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hoku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具有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可生化性差、水质水量变化大等水质特性,已经成为重要的城市水体污染源。处理垃圾渗滤液的传统技术以生物法为主,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高级氧化技术如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法具有氧化能力强、反应速率快、氧化彻底等优点,采用该技术可以高效、快速的处理垃圾渗滤液。  本论文以高效快速降解垃圾渗滤液为目标,采用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CwPO)技术,选择Cu系催化剂、H2O2氧化剂处理北京某垃圾转运站的垃圾渗滤液。研究过程中,以渗滤液COD的去除率和脱色率为考查指标,分别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氧化剂添加当量、初始pH值、催化剂添加量等因素对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的影响。  采用均相催化剂Cu(NO3)2进行垃圾渗滤液的催化湿式氧化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温度、反应时间、氧化剂当量、初始pH和催化剂添加量水平,能有良好的COD的去除效果,其中温度和氧化剂当量的影响比较显著。所得最优因素组合是: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120min,H2O2投加当量为1.4,催化剂投加当量为1.9g/L,初始pH调至5。此时反应出水COD去除率可达80%,脱色率高达98%,但是氨氮去除效率不高。  本论文研究并制备了铜基非均相催化剂,以解决催化剂的流失及对氧化出水的二次污染问题。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CuO/TiO2催化剂,对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浸渍液浓度、负载比等催化剂制备工艺条件进行单因素研究,最终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焙烧温度为400℃,焙烧时间为3h,Cu(NO3)2浸渍液浓度为0.8mol/L,负载比为16.5%。通过XRD、XRF、BET、SEM等表征手段,分析了CuO/TiO2催化剂的晶体类型、表面结构、元素含量。最后通过催化剂多次回收利用进行CWPO实验,发现催化剂催化效果基本稳定。  利用制备的非均相催化剂进行CWPO降解垃圾渗滤液研究,同时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H2O2当量、催化剂添加量等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优化,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150℃,反应时间为120min,H2O2添加当量为1.8,催化剂添加浓度为1.6g/L,初始pH为5,反应出水的COD去除率达81%,脱色超过90%,但是氨氮去除效果很差。另外,通过非均相CWPO和均相CWPO进行工艺处理效果对比发现,非均相CWPO的处理后的出水COD去除率略高于均相的,但是脱色率低于均相的。  此外,还通过对CWPO反应出水的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研究了渗滤液中的DOM成分、光谱特性及其含量变化,发现CWPO对DOM中含有共轭双键、羰基等的大分子有机物及多环芳香类化合物如腐殖酸、富里酸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其他文献
该文提出利用共掺杂方法(即在金刚石薄膜中掺入两种杂质元素)来制备低电阻率的n型金刚石薄膜,并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理论上,利用分子动力学的计算机模
本文以典型植物——白菜、小麦、豌豆为对象,对Cu、Fe、Zn典型重金属胁迫下的植物叶片光谱效应进行了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三种植物体内重金属富集含量及叶绿素含量、可见近
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型是研究地下水的有效手段,传统的模拟模型主要是通过手工来准备模型计算所需资料和网格剖分的,这在研究大范围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时变得非常困难。GIS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开展建筑工程的建设工作,实施监理机制来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安全,对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率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从实际工程设计来看,常见的质量问题和成本控制不到位,影响了建筑工
GaN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因其优良的特性,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微电子和光电子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优势和发展前景.该论文采用电子回旋共振(ECR)微波等离子体辅助金属有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是一类长度>200 nt且因缺乏开放性阅读框架而不能编码蛋白质的转录本。然而lncRNAs能够在转录以及转录后水平上以多种方式参与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膀
草甘膦是一种低毒、高效、广谱的灭生性除草剂,随着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如大豆、玉米等的大面积种植,草甘膦也被广泛使用。近年草甘膦无论从产能还是产量上都增长迅速,是产量和用
由于现今通信技术持续发展,通信管道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相应的管道损坏的越来越多,通信管道的维修成本支出也越来越大.通信管道维修结算方式主要包含按预算定额进行结算方式、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也可以说概念是数学内容的骨架,形成数学内容的体系。可见,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性。本文从学生数学概念的理解、保持和提取等方面探讨学生学习数学