要有效成分,因其生物利用度低,为提高紫草素的水溶性,本研究制备了紫草素脂质体,对其进行了抗菌活性评价,旨在开发紫草素新剂型,为其在感染性疾病防治的应用提供基础工作。本研究主要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1.紫草素的提取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从紫草中提取紫草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为11:1,超声时间为87 min,超声温度为39
多孔钽金属因其优异的耐磨性、耐腐蚀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成为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骨科植入材料。现有临床骨科植入物常采用均一化设计、模块化生产,往往不能满足部分因创伤、骨肿瘤、先天畸形造成的骨缺损对植入物尺寸、力学性能等的要求。结合3D打印技术与数值模拟,为这些患者量身定制满足其个人需求的多孔钽假体是临床上治疗骨缺损的新趋势。本文首先构建了具有不同孔径和丝径的3D打印多孔钽标准样品的力学属性库,然后以
目前,我国网络经济飞速发展,实现对信息服务良序治理,成为事关社会民生的重中之重。在信息服务可信治理方面,尽管国内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缺乏整体性;而国外的成果对我国信息服务而言又缺乏针对性。因此,亟需从体系结构层面提升我国信息服务综合治理能力,为国家监管机构对政务云服务、电商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等提供分级化的认证管理手段,极大地提高信息服务管理效率和准确性,促进信息服务可信体系建设,为合规与安全的信
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全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方式逐渐西化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我国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患病率和致死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很多患者都是在并发症出现后才意识到病情。目前临床上诊断糖尿病主要基于血糖检测,常规方法是直接进行血检,但这种方式是有创的,会给受检者带来身体创伤和心理负担。呼气分析是近年来的热门研究方向
随着人们对中药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大量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疾病防治。川楝子中含有川楝素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较强的驱虫和杀虫作用,对鸡球虫病也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其预防作用却没有相关研究,且其提取物也未制备成相应产品。本研究针对上述现状,采用系统溶剂法提取川楝子的活性成分,通过体外杀虫活性试验获得具有最佳杀虫活性的川楝子提取物;在此基础上,体内评价其对人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雏鸡的保护作用;最后,检测川
本试验以斑马鱼为研究对象,探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硒代蛋氨酸对摄食氧化鱼油的斑马鱼肠道健康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一采用单因子方案设计,选择480尾体质健康,体重在0.054±0.003g的一月龄斑马鱼,随机分为8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分别饲喂氧化鱼油添加水平为0%(FF组)、2%(OF1组)、4%(OF2组)、6%(OF3组)的试验饲料。14d及28d试验期后,分别对试验鱼生长性能
铅黄肠球菌是常见的人畜共患条件致病菌,人工饲养的林麝感染后可导致肺炎,从而引起死亡。雅安汉源某人工养麝场于2018年4月爆发了一场死亡率高达70%的传染性肺炎。本研究从此次爆发传染性肺炎的病死林麝肺脏中分离出一株铅黄肠球菌,命名为FML1805。对此株FML1805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 RNA测序分析后,进行了小鼠致病性试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及ANI计算分析,同时试制了蜂胶佐剂灭活疫苗。疫
随着人们对医疗的重视,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AI)+医疗”的相关研究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传感器技术的改革以及可穿戴设备在日常生活的应用,其中生物传感器越来越能精准的收集到人体的生理信号数据,也使得AI技术快速在医疗研究上开展起来。但是目前流行的医疗检测手段大多在医生依靠自身领域知识、或者CT图像识别、基因图谱识别、以及对生物传感器采集的信号数据进行人工特征提取的方向上,但这一类方法对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