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务犯罪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liu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以下简称《监察法》)的出台,意味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也标志着该制度不仅存在于刑事司法体制,还存在国家监察体制中。职务犯罪认罪认罚从宽具有跨越监察调查和刑事司法程序的特点,带来了法律适用和程序衔接的难题。目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刑事诉讼领域趋于成熟和完善。但是《监察法》就职务犯罪适用认罪认罚的规定过于粗糙,且缺乏相应的配套运行措施,易导致其在实践中产生歧义或程序运行不当。本文拟从职务犯罪认罪认罚从宽的概述、制度适用困境及完善路径等方面着手,以期提升职务犯罪认罪认罚的适用效果。本文在文章结构上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是对职务犯罪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基本概述。首先,无案件适用范围的限制以及监察法的规定为职务犯罪适用该制度提供适用依据。其次,根据《监察法》第31条的规定反映了职务犯罪认罪认罚以及从宽的立法设计和程序特点。最后,分析职务犯罪与普通刑事案件相比适用此项制度在反腐追赃挽损、减缓证明难度和促进程序衔接方面的作用。第二章主要是分析职务犯罪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在实体层面存在的问题。从职务犯罪认罪认罚的实体构造来看,监察调查阶段认罪认罚的内涵要件不清,从宽的实体条件较刑事诉讼认罪认罚的条件更严苛。从职务犯罪认罪认罚的实体从宽来看,职务犯罪认罪认罚易引发量刑竞合,造成量刑重复评价,同时适用标准的不一和从宽范围的优待不明容易导致实践中对从宽限度的把握混乱。第三章主要是分析职务犯罪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在程序层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从被追诉人权利保障、从宽处罚建议的性质效力及适用规则、程序从宽机制等方面分析职务犯罪认罪认罚在程序层面的适用问题,以其为完善该制度的程序运行提供方向和完善措施。第四章主要是分析职务犯罪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在证据体系层面存在的问题。一是从证据适用角度分析认罪认罚材料的证据能力以及证据搜集情况对认罪认罚适用的影响;二是从证据证明角度分析职务犯罪认罪认罚从宽的证明标准和证明模式带来的问题,以期在职务犯罪案件中更好的适用该制度。第五章主要是对职务犯罪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完善。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提出完善职务犯罪认罪认罚的有力措施。在实体层面明确认罪认罚的内涵、统一从宽标准,规范从宽幅度,构建分项评价机制等措施平顺两法之间的衔接。在程序运行层面加强被调查人权利保障、明晰从宽处罚建议的效力和完善相应配套措施等保障程序的协调运行,在证据体系层面坚守证明标准的适用。通过上述完善措施以期实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职务犯罪案件中的协调适用。
其他文献
“五育融合”是对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教育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全方位整合,具有有机性、自然生成性及与实践相融等特质。构建立体多维的“五育融合”课程体系并在实践中推进课程实施,是学校落实“五育融合”的关键。实现基于“五育融合”的学校课程创新,需要打破学科课程的主导性、“一言堂”局面,以学生整体生命发展为目标,基于学校的现实资源和情境,在特色化校本课程创制及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两方面同步推进“五育融合”,实现课
初中生已有一定的道德生活经验和认知,因而缺乏鲜活事例支撑的抽象表述、为了说服而以生活事例简单论证的道理对其缺乏吸引力,难以引起学生关注。精选与教学内容适切的生活故事和文化经典,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智慧表达道德与法治学科故事,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让教学接地气、有温度、充满正能量。
体验式班会是指班主任结合心理知识,围绕学生、班级、教育资源三要素制定的班会形式。简而言之,体验式班会没有特定的班会目标,活动过程中需要学生在思考和体验的基础上感悟班会的教育价值。本文结合高中体验式班会的特点,探讨其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对学生的意义。
<正>我国法治建设日趋完善。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简称“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我国民法体系愈发成熟。与此对应,社会成员的法治意识略显薄弱,尤其是广大学生对民法典的认知水平有所不足。基于此,学校针对民法典开展特定教育就具有必要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校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渠道,与民法典教育的融合具有坚实基础。邱仁富所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引论》一书,围绕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实
期刊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培育法治观念不仅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必然要求。为此,教师应当注重培育学生法治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培育学生法治观念的天然载体。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选用了丰富的民法典素材,但限于篇幅所限,仍有很多方面没有涉及。这就需要我们在教材之外挖掘民法典中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并结合典型案例培育学生法治观念,提升学生法治素
体验式主题班会课把教育回归生活,通过学生自我行为的实践和亲身体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体验式主题班会课进行探索,阐述体验式主题班会课的组成部分,并根据主题采取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正>新冠肺炎疫情还在持续,我问妈妈:“疫情什么时候能结束啊?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妈妈亲切地望着我说:“什么时候结束,我不知道。不过,我们能做的事情还是很多的。比如,你可以去当个志愿者,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在疫情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境界,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上进青年。”
期刊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为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及责任意识。其中,责任意识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开展“合理利用网络”项目化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理性参与网络生活、传播网络正能量的公民责任意识。要达成责任意识素养培育效果,应做到学之有境、做之有效、思之有真、情之有切。
为了解决传统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兴趣低、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可尝试应用问题导学法,以教学目标为基点,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有效参与;以学生真实生活为基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线,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会揭示问题本质。同时,注重评价引领,引导学生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是每位中华儿女需要自觉树立并坚守的精神导向,而青年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接班人,更应该具备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思政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主渠道,理应承担起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运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