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地区新元古界罗圈组沉积环境分析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qq688131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新元古代冰期事件的特征及分布是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热点问题。新元古界罗圈组为一套特殊的杂砾岩层在豫西地区呈点状分布,确定其成因对新元古代冰期事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野外实测四个剖面的基础上,运用沉积学、地层学等理论对豫西地区罗圈组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相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扫描电镜从微观上观察罗圈组石英颗粒表面结构特征分析其沉积环境,最后确定了罗圈组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研究得到如下认识:(1)罗圈组是一套以紫红色、灰绿色为主的特殊的杂砾岩层。砾石成分复杂,主要有砂岩、石英岩、泥岩以及白云岩等,砾石分选性和磨圆度差。罗圈组部分剖面的底部可见冰溜面,下部为块状杂砾岩沉积,中部为似层状杂砾岩沉积,上部为层状杂砾岩沉积。结合罗圈组底部冰川遗迹及下部杂乱无章的块状杂砾岩的沉积特征将其确定为冰川沉积相,罗圈组中部及上部出现砂岩透镜体及坠石构造,可归结为冰水沉积相。(2)使用扫描电镜对鲁山龙潭地区罗圈组沉积物中的石英颗粒表面结构特征进行观察,与沉积环境分析关系密切的有擦痕、平整的破裂面、大贝壳状断口、小贝壳状断口、V形撞击坑等特征。石英颗粒特征及特征频率说明这是一套冰川成因的沉积物,后期接受了轻微流水的改造和成岩及风化作用的影响。(3)罗圈组沉积演化过程首先是初期冰川开始运动,运动过程中对下伏沉积物进行掘起、磨蚀、挤压等作用,在下伏地层表面形成明显的冰溜面构造;之后冰川开始消融,冰川携带的碎屑物质快速沉积;接下来冰川持续消融,水体进一步加深,富碎屑的冰水混合物沿原始起伏的冰面发生滚动、流动及蠕动形成砂岩透镜体,部分冰体漂浮于水体上,其内部携带的砂砾碎屑等继续沉积,形成坠石构造发育冰水相沉积。罗圈组沉积演化过程表明华北板块在该时期存在冰川活动。该研究对确定新元古代冰期的沉积环境演化以及解决新元古代华北板块的冰川分布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当代社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危机。太阳能因其可持续和环保的本质,引起了人们对其高效利用的广泛关注。光能向热能、电能、化学能的转化成为
饮用天然矿泉水是宝贵的液体矿产资源,了解其水化学特征和形成机理为合理开发矿泉水提供依据,以期产生较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文以赣南典型山区宁都县为例,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水文地球化学条件等方面对矿泉水的形成机理及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对发展赣南山区矿泉水绿色产业、实现矿泉水的可开发利用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及经济价值。论文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区内NNE向、NE向构造是控制矿泉水的主要构造,侵蚀构
1.目的:建立正常成年国人精细咽隐窝解剖结构的可视化三维重建模型,通过测量得到详细的咽隐窝物理形态参数,运用计算机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研究正
进入21世纪以来,第四次工业革命正伴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最新技术的出现而如火如荼地进行。在此背景下,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已然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然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在为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便利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阻碍着人的发展。由于科学技术所蕴含的能量之巨大,尖端科学技术的掌控者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因此,如同中世纪时期西方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能成为不可或缺的发展能源,电表作为电网的重要设备得到了广泛地关注。针对当前智能电网的需求,我国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相应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方向。因此结合当前发展趋势,本文研究并设计了一款具有物联网通讯功能的多功能电表。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多功能电表、物联网技术及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现状。在分析了目前几种多功能电表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电表的设计中,并对其软硬件进行了总
微波吸收材料是一种重要的军民两用材料,广泛应用在电磁辐射防护、电磁兼容、电磁污染治理和军事隐身等领域。随着电子和通讯器件的小型化、高机动性隐身武器的发展,超薄宽带
相变储热是利用相变材料发生相变时进行的吸/放热过程来储存/释放热能。相变储热材料具有储热密度高、充放热过程中温度变化较小等优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软脂酸(PA)不仅廉价,无毒,而且性能优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是理想的相变材料。膨胀石墨(EG)具有密度低、导热率高等性能。它的多孔结构,能够吸附软脂酸,让其在熔化状态始终保持形态。碳纳米管(CNTs)具有以下的优异特性: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强的
本文旨在探究“文化例外”在国际贸易中适用困境的原因,具体分析其在WTO与UNESCO两个体制下的适用情况,总结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寻求合理对策,改善“文化例外”适用的困境。本文除导言、结语外,设有如下四章。第一章为““文化例外”在国际贸易中适用的问题”。本章首先对“文化例外”的性质及含义进行界定,其次从国际上关于“文化例外”最广泛的争论出发,通过驳斥反对者的主张,以明确“文化例外”的本质与价值
目前新疆滴灌小麦以“1管4行”为主要滴灌带布管方式,“1管6行”,“1管8行”布管方式小麦不同品种、不同行间籽粒产量存在波动,本试验为了探究“1管6行、1管8行”滴灌模式下,不同品种和行间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1管4行(TR4,带间距为60cm)、1管6行(TR6,带间距为90cm)、1管8行(TR8,带间距为120cm)三种滴灌带配置处理,小麦等行距机械条播
煤储层是一种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的自然多孔介质,其中蕴含的许多物理性质和物化现象均受这种特殊结构的影响。因此,如何精确描述煤储层的复杂结构,从而利用煤储层的物性参数总结内部发生的物化现象规律,一直以来都是各位专家学者努力钻研的方向。创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分形学科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基础。大量研究表明,煤储层具有分形特征结构。经过将近60年的发展,分形理论在对煤储层结构的描述方面已经有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